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樓市行政調控開始陸續謝幕:用經濟手段分類調控

  • 發佈時間:2014-11-03 10:06: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隨著樓市進入調整期,房價逐漸趨於平穩,今後,行政調控將逐漸退出舞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新聞發言人倪虹日前表示,用市場的手段調控市場的問題,將是下一步樓市調控的主要方向和手段。

  階段使命完成 市場調節發力 樓市行政調控開始陸續謝幕

  房地産投資增速放緩

  今年以來,樓市量價齊跌,降溫超出市場預期。據統計,從5月份起,70個大中城市平均房價首次出現環比下跌。9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價格環比全面停漲,環比最大降幅1.9%,與去年同期相比,70個大中城市住宅價格下降的達到58個,同比最大降幅7.9%。

  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和貸款增速也在放緩。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68751億元,同比增長12.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6個百分點。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13.5%,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0.3%。

  央行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中國主要金融機構及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外資銀行人民幣房地産貸款餘額16.74萬億元,同比增長18.2%,增速比上季末低1個百分點。

  目前,市場向好因素增加,比如首套房認定標準放鬆,政策支援力度加強等,業內人士預計樓市未來將“量增價穩”。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房貸新政釋放了大量需求,起碼可以增加30%的可購房人群,這一政策的鬆綁效果相當於限購鬆綁影響的5倍以上。他預測,整體四季度依然會是量增價穩的市場形態。

  淡化行政干預明朗

  為抑制曾經過熱的房地産市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措施。“之前,新一屆政府的主導思路是要求在結構性改革中,實行去杠桿化和以短痛換取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在這一主導思路下,房地産市場的調整勢在必行。”有關業內人士稱。

  現在,市場發生了變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徐洪才對本報記者説,過去,為抑制投機性需求,防止房地産市場過熱,國家採取了行政干預手段。現在,有些地區供過於求,三、四線城市房價下跌。為維護市場平穩運作,保障市場不大起大落,同時,也為了解決房地産拖經濟增長後腿的問題,需要因時制宜,放棄特殊時期的行政干預手段,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

  “運用政府的行政力量來對市場實施干預,短期內能夠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長期來看,市場的力量是難以戰勝的。”中國房地産研究會副會長胡志剛表示,房地産市場需要在行政調控之外“呼吸”的空間,這與本屆政府想要還市場一定自發調整空間的工作思路相吻合,而解決房地産市場問題的真正“良方”還是應該來源於市場。

  專家認為,行政性干預手段是階段性政策,需要逐漸淡出市場,樓市最終要建立一種以市場規律為核心的長效調控機制。“破除對行政手段的依賴,不追求一時的效果,而是追求長期的穩定發展,相信這才是中央對於房地産市場調控的新認識。”胡志剛表示。

  用經濟手段分類調控

  當前房地産市場分化格局日漸明顯,一、二線城市需求仍旺,三、四線城市供過於求,過去“一刀切”的調控方式顯然已不合時宜,以市場手段分類調控成為主要方式。今年年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明確樓市調控的主基調是“分類調控”,專家指出,未來調控將根據各地具體情況進行分類指導,即熱點城市繼續增加供應,抑制、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而對於庫存量較高的城市,則要控制住宅用地供地規模,控制供應結構。

  “對於房地産的調控,政府工作報告中有56個字,對四個方面進行了表述:調控、供給、需求和市場。”倪虹説,用市場的手段調控市場的問題,將是下一步調控的主要方向和手段。未來一段時期,政府將更傾向於運用金融、財稅等市場化手段,而行政化手段相信會越來越少。

  在分類調控中,保障民生是重要內容。倪虹介紹,在調控方面的表述是“分類調控”,所以給出的信號是,政府做好政府的事情,市場發揮經濟規律做好市場的事情。其中,政府做好政府的住房保障工作,也是政府做好政府的事情的一個表現。

  按照國務院的要求,2014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要基本建成480萬套,新開工700萬套。倪虹説,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保障房的建設規模就應大一些,比例適當高一些,綜合考慮困難程度不同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而對小城鎮來説,重點可能就是推進棚戶區、危舊房改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