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強:煤炭供需總有一天會歸於平衡
- 發佈時間:2014-09-04 09:09:1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晶
短期的産能困難和霧霾治理預期放大了煤炭行業發展問題。霧霾治理背景下,煤炭産量大規模擴張的日子的確是一去不復返了。但是,産能總是要去掉,供需總有一天會歸於平衡。因此,認為煤炭價格將持續疲弱,是把問題簡單化了。首先,能源品種是可替代的,因此它們的價格是聯動的。其次,我國的煤炭産能既相對分散(按企業),又比較集中(按地域,山西和內蒙古佔全國煤炭産量接近53%),而且地方政府對煤炭企業影響力很大。
煤炭企業面對市場變化需要調整心態,採用更為長遠的經營思路和制定更為長期的發展戰略。當擴展的空間受限,未來的煤炭行業必然更加規模化和規範化,沒有實在的企業實力和缺乏長期規劃的煤炭企業難以生存。煤炭企業需要積極尋求變革,或者通過自身努力提高生産和管理水準,或者尋求合作,通過聯合生産提高管理水準。寄希望於政府救市,除了不確定性,也不是健康可持續發展之道。不想改變的煤炭企業,最終結果是成為落後産能而被逐漸淘汰。
一直以來,煤炭作為中國相對能夠自給、較為低廉的能源品種,是能源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2013年,煤炭滿足了全國近66%的一次能源需求和78%的電力。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煤炭産能不可避免地快速擴張。2000年,中國煤炭産量13.8億噸,約佔世界煤炭總産量的33%;2013年,該數值增長為36.8億噸,世界佔比接近50%。十三年裏,中國煤炭産量的年均增長速度維持在7.5%左右。經過了“黃金十年”,2012年煤炭行業開始出現産能過剩(2012年中國煤炭庫存達到3.44億噸,首次突破3億噸)。一些專家估計,2013年全國煤炭産能約為46.3億噸,總産能過剩約為5億噸。其他相關研究甚至認為總産能過剩更大些,接近10億噸。
毫無疑問,煤炭價格的下降是導致行業本輪凈利潤下滑的重要原因。以秦皇島動力煤平倉價為例:2003年到2011年底之間,全國煤炭産量從18.35億噸上漲到35.16億噸,漲幅為91.62%;而價格從250元/噸左右上漲到850元/噸左右,漲幅約為240%。2011年底到2013年,産量從35.16億噸上漲到36.80億噸,上漲幅度為4.66%,而價格則從850元/噸左右下降到580元/噸左右,下降幅度約為31.76%。伴隨煤炭産能過剩的,是價格的快速下調和行業效益的整體下滑。有證券公司估計,2013年煤炭上市企業的凈利潤比2012年同比下滑26%,剔除中國神華,則下滑幅度達到58%;2014年第一季度煤炭上市企業凈利潤比之2013年第一季度又下降26%,剔除中國神華後,下降幅度達到60%,超過70%的煤炭企業虧損,超過50%的煤炭企業下調工資。
2013年初以來,我國普遍出現嚴重霧霾天氣,大氣污染防治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引發霧霾的原因很多,大量的能源消費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霧霾的主要成因,因此有效治理霧霾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對煤炭消費的限制和替代。2013年9月,國務院發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計劃》”),提出要通過五年的努力,改善全國總體空氣品質。針對該目標,《計劃》提出10項具體措施,多條直接或間接針對煤炭,未來要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加大清潔能源供應。在霧霾治理的大背景下,未來煤炭發展需要相應調整,但是對於調整的方法和速度,煤炭行業一片迷茫和困惑。
煤炭的需求明顯減緩,近幾年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每年以1% 的速度下降。2014年前7個月,煤炭消費為23.1億噸,同比增長僅僅0.2%。但是,煤炭産能依然在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3年煤炭行業固定資産投資5236億元,大概相當於新增6億多産能,而今年前7個月煤炭業固定投資為2458億,如此估計所對應的新增産可能僅接近3億噸。
多重因素擠壓煤炭
煤炭困局的根本原因是供需不平衡。一方面,由於宏觀經濟增長趨緩,煤炭下游市場的需求不振。霧霾治理進一步壓縮了煤炭需求的增長空間。另一方面,煤炭行業經歷黃金十年,産能得到快速和大幅度擴展。由於産能建設具有粘性,儘管近兩年煤炭需求增速明顯下降,但是産能增速依然無法減緩。過剩産能是制約目前煤炭行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産能和需求錯配的直接結果是煤炭價格大幅度下降。此外,由於新增産能的資金投入大,且多為銀行貸款,煤炭企業承擔很大的財務壓力和資金壓力,就具有更強的釋放産能的動機。
還有更壞的消息。霧霾治理將使我國的煤炭消費峰值提前出現。我們的研究表明,中國煤炭消費峰值可能在2020年出現,消費峰值為42億噸。當然,這個估計是基於許多假定上的,包括政府治理霧霾的動力和決心、清潔能源發展速度(尤其是核電)、能源價格改革的進度、碳稅和碳交易的實施等,尤其是煤制油和煤制氣的發展。按目前情況來看,煤炭供過於求的情況還可能持續下去。據長江證券估算,這樣的情況可能還要持續要兩年時間,這也是導致煤炭價格仍然有可能繼續下降的擔憂。其實這個還是樂觀的。如果不積極解決産能過剩的問題,煤炭價格可以漲十年,為什麼不能跌十年?關鍵看煤炭行業如何應對。
煤化工是否可行的出路?霧霾治理背景下的煤化工如果對市場空間和利潤沒有足夠的把握,將面臨很大的風險。煤化工的約束除了市場,還取決於是否有利於環境治理。以煤制氣為例,首先,煤制氣發展是為了解決天然氣短缺,為解決霧霾提供可能性。從表面上看,煤制氣是排放量比較低的清潔能源。但其實沒有那麼簡單,煤制氣屬於對煤炭加工後的二次能源,其原料是煤炭,生産煤制氣本身也是一個高耗能的過程。如果從全國範圍來看,煤制氣沒有達到改變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目的,也達不到減少排放的目的,因為將生産過程考慮在內,使用煤制氣造成的溫室氣體和其他污染物排放,比直接使用煤炭要多。大規模發展煤制氣替代燃煤,實際上只是將污染排放從東部轉移到了西部,且從整體上增加全國的排放量,也不利於應對減少碳排放。其次,煤化工對水資源的消耗同樣不容忽視。生産煤制氣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目前,通過發改委審批開展前期工作或者已經被核準的煤制氣項目,大多集中在新疆、內蒙古和山西等煤炭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這些地區的水資源往往比較缺乏。如果新建的煤制氣項目加劇這些地區缺水現狀,水資源供給反過來將會對煤制氣生産和收益造成負面影響。低迷的煤炭價格使得煤化工投資的熱情更加高漲,似乎已看得見新一輪比較大規模的産能過剩了。不好説煤化工是走不通的路,但至少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
對於煤炭企業來説,希望通過限制煤炭進口對抗國內市場行情低迷的做法。其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實施起來比較困難。首先,“北出南進”一直是我國煤炭進出口基本格局,即使當中國還是煤炭凈出口國時,就是如此。這是由運輸成本和資源條件約束所決定的,為什麼現在可以改變?其次,對於宏觀經濟而言,進口煤炭有許多好處。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進口煤炭可以保護國內的煤炭資源,有助於中國的能源安全和將更多的煤炭紅利留與子孫。進口煤炭可以是穩定國內煤炭市場和價格的一股力量,對彌補國內煤炭供需缺口具有一定的意義,限制煤炭進口將不利於煤炭價格穩定和長期供需平衡。進口煤炭有利於提高國內煤炭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促進煤炭市場化。
煤炭企業還必須意識到“煤改電”過程會加速,煤電博弈依然是煤炭銷售的重要方面。EIA數據顯示,1990年至今,美國煤炭總消費平均在9億噸左右(近兩年下降為8億噸左右),總産量平均在10億噸左右(近兩年下降為9億噸左右),電力煤炭消費佔比平均在91%(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而中國電力耗煤在全國煤炭消費總量中的比重接近50%,另一半煤炭消費以散燒等為主。散燒比較分散,並且不同行業有不同的消費特點,除了污染排放量更大,排放治理也會更困難。因此,在終端“多用電、少用煤”是社會經濟發展必然的發展趨勢,霧霾治理會加速“煤改電”過程。一般而言,煤炭轉化為電能的比重越高,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越高,煤炭污染排放也相對會減少。而且,中國電力效率和減排水準在全球領先。因此,今後煤炭買家會更加集中在電力行業,加上目前電力比較強勢,煤炭行業的銷售策略需要改變。此外,如果煤炭不是用火電來替代,(而且很可能是如此,因為今後電力發展清潔能源的比例會越來越大),煤炭的需求也將受到“煤改電”的影響。
短期應對:限産維持價格
煤炭行業目前的主要矛盾是經濟增長放緩和霧霾治理,使得煤炭需求增速放緩,而産能過剩和進口的增長使得煤炭供過於求。長期習慣於産能、産量擴張和價格上漲,霧霾治理對煤炭的打擊是前所未有的,煤炭行業對受到的打擊可能還沒有完全回過神來。大家都很關心應對新的環境,煤炭應該怎麼做?
目前煤炭行業的緊迫問題是如何維持價格,而短期維持價格的唯一有效辦法是限制産能,影響供需平衡和價格。短期限制産能是否有效?回答這個問題比較困難,取決於很多因素。就算説得容易,做起來也很困難。因為,煤炭企業為了維持企業運營,價格越低,産量需要越高,煤企需要加大生産力度,才有現金流可以還貸款和發工資,也只有生産和銷售“正常”,才有可能繼續從銀行貸款,這種“價低量漲”的惡圈,是煤炭企業和産煤大省的地方政府需要慎重和智慧對待的。
從目前煤炭行業的現狀看,有效限産很難。7月下旬煤炭工業協會組織14家大型煤企提議嚴格控制煤炭總量,力爭將2014年煤炭産量壓減10%以上。隨後神華集團和中煤能源宣佈將調減2014年煤炭産量。近日政府多部委關於嚴控煤礦超能力生産相關文件已經下發到相關企業。但是,業內對於限産的可行性是抱懷疑態度。在煤炭供不應求的時候,煤礦超産是行業的常態;而在煤炭供大於求的時候,煤炭增産的動力似乎更充足。如果市場份額不夠,幾家煤炭企業的限産會被其他企業的增産很快抵消。因此,限産對於價格的影響,通常在産能不夠時候才有效,在産能過剩的時候,限産者本身的風險很大。
限産的有效性取決於行業集中度。目前的煤炭行業限産推價所要求的集中度不夠。作為資源性行業,國外煤炭行業一般由幾家大型煤炭企業把持,澳大利亞前五的煤炭集團便佔據其總産能的70%以上;而美國排名前四的煤炭企業佔了全美煤炭總産量的70%左右;德國更為極端,只有魯爾公司一家生産煤炭(除褐煤之外)。我國的煤炭行業集中度還相對較低,煤炭英才網數據説明,2013年,前十家企業産量佔全國總産量的40%左右。截至“十一五”末,裝備水準差、管理能力弱的小煤礦數量仍佔全國煤礦數量的80%。
提高行業集中度需要煤炭行業儘快整合淘汰。對産煤大省的地方政府來説,應該對煤炭市場所需要的産能有個客觀的判斷(現在應該比較容易),通過淘汰落後剩餘産能,平衡煤炭供需,真正理解:當消費量一定,挖的越多,價格越便宜,收入越少。所以,穩定價格是政府和煤炭企業需要共同努力達到的目標,由於地方政府對煤炭行業的影響力很大,政府支援煤炭提高行業集中度,不僅有利於控制過剩産能和平穩煤價,而且有利於煤炭資源整合和提高行業競爭力。
因此,減少産能除了煤炭企業自我約束(比較困難),主要是煤炭行業整合淘汰(這個是市場的必然)。從國際煤炭産業發展的規律看,推進煤礦企業兼併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促進橫向整合,是煤炭行業成熟發展的必由之路。面臨嚴峻的市場和發展環境,煤炭發展需要改變以往粗放擴張,開始精打細算,通過整合淘汰和提高管理效率,在市場管理和交易體系上下功夫,力圖改變供過於求的市場現狀。嚴峻的市場環境提供了煤炭企業整合和提高行業整體生産效率的動力和時機。整合後的煤炭企業,除了集中度更高,還可以發揮規模效應和提高技術研發能力。
中長期策略:改變經營思路
煤炭企業面對市場變化需要調整心態,採用更為長遠經營思路和制定更為長期的發展戰略。以往“量漲價高”的數錢日子已經不再,想賺快錢的人可能已經不適合煤炭行業。當擴展的空間受限,未來的煤炭行業必然更加規模化和規範化,沒有實在的企業實力和缺乏長期規劃的煤炭企業也難以生存。煤炭企業需要積極尋求變革,或者通過自身努力提高生産和管理水準,或者尋求合作,通過聯合生産提高管理水準。寄希望於政府救市,除了不確定性,也不是健康可持續發展之道。不想改變的煤炭企業,結果是成為落後産能而被逐漸淘汰。
長期以來,我國煤炭行業主要注重擴張發展,技術創新和管理水準還不是重點,煤炭自動化和安全生産水準與國外發達國家相差還比較大,這也是煤炭今後發展需要關注的方向。煤炭企業應該努力降低自身成本,提高管理水準和生産效率。由於環境和安全標準的提高,國內煤炭企業的煤炭開採成本不斷上升。作為地下開採業,煤炭行業成本構成比較複雜,人工成本佔據較大比重,輔助費用較高,成本受地質條件、工作佈置等因素的影響較大。煤企應該通過提高員工積極性、技術進步、成本管理等手段提高運營效率,降低原煤成本,提高自身競爭力。
煤炭需要擴展生存空間。對於煤炭行業來説,煤炭清潔利用是煤炭突圍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越來越重要,可以緩解由於霧霾治理而導致的煤炭替代壓力。比如説,加大原煤入洗比重,提高熱效率,減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實現煤炭清潔化利用是今後的必由之路。地方政府和企業應該共同努力,提高煤炭開採、加工、儲存運輸、轉化和利用過程中的潔凈煤技術水準和運用,通過煤炭清潔化利用,提高煤炭消費品質,緩解煤炭産業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政府的作用
煤炭行業未來的發展,將經過短期去産能和長期供需平衡的兩個階段。只有經歷了短期的去産能階段,對煤炭企業進行成功的整合調整,才能取得長期供需平衡。除了改革,煤炭企業成功整合需要政府的支援。煤企需要一個緩和空間,以改善經營管理,進行兼併重組,而不是通過增加産量來謀取生存。這是長期煤炭供需平衡和煤炭企業健康發展的基本途徑。
煤炭是能源行業中最具市場化的行業,政府需要盡可能維持煤炭的市場活力。政府有責任為煤炭行業解決産能過剩,目前採用限産政策也沒有錯,但是,需要把握市場化的基本原則。政府的行政限産或許可能管用,但也需要小心,在行政限産方面不能走太遠。去産能需要主要依靠市場整合和淘汰落後。行政地、過激地把煤炭價格逼上去了,可能是解決了煤炭行業的問題,但不是沒有後果。要記住,煤炭價格是中國電價的主要驅動因素,煤炭價格導致的電價矛盾(以前就有過),對政府來説,可能是更大的問題。
政府首先需要盡可能減少“亂收費”。政府可以考慮在煤炭企業整合期間,通過有效清理收費,給煤企減負。根據統計,目前煤炭行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及政府性基金高達幾十種,煤炭流通階段的成本遠遠超過開採生産成本(還有統計説,政府收費佔煤炭企業凈利潤的43%)。近年來,政府部門曾多次清理涉煤收費基金,但效果不好。地方政府很需要錢,可以理解,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地方政府應該自覺。降低煤炭行業收費有利於短期減輕煤炭企業的經營壓力。另外,對於可能出臺的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徵),政府可以考慮先將煤炭資源稅率定得低一點,以後再逐步提高。雖然,“減負”會給地方政府帶來短期財政壓力,但是長期來看是雙贏的。
配合煤炭長期經營策略改變,政府還需要改革煤炭管理體制,包括改善煤炭國企評價機制。目前煤炭行業存在管理職能分散、交叉重疊、行政效率低等問題,還存在資源開發秩序亂,甚至大型整裝煤田被不合理分割等問題,政府的煤炭管理和國有煤礦的考核標準必須兼顧市場供需和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
認為煤炭價格將持續疲弱是把問題簡單化了
2003年以來,全國煤炭産量增加了一倍;價格先跌後漲,從250元/噸左右到今天的500元/噸左右,漲幅也有100%。如果煤炭行業可以維持目前的價格,通過行業整合淘汰落後産能,減輕財務負擔,而政府相應清理亂收費,煤炭行業的日子應該還行。
短期的産能困難和霧霾治理預期放大了煤炭行業發展問題。霧霾治理背景下,煤炭産量大規模擴張的日子的確是一去不復返了。但是,産能總是要去掉,供需總有一天歸於平衡。因此,認為煤炭價格將持續疲弱,是把問題簡單化了。首先,能源品種是可替代的,因此它們的價格是聯動的。如果石油價格哪天漲到每桶200美元,煤炭價格也會漲很多。其次,我國的煤炭産能既相對分散(按企業),又比較集中(按地域:山西和內蒙古佔全國煤炭産量接近53%),而且地方政府對煤炭企業影響力很大。如果地方政府要穩定價格,借鑒OPEC通過石油生産配額控制供給的方法,對煤炭進行“去産能”和聯合定價,按照目前他們對市場的佔有率,不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