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年PM2.5年均濃度降6.2% 力爭2030年達標
- 發佈時間:2016-01-05 09:25:01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市環保局獲悉,2015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為80.6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6.2%,但仍超過國家標準1.3倍。目前,本市正在制定遠期環保規劃,力爭到2030年左右,全市PM2.5年均濃度達標,實現35微克/立方米。今年的重點任務將聚焦農村散煤、高排放車和城鄉結合部污染排放減排。環境監測站點的數量也會增加,完善監測網路。
17年來二氧化硫濃度降89%
市環保局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污染物濃度繼續保持下降趨勢,其中二氧化硫濃度降幅最大。
2015年,北京市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為13.5微克/立方米,遠優於國家標準;二氧化氮年均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接近國家標準;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平均濃度為101.5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標準0.45倍;PM2.5年平均濃度為80.6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標準1.3倍,成為本市大氣污染治理突出問題。
與2014年相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38.1%、11.8%、12.3%、6.2%。1998年以來長期監測的三項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濃度下降89%,二氧化氮濃度下降32%,PM10濃度下降46%;PM2.5自2013年監測以來濃度下降10%。
其中降幅最大的二氧化硫,是與燃煤直接相關的大氣污染物,隨著本市不斷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推進清潔能源替代燃煤,目前濃度水準與南方沿海無採暖城市相當。
空氣品質達標天數佔全年51%
2015年本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186天,佔全年天數的51%,較2014年增加14天,其中一級優的天數增加13天,達到105天。
去年,本市重污染共46天,佔13%,較2014年減少1天。其中,PM2.5重污染天數共42天,佔全年總天數的12%,同比減少3天。重污染日PM2.5平均濃度為239微克/立方米,雖然只佔全年天數的12%,但對年均濃度貢獻超過三分之一。
PM2.5主要來自燃煤和機動車
市環境監測中心分析,2015年本市PM2.5重污染過程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進入採暖季以來,極端氣象條件導致重污染天氣頻發,濃度抬升迅猛。二是在PM2.5重污染發生起始階段,燃煤影響顯著;積累階段,機動車二次轉化加重污染程度。三是區域性特徵顯著,據統計,北京每次發生重污染,80%的情況下周邊發生區域性大氣污染。
北京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本市PM2.5主要來自於燃煤、機動車等的一次排放和二次轉化,地理上呈現由南向北濃度逐漸降低的梯度分佈規律,京西南區域站年均濃度最高,達到111.4微克/立方米;京東北區域站年均濃度最低,為53.2微克/立方米。
自2013年開展PM2.5監測以來,本市PM2.5濃度水準在波動中呈逐漸下降趨勢。空氣品質變化短期內受氣象條件變化影響較大,但長期來看,主要取決於區域內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因此,通過調整産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等,使城市的大氣污染物保持在低排放水準,才能使空氣品質徹底改善。
重點
今年環境監測站點將增加
今年本市的環境治理工作將聚焦“改農村散煤”、“治高排放車”、“整治城鄉結合部”。
在改農村散煤方面,今年將基本實現城六區和平原地區農村採暖“非煤化”。在治理高排放車方面,本市綜合施策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減少機動車特別是高排放車的污染排放。對於此前屢屢遭媒體曝光的“假國Ⅲ”的外埠柴油車,本市將一律高限處罰。
另據了解,目前全市有35個監測站點,2016年在數量上會有所增加,最終達到六七十個站點,增加農村、山區監測站點,完善監測網路,為大氣治理和民眾提供數據支援和服務。
今年,本市將著手修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目前正在廣泛徵求意見階段。在修訂過程中,會考慮整個社會運作的成本和社會各方面多元的訴求。如何讓預警和響應更好地符合社會運作的規律,是此次修訂過程中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同時,現行應急預案是按照重污染持續時間的不同,分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四個等級,發佈預警後,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措施。修訂後的應急預案或將改變應急響應一刀切的局面,針對重污染形成的不同特點,形成有效的應急響應。
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1月1日起已實施,這是新《環保法》通過以後修改的第一部單項法。“新大氣法”新增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的內容。
據了解,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經建立了合作機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機動車排放控制工作協作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北京和天津已經全面實施最新的國五標準,河北也在積極協調各部門推進,預計今年3月份有望全面實施國五油品標準。到一季度末,京津冀車用燃油標准將統一,比全國實施的時間提前半年以上,“國五油品硫含量是國四的五分之一,污染排放將大大減少。”該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