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能源 > 新能源環保 > 正文

字號:  

北京單雙號常態化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 發佈時間:2014-11-27 08:50:36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單雙號限行,一方面,決策必須審慎,單雙號限行對於大氣治理的貢獻究竟如何,應該有相應的數據支撐。另一方面,限行涉及面甚廣,尤其需要擴大公眾參與,綜合評估考量。

  北京單雙號限行常態化再度進入公眾視野。26日,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上發言,對於單雙號限行常態化等群眾建議,將進行論證。這一説法引發網友熱議。當天下午,李士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論證單雙號意見不意味著要實施,“我們不能沒有研究就做出反應”。

  可以看出,對於單雙號限行事關民生的大事,“不能沒有研究就做出反應”的表態是審慎的。

  剛剛過去的APEC會議,使得“APEC藍”成為公眾對於身邊環境最深刻的記憶。無論是決策層,還是一般民眾,都真誠希望這種“APEC藍”能夠常態化,變成“北京藍”乃至“中國藍”。在新一輪嚴重霧霾襲擾京城的背景下,一些市民有單雙號限行常態化這樣的訴求,並非不可以理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單雙號限行常態化就可以簡單、迅速落地。

  現實地看,對於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來説,任何簡單、率性的政令,都有可能産生連鎖反應,從而成為牽涉甚廣的公共事件。而一旦單雙號限行成為常態,必將給這個城市的公眾帶來深刻的影響。比如,此舉會不會侵犯目前保有的幾百萬輛機動車相關人群的正當出行權利?又如,限行之後城市有沒有做好相應的替代保障準備?目前的公共交通能不能化解因此帶來的交通不便?

  更何況,限行波及的,除了一部分人群的出行、便捷、舒適度等等,還有整個城市的正常運轉,乃至生機與活力。畢竟,交通乃是現代都市的血脈,任何梗阻都會産生共振。指望通過某一項政策收取全功的想法,未免不切實際。孰輕孰重間,取捨並不容易。

  不可否認,單雙號限行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排放、凈潔天空。根據此前北京市環保局提供的數據,機動車已經是北京市PM2.5本地污染排放的最大來源,佔總量31.1%。而APEC會議期間的限行實踐也是一個佐證。但是,從一項階段性的環境應急反應,演變為一個常態化的公共政策,仍有不短的距離。

  一方面,決策必須審慎,應該建立在科學、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單雙號限行對於大氣治理的貢獻究竟如何,應該有相應的數據支撐。相關部門應該收集限行在治堵、治霾等方面的數據,並進行分析,以資決策。這也是科學決策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限行涉及面甚廣,尤其需要擴大公眾參與,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綜合評估考量。不僅要看到限行積極的一面,更要看到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決策惟有對負面影響進行全面而客觀的考察與評估,建立在最廣泛民意基礎上,求取民意的最大公約數,才真正符合公共利益。

  霧霾深深,破解之道究竟在哪?關鍵在於辨證施治、綜合治理,不能靠短期的超常規措施,“必須持之以恒保護環境”。目前,北京已制定並實施《2013-2017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聚焦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等四大領域,“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排放,努力實現空氣品質持續改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