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環保一體化破局 京津冀建聯防聯控機制
- 發佈時間:2014-10-08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馬巾坷
哪扇門的開啟將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的“切口”?有觀點指出,京津冀一體化“破局”的契機是重大戰略機遇;也有觀點提出,靠財政主導的環保、交通將為京津冀一體化率先鋪路;北京的城市功能重新定位,也被認為是京津冀一體化破局的關鍵。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祝爾娟認為,從近期看,京津冀發展可能會在一些存在重大戰略機遇的地方率先實現突破。
祝爾娟表示,成為京津冀一體化推進“契機”的,有的是基於中央的戰略佈局,有的是自身發展到一定階段後自然形成的,比如京津冀目前共同遇到的環保問題,“這些‘水到渠成’的契機,比較容易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的切入點”。
區域聯防聯控還有強化空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秘書長劉維新認為,京津冀一體化破局的關鍵是北京城市功能重新定位。
劉維新表示,京津冀一體化的想法其實已經提了20年,但落不到實處,這與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有一定關係,“在河北省這個區域中,有北京、天津兩個相隔不到200公里的超大型城市,功能定位沒有錯位就只能是競爭關係。”
他分析稱,如果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不回歸到單純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上、剝離經濟中心的帽子,就只能越來越“臃腫”。
劉維新表示,如果北京的經濟中心功能由天津和河北承接,對天津和河北來説,會有極大的動力。至於北京,則需要中央財政進行轉移支付,彌補北京因為經濟中心轉移而帶來的財政缺口,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投入不能降下來,才不會産生阻力。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告訴記者,“城市病”問題亟待解決。
此外,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貴認為,京津冀一體化的破局,最可能在交通路網建設和環境治理兩項工作上先行先試,因為這兩項工作基本上是政府主導工作,只要政府層面想做,財政肯投入,馬上就能運轉起來,比如路網建設,目前三地已是“進行時”,而環保方面,三地也建立了聯防聯控機制。
面對重污染天氣,環保部副部長翟青表示,一些工作體制、機制、制度建設還處於初期階段,區域聯防聯控還有很大的強化空間,對重污染天氣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
多位專家認為,京津冀三地發展階段不一致,産業結構也不相同,自身具備環境治理的能力也層次不一,所以在三地尋求協調一致治理環境污染的確存在困難。
京津冀排放、耗能等標準不一,缺乏統一的産業準入要求;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污染源監測資訊共用等基礎性工作還有待加強;高耗能、高污染産業轉移尚需時日……區域協作防治污染還面臨眾多難題待解。
需引入市場化手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生態文明室副主任王海芹説,最有力的抓手就是要改變對京津冀地方政府的激勵和考核機制,推進京津冀三地協調機制。“京津冀加強合作,需要一個良好的協作機制,當前應從統一三地污染排放標準入手。”
但相對於統一排污標準等行政治理手段,王海芹更希望未來三地協同治污攻堅戰中更多引入市場化手段,讓政府“看得見的手”和市場“看不見的手”相互配合,為三地限定減排總量,通過碳交易等市場化治理手段推進三地環境治理。
今年8月下旬,天津市與河北省共同簽署了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合作框架協議》,就大氣污染防治、保障水資源安全、防護林建設、發展清潔能源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落實國務院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搭建大氣污染治理資訊共用平臺,建立津冀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數據共用機制;共同推進區域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及應急聯動;組織開展區域內大範圍聯動執法;共同推動機動車污染防治;加強環保科技合作。發揮天津科研院所、大學院校科研優勢,為河北省培養環保科技人才,打造天津環保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指出,天津環境容量大,每人平均GDP高,將在京津冀環保一體化中率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