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價改方向清晰 油價有望放開

  • 發佈時間:2015-10-19 01:05:2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王延婷  責任編輯:吳起龍

  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下發。意見明確了6大重點領域價格改革方向,包括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快推進能源價格市場化、完善環境服務價格政策、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健全交通運輸價格機制、創新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價格管理。2017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再現新方向,政府或將擇機放開成品油價格。

  近年來能源市場改革不斷推進,國營企業混改加快,稅費監管制度日益完善,原油進口權逐步對民營企業放開,我國油品市場發展不斷推進。另外,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快速下滑至50美元/桶附近,並長期在低價位徘徊,低油價時代,使得國內成品油行業風險與機遇並存,需要市場參與者推陳出新,適應新環境的發展,油價改革方向亦借機明確。

  縱觀國內成品油行業發展脈絡,中國油價長期實行政府定價,自1998年迄今,油價調整多參考國際成品油、原油以及美元匯率等國際市場變化情況,而對市場自身因素考慮不足,很多時候零售價格的波動並不能直觀反應國內市場供需狀況。

  尤其是2009年開始執行的定價機制中,調價基本條件為連續22個工作日三地原油變化率波動幅度達4%,另外發改委經常考慮到國內經濟形勢和消費者接受程度而縮窄調價幅度或延長調價週期,使得國內油價走勢與原油走勢難以一致。而國內主營煉廠原油結算價與國際原油價格掛鉤,若調整不及時,煉油利潤難以得到保證。由於單次調價幅度較大,在行情大幅上漲的時候,中間商大量囤貨,賺取價差利潤,終端用戶利潤受到擠壓。由此以來,國內成品油市場難以實現平衡有序運作。

  2013年3月25日,當前執行的新定價機制應時而出。與2009年的定價機制相比,調價週期由22個工作日調整至10個工作日,取消了挂靠國際市場油種平均價格波動4%的調價幅度限制,同時適當調整了挂靠的原油品種,與市場接軌更近一步。但新的定價機制也只考慮到上游成本面,供需面對市場行情的真正影響仍未體現。

  國務院剛剛推出的《意見》明確,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這表明政府對國內成品油市場的調控將減弱,或不再直接參與價格調整。部分業內人士猜測,後期成品油零售價或將交給市場參與主體自行調節,價格完全放開也是有可能的。

  從國內市場角度分析,我國煉油能力已有長足發展,尤其民營煉廠實力突飛猛進,在一定程度上與主營單位互相牽制,之前由三桶油主導市場的格局正在逐步改變,市場競爭體系初步形成,而政府此時提出價改方向,擇機放開成品油價格,也是順勢市場的發展步伐。

  由於原油、成品油為重要戰略物資,尤其汽柴油是關乎民生的重要資源,政府完全放手交給市場,在行情波動幅度較大或資源出現階段性缺口的情況下,市場運作或脫離正常軌跡,不利於市場有序進行。另外國內市場主體實力相差依然懸殊,中石油、中石化擁有絕對優勢地位,短期內難以動搖,把價格完全交給市場,不排除會出現市場價格壟斷現象。在市場尚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仍需政府適量調控,但價格回歸市場是最終目標。

  (作者單位:金銀島資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