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升至32.2% 未來面臨挑戰

  • 發佈時間:2015-01-19 07:45:4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最近發佈的一份題為《我國天然氣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調究研報告(下簡稱“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18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4%,其中進口天然氣58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32.2%。

  根據國辦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天然氣消費比重10%以上,相當於3600億立方米;國産常規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總計目標為2450億立方米。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由此控制在32%以內。然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潤生接受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鋻於市場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我國要實現天然氣發展目標面臨嚴峻挑戰。

  天然氣需求持續增長,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

  “天然氣開發利用不僅對我國能源保障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改善能源結構,促進清潔能源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李潤生説,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天然氣的發展,將天然氣發展擺在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位置。十年來,天然氣産業快速發展,天然氣市場需求量逐年增長。

  報告顯示,2000-2013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從245億立方米增至1676億立方米,年均增速高達16%,高於同期能源消費總量(7.9%)和GDP增速(10.2%)。天然氣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從2000年的2.2%升至2013年的5.9%。

  “最近兩年,天然氣市場雖然受到經濟放緩以及煤炭價格下滑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天然氣市場發展的內外部條件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天然氣消費量逐年增長的趨勢並未改變。”李潤生介紹説,近兩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速為13.3%。

  隨著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供需失衡問題愈加嚴峻,由此導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1676億方,同比增長15.9%,進口天然氣529億方,對外依存度已從2007年的5.7%一路飆升至31.6%。2014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800億方,同比增長7.4%,進口天然氣580億方,對外依存度升至32.2%。由於季節性變化和區域性差異造成的天然氣使用的峰谷差,給供應保障帶來嚴峻挑戰。華北地區冬夏峰谷差達到5:1,而北京則超過10:1。

  據新華社經參能源研究院有關專家測算,按照《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天然氣消費比重達10%以上,這相當於3600億立方米。該行動計劃同時提出,立足國內,加強能源供應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自主控制能源對外依存度的能力。2020年我國常規天然氣産量目標為1850億立方米,頁巖氣産量力爭超過300億立方米,煤層氣産量力爭達到300億立方米。即2020年我國自産常規和非常規天然氣總産量目標為2450億立方米。以此推算,進口天然氣僅需1150億立方米。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可控制在32%以內。

  “要實現上述天然氣發展目標面臨較大挑戰。”李潤生告訴記者,最近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所做的一份報告顯示,我國天然氣市場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多,實現天然氣目標面臨挑戰

  報告認為,我國天然氣市場的不確定因素首先表現在國內天然氣生産能力不足。

  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産難度加大。目前老氣田産量將逐年遞減,儲採比下降問題已經顯現。到2020年,預計我國常規天然氣新增經濟可採儲量1.8萬億立方米,儲採比緩慢下降至24左右,如果常規天然氣年均增速6%,年均産量可達1740億立方米。除非緻密氣産量上有較快增長,才有望實現“行動計劃”中提出的常規天然氣産量1850億方目標。

  頁巖氣雖有良好前景,但産量與預期存在較大差距。頁巖氣不僅工程技術難度大,而且在油價中低位運作的情景下,經濟性面臨巨大挑戰。中石油按每年增加110口頁巖氣井安排,2020年累計頁巖氣井數達847口,單井按2.5萬立方米/日測算,全年頁巖氣産量77.3億立方米;中石化按每年增加100口井安排,2020年累計頁巖氣井數達749口,單井按4.0萬立方米/日測算,全年産量109.4億立方米。考慮鄂爾多斯盆地及其他地區頁巖氣可能取得突破,預計2020年全國頁巖氣産量約為200億立方米,與《行動計劃》提出的300億立方米目標存在相當差距。

  煤層氣仍未走出困局,産量也低於預期。長期以來,因勘探開發投資嚴重不足、礦業權重疊等因素影響煤層氣開發,同時管網等基礎設施薄弱也增加了煤層氣開發項目的成本和風險。按未來年均新增井2000口計算,2020年産量108億方,利用量83億立方米。井下抽採量以每年10億立方米左右速度增長,2020年為162億立方米左右,利用量55億立方米。地面與地下合計産量270億立方米,利用量138億立方米,與《行動計劃》300億立方米的産量目標有一定差距。而我國煤制天然氣先天不足,難以在天然氣市場擔當大任。

  報告由此預測,2020年,我國天然氣實際供應能力可達3760億立方米,其中國産天然氣2360億立方米,進口天然氣1400億立方米,國産天然氣與《行動計劃》的目標大約有240億立方米的缺口。新華社經濟參考能源研究院有關專家由此測算,2020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超過37.2%。

  但報告同時認為,從我國天然氣消費需求上看,也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比如,國內GDP增速放緩影響天然氣消費增長。未來天然氣市場增長潛力主要在發電、工業燃料煤改氣和城市、交通用氣的發展。目前天然氣在化工領域的應用年消費量雖已超過300億立方米,但由於化工用氣將更多地受到價格和政策因素的影響,預計2020年化工用氣量可能不超過500億立方米左右。按現行價格,用天然氣替代煤發電沒有競爭力,預計2020年發電用氣量515億立方米。此外,國際油價下行通道的開啟、國內電力體制及輸配電價格改革的推進等,也都增加了天然氣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報告據此預測,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需求量可能僅為3100億立方米,與《行動計劃》3600億立方米的目標有500億立方米的差距。

  加快推進價格機制改革,提高國內生産保障能力

  分析上述不確定因素,李潤生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天然氣價格市場體系尚未建立。具體可歸結三個方面:一是天然氣價格不能及時傳導市場資訊,難以充分反映清潔能源的稀缺性。二是進口氣價格倒挂對天然氣供應企業形成較大壓力。同時,調價給電力、工業用戶增加了成本壓力,制約煤改氣的進程。三是工業用戶和城鎮居民用戶氣價關係不順,形成交叉補貼。

  李潤生説,我國天然氣市場體系正處發育期和成長期,為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提高我國天然氣消費比重,首先要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千方百計提高國內天然氣生産保障能力。比如,強化礦業權管理,嚴格探礦權退出機制;建立礦業權交易市場,促進礦業權流轉;引導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合資合作方式開發非常規油氣及難動用儲量,支援地方與企業的合資合作;設立風險勘探基金,拓展新區新領域勘探,尋找戰略接替;加大在緻密氣等非常規資源開發方面的科技投入,通過差別化財稅政策,激勵緻密氣加快發展;堅持政策激勵,持續推動頁巖氣煤層氣加快發展。

  “更重要的是要加快推進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建立健全天然氣價格市場體系。”李潤生強調指出,要加快存量氣、增量氣並軌;推進居民階梯氣價改革到位;建立分季節、分時段的峰谷價格機制,從價格機制入手解決調峰問題;理順進口氣與國産氣、工業和居民用氣的關係。中國天然氣替代的主要對像是煤,在堅持與油掛鉤的價格形成機制同時,探索增加比照煤炭的價格參數。

  據了解,2011年底,國家發改委在廣東、廣西兩省區實行天然氣價格改革。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現行以成本加成為主的定價方式改為按凈回值方法定價。這次調整初步建立了反映市場供求關係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機制,為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係,最終形成市場決定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打下了基礎。

  同時,在推進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天然氣産業的調控與監管。李潤生舉例説,比如,要加大節能減排和煤改氣的政策調控力度;研究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法規和監管制度;加強天然氣管網的規劃與監管,增強天然氣管道的公共服務功能,加快天然氣管道向第三方開放;發揮好行業協會在天然氣市場培育中的仲介作用,建立透明的天然氣及城市燃氣的資訊統計發佈系統等,以此推進實現《行動計劃》中制定的天然氣發展目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