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石化雙雄魔咒"失效 "暴利稅"起徵點上調利了誰?

  • 發佈時間:2015-01-13 07: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資深股民一定會記得“石化雙雄魔咒”這個中國股票市場中特有的詞彙。它的大意是:只要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油”)大漲,大盤就會反向行動,呈現大跌態勢。如今,“兩桶油”的“魔咒”似乎徹底失效了。帶動本輪大盤一路創下5年多新高的,恰恰就是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兩家公司。

  上述“魔咒”轉變的背後,既與大盤的走勢預期有關,也與兩家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密不可分,更與投資者的看好有一定關聯。

  而投資者們再次找到了投資“兩桶油”的理由——中國財政部下發了一份文件:今年1月1日起,“兩桶油”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稱“中海油”)繳納石油特別收益金的起徵點提高到了65美元/桶,比原先的起徵點提高了10美元/桶。

  所謂石油特別收益金,主要是國內原油銷售價格超過一定水準時,國家按一定比例從石油開採企業銷售國産原油所獲得的超額收入中徵收的特別收入,而業界人士更喜歡將其通俗地解釋為“暴利稅”。

  如僅按今年1月7日晚截稿時50美元/桶以下的國際油價來計算,“三桶油”或不用再繳納中國版“暴利稅”。“顯然,這將增厚幾家石油公司的業績,並在當前低油價導致上游勘探和開採領域盈利縮減的情況下,‘變相’進行補貼。”財政部上述消息公佈的第一時間,要求隱去公司和姓名的一位券商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回復稱。

  對於這一點,石油公司並沒有否認。“對我們來説,上調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確實是利好。”中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1月7日晚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説,“就上游領域看,企業的生産成本在上升,此時調高起徵點,保障企業盈利的同時,更可以激發在勘探和開採領域的積極性。”

  事實上,從更深層次看,由於中國目前的石油開採幾乎全部集中在幾家“中”字頭的石油企業中,因此,如海通證券的一份調研報告所言,此時上調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有助於穩定國內油氣産量,保障中國的油氣能源安全。畢竟,從原油對外依存度看,中國早已突破50%的“警戒線”。

   第三次上調

  中國石油特別收益金不是今年才開始徵收的,早在2006年3月26日,財政部就下發了徵收“暴利稅”的政策。只不過,當時的起徵點為40美元/桶,實行5級超額累進從價定率計徵,按月計算、按季繳納,並將徵收比率確定為20%至40%。橫向與徵收“暴利稅”的幾個石油出口國相比,該比率不算太高,如厄瓜多,其暴利稅的徵收比率一度高達99%。

  按規定,該收益金屬中央財政非稅收入,納入中央財政預算管理,用於對部分弱勢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的補貼。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馬琛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稱,石油特別收益金的作用還在於調節上、下游産業鏈之間的利益,“針對上游生産原油的企業,將漲價那一部分收益,通過收益金徵收給國家,再調節給下游煉化等企業”。

  就徵收範圍看,石油特別收益金主要是針對“三桶油”進行徵收。但面對被收走的“暴利稅”,幾乎每年,業界都能聽到相關企業建議提高起徵點的消息。

  “幾乎每年,行業內的一些分析師都會研究一下石油特別收益金,比如,2007年,才徵收了一年,就有人建議提高起徵點至50美元/桶以上。”上述券商分析師表示,“當時的背景是,國際油價節節攀升,一度達到了150美元/桶,這意味著,‘三桶油’繳納的資金確實比較高。”

  “與此同時,高油價利好上游板塊,卻降低了中游煉化板塊的盈利。”該分析師回憶,“因此,通過少繳納石油特別收益金,可以平衡企業的財務狀況。”

  呼聲歸呼聲,執行歸執行。事實上,直到石油特別收益金徵收了近6年時間後的2012年1月,油企的多番呼聲才最終落地。財政部當時在官網宣佈,從2011年11月1日起(因按季徵收),將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提高至55美元/桶。這比2006年的起徵點提高了15美元/桶。

  不得不提的是,那一輪起徵點上調的背景是:2011年底,資源稅改革在全國推行,並將原先的“從量計徵”改為“從價計徵”,對資源産品的徵收稅率也提高到了5%至10%。以2010年的數據為例,全國原油産量為1.89億噸,如“從價計徵”且僅按5%的稅率統計,全國石油資源稅為472.5億元,會比原先“從量計徵”的標準多繳納數倍。

  因此,相關部門在合適的時機及合適的情況下,完成了起徵點的提高,並實現了幾家大型石油企業付出與回報的平衡。

  歷史總會重演。2013年1月中旬,起徵點上調剛滿一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資訊與市場部副主任祝舫又公開表示,“目前,不少老油田采收成本超過55美元/桶,所以,我們多次建議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進行政策微調,將特定老油田的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從55美元/桶上調至70美元/桶。”

  但與之前那次呼聲不同,僅兩年時間,中國石油特別收益金的起徵點才再次上調。近日,財政部下發文件稱,“經國務院批准,決定從2015年1月1日起,將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提高至65美元/桶。”

  除了起徵點上調,其他操作方式沒有變化,按財政部的説法,即“起徵點提高後,石油特別收益金徵收仍實行5級超額累進從價定率計徵”。具體為,原油價格65美元-70美元/桶時,石油特別收益金徵收比例為20%;70美元-75美元/桶時,徵收比例為25%;這之後,每上升5美元/桶,徵收比例相應提高5個百分點;當原油價格升至85美元/桶後,徵收比例固定為40%。

  因成本上升

  在財經評論員周俊生看來,財政部之所以決定提高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與近幾個月來國際市場油價持續下跌“有直接關係”。數據顯示,國際油價自去年6月至今,已下跌超過50%,其中,市場兩大“風向標”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這幾日雙雙跌至50美元/桶附近或下方。

  正因如此,中國成品油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十一連跌”。“由於中國國內油價實行了與國際油價的聯動機制,因此國內市場的油價在最近幾個月裏經歷了11次下調,這對中國成品油生産企業産生了很大壓力。”周俊生認為,中國原油進口量從2000年的0.7億噸上升到2013年的2.8億噸,但中國目前使用的進口原油,大多是在本輪油價暴跌出現前進口或已與國外石油企業簽訂了包括價格在內進口協議基礎上的原油(價格相對較高),“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之下,提高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可在一定程度上舒緩石油企業的壓力”。

  “國際油價不斷下跌,只是調整石油特別收益金的一個契機。”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説,“油價下跌,必然會影響到油企的利潤,那麼,從心理層面看,上調起徵點,可以緩解外界的質疑和輿論壓力。但起徵點上調,更重要的原因還是成本上升,與國際油價的關係並不大。”

  “過去幾年,‘三桶油’開採的不少油田均已老化,加上管理費用、維護費用等各方面成本的上升,實際上,55美元/桶的起徵點,已不符合當前的形勢,更讓企業幾乎沒有特別收益金可繳納。”林伯強解釋。

  “就一些中石油的國內油田看,基本上不用再繳納石油特別收益金了。”了解中石油的市場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確認,“我交流下來的結果是,少數油田的成本甚至在55美元/桶以上。”

  呂大鵬稍早前也稱,中國是缺油少氣多煤的能源結構,鼓勵油氣生産是正確的方向,“但近期石油開採難度越來越大,同時油價越來越低,石油企業的壓力都特別大,已有油田宣佈減産”。

  事實上,新華社近日就報道稱,當前中國每年原油産量最大的大慶油田2015年就計劃減産150萬噸,到2020年産量將調減至3200萬噸,年均減幅逾130萬噸。

  對此,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李彥認為,近年來以“三桶油”為主的國內石油生産企業的開採處境尷尬,原油資源逐年減少,採掘成本卻逐年提高,尤其是部分海外收購的油田資源,都是在國際原油價格處於高點時入手的,成本非常高昂。

  據他估算,當前國內油企平均成本已達55美元/桶左右,其中除了直接開採成本外,還包括勘探成本、稅收和銷售成本等各個方面。“不斷抬升的成本開始壓縮石油生産企業的利潤空間,之前的‘暴利稅’起徵點偏低,導致‘三桶油’在承受高成本的同時,還要背負較大稅收壓力,這讓上游環節成為中石油等企業公認的‘軟肋’。”李彥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説,“綜合來看,國內石油生産成本不斷上漲,是本次國家上調起徵點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馬琛還發現了一個細節:去年10月9日,國家財政部與國稅總局曾聯合發佈《關於調整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有關政策的通知》,對原油、天然氣資源稅進行改革,包括將資源補償費費率降為零,並對特定條件的資源稅作出相應減徵。

  “此次對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上調,體現了國家對於上游開採企業利益的維護,特別是當油價上漲,該政策將得到確實的體現。”馬琛説。

  另一個細節是,與第二次上調起徵點的時機類似(平衡資源稅改革),本次上調起徵點,還在於“另一個平衡”——此前在中國成品油價不斷下跌之際,國稅總局和財政部曾兩次提高了成品油的消費稅,這讓相關部門新增的稅收數額較為可觀。

  “但本次提高‘暴利稅’起徵點後,這部分的國家稅收收入將有所下滑。也就是説,成品油消費稅和‘暴利稅’雙雙上調,國家稅收收入卻‘一升一降’,整體仍維持平衡的穩健狀態。”李彥稱。

  利好“三桶油”

  有分析人士稱,不管原因如何,但毫無疑問,“三桶油”將受益於財政部的這項規定。海通證券測算,假定原油價格回到70美元/桶,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從55美元上調至65美元/桶,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稅負有望分別減少147.86億元、55.87億元,從而推動兩家公司EPS(每股盈餘)分別增厚0.06元和0.04元。

  隆眾石化網的估算數據是,本次提高起徵點後,“‘三桶油’每年有望減稅至少300億元-500億元”,這將對“三桶油”的業績形成支撐。須知,據隆眾石化網提供的數據,2009年至2013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累計繳納石油特別收益金分別為3264.95億元、1193.65億元和1057.59億元,合計超過5500億元,在三桶油所繳納的稅費中分別佔31.1%、13.9%和33.8%。

  呂大鵬也對記者確認,除了近期由相關部門審批通過的混改方案之外,對中石化的另一個利好就是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的上調。“混改方案通過將拉開中石化2015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帷幕,起徵點上調,長期而言可減少企業支出,增厚業績。”呂大鵬説。

  中石化另一位人士也稱,在原油價格急速跳水的行情下,上游油田開採企業面臨窘境,同時,原油銷售價格大幅下滑,因此,“此次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的上調,將很大程度上減輕油田企業的稅負”。

  林伯強則認為,當前的國際油價持續在50美元/桶附近,即使財政部現在上調了起徵點,短期也難以對“三桶油”形成實質性利好,“提與不提都沒區別”。但長期看,國際油價不可能一直在起徵點以下徘徊,也就是説,那時候,相對於55美元/桶的起徵點,65美元/桶將很好地給予石油企業補貼。

  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也指出,特別收益金的繳納方式決定了其能快速反映到企業支出中,也就是説,在目前國際原油價位水準上,兩桶油目前已經不必再繳納特別收益金,“因此,本次特別收益金起徵點上調短期內不會惠及三桶油,但長期來看,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其價格軌跡將重回上行趨勢。屆時,對於三桶油等企業而言,本次的調整就是實打實的利好,尤其是,特別收益金歷來就是三桶油所繳納稅費中比重最大的一塊”。

  在張永浩看來,本次調整起徵點,另一個目的在於“讓社會責任更重、影響力更大的油企更有效率,讓鬆散的、效率低下的油企加快置換節奏”。

  呂大鵬還認為,本輪政策的重要目的更在於保障企業生産的積極性,“畢竟,誰都不願意在虧損的環境下保持一如既往的生産積極性”。這一點,實際上對中國至關重要。一方面,中國早已成為原油進口大國,且對外依存度正不斷上升;另一方面,提高企業的積極性,將很大程度上保障中國自身的原油生産節奏,以保障供應。

  何去何從

  “三桶油”得了實惠,獲得了積極性,但問題是:普通消費者得到了什麼。“很遺憾,這一實惠不會順延至終端成品油銷售,加油站的汽柴油零售限價不會因此而下調。”李彥解釋,“因為據中國現行成品油機制,成品油價格調整與國際原油走勢掛鉤,但與‘石油暴利稅’的調整無關。”

  對此,《經濟日報》評論稱,油企在“享受”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提高帶來利好的同時,不能忘記社會責任,除了應對國際油價波動造成的衝擊,還應挖掘潛力,通過套保套利、降低開採成本等措施,更有所作為。

  上述評論稱,儘管並不缺少技術、設備和措施,但以往在油價上漲時,國內油企多以煉油虧損為由,不願提升油品品質,甚至有企業騙取脫硫補貼,“現在,油價下跌已是事實,國家提高‘特別收益金’起徵點後,升級換代、提高油品品質的障礙已消除大半”。

  值得注意的是,就特別收益金本身,市場再次出現質疑之聲。“按國務院在2006年開徵石油特別收益金的説法,這一舉措的目的是‘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推進石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加強國家調控,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協調發展’。”周俊生稱,但這一收費項目“只是為政府開創了一個收費渠道”,並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

  “石油特別收益金的徵收從表面上看是遏制了石油企業的暴利,實際上卻是政府和石油企業瓜分了這種暴利,而由這種暴利所産生的後果,卻只能由全社會來承擔。”周俊生認為,國家應因勢利導,取消這一收費項目,“當然,取消石油特別收益金項目,還要一系列配套的改革工程”。

  但林伯強認為,短期看,石油特別收益金的收取“還算合理”,參考了平均開採成本,並統籌了相關的收費事項。同時,綜合來看,相關部門也不會取消“暴利稅”的收取,畢竟,這確實起到了杠桿的平衡作用。

  張永浩對記者預計,本輪成品油消費稅與特別收益金同時上調,兩者之間的對衝還會繼續發生,“消費稅未來仍存提高空間,特別收益金將隨著清費立稅的逐步推進而最終取締,並轉化至消費稅及其他稅種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