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能源 > 鋼鐵有色 > 正文

字號:  

我國煉鋼企業或瞞報鋼産能:鋼材遠高於鋼産量

  • 發佈時間:2014-08-21 07:28:3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荊陽  責任編輯:陳晶

  300萬噸煉鋼産能遭淘汰 鋼企搬遷或將再提日程

  專家稱,今年鋼鐵行業淘汰産能任務基本達成

  工業和資訊化部8月18日發佈第二批2014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後和過剩産能企業名單,共涉及鋼鐵等十個産業132家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遭淘汰的落後産能中,共涉及2家鋼鐵企業共計300萬噸煉鋼産能,以及3家鐵合金企業共計2.8萬噸鐵合金産能。這與之前工信部公佈的首批2014年淘汰落後和過剩産能企業名單中涉及的企業數量以及淘汰的産能數量相比大相徑庭。在首批被淘汰的名單中涉及到44家煉鐵企業、30家煉鋼企業以及164家鐵合金企業。

  對此,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二批企業名單中涉及的鋼企大幅減少,可以看做是工信部今年淘汰鋼鐵落後産能的行動基本接近尾聲。

  我的鋼鐵網分析師徐向春同時也向記者表示,“淘汰落後産能不是一兩年就能夠完成的,淘汰産能是分批分步進行的,今年的淘汰落後産能的任務基本達成,不過這不保證淘汰落後産能就此結束,明年工信部可能還會公佈一批涉及落後産能企業名單。”

  鋼材多於鋼産量

  煉鋼企業或存貓膩

  據工信部公佈的企業名單顯示,其中淘汰的300萬噸煉鋼産能,包括江西全南盛達建材有限責任公司3座35噸電爐,計50萬噸産能;廣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2座45噸氧氣頂吹轉爐、1座60噸直流電弧爐和1座40噸電爐,共計250萬噸産能。

  而在2014年工信部首批鋼鐵業淘汰産能名單中,共淘汰落後和過剩産能達4686.1萬噸。其中煉鐵淘汰量達2540.6萬噸,比工信部制定的年度任務多淘汰600多萬噸;而煉鋼産能淘汰2145.5萬噸,完成全年淘汰目標的74.8%。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在淘汰的落後産能上,煉鋼業容易存在“漏網之魚”,“煉鐵所用的高爐,是否被拆除關停能夠很明顯的看出來,而煉鋼的高爐的體積比較小,比較容易掩人耳目,其實很多煉鋼廠都存在這個問題,目前國內隱瞞不報的鋼産能幾乎達到7000萬噸。”

  而在被問及如何看出煉鋼企業存在隱瞞不報的問題時,該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最直接的證據就是目前我國鋼産量和鋼材産量相差達到了3億噸,而且一噸鋼並不能生成一頓鋼材,我國鋼材産量遠遠高於鋼産量,這是不正常的現象。”

  執行力度毫不手軟

  鋼企“搬家”再被提及

  對於列入淘汰落後和過剩産能名單的企業,工信部昨日發佈的公告要求有關省(區、市)要採取有效措施,在2014年年底前關停列入公告名單內企業的生産線,拆除相關主體設備,確保不得恢復生産和向其他地區轉移。同時,各地要按照《關於印發〈淘汰落後産能工作考核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做好淘汰落後和過剩産能企業的現場檢查驗收和發佈任務完成公告工作。

  可以看出國家在淘汰落後産能以及過剩産能上態度堅決,毫不手軟,在這樣的淘汰力度之下,勢必會讓鋼企承受巨大的壓力。

  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向記者表示,淘汰落後以及過剩産能會讓鋼企“傷筋動骨”,但即使如此也要繼續下去,“鋼企一直深陷困境的原因可以歸結為‘退出障礙’,地方政府用補貼維持鋼企嚴重虧損,甚至扭虧無望的板塊,這就擾亂了行業內競爭秩序,行業很難正常運轉,該退出的及時退出,行業才能出現好轉。”

  而在張琳看來,隨著淘汰産能的步步深入,鋼企搬遷可能會被再次提上日程,“鋼廠搬遷、淘汰落後和企業重組,都是國家調整鋼鐵工業的手法,國家調整最終目的就是,在綠色生態的環境下,鋼鐵企業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城市內將來不會允許鋼廠立足,馬鋼,杭鋼,石鋼等都在被搬遷的名單之內”。

  張琳同時表示:“鋼廠搬遷肯定會涉及到成本、稅收、職工安置等問題,地方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支援,而且鋼企搬到新建廠址,會調整産品結構,改變發展思路的。”

  而在劉海民看來,鋼企如果面臨虧損和搬遷的雙重難題,完全可以考慮轉型求生存,“目前中國那些已經搬遷的鋼廠,基本上都是虧損,這主要是因為鋼廠搬遷所涉及的問題很多而且很複雜。首先,搬遷和重建是兩碼事,而國內鋼企的搬遷,其實就是棄掉重建,原來那些設備拆掉後是不能再利用了,而重建一個鋼廠所需要的成本是很大的,其次鋼企的競爭力決定著其搬遷是否可行,如果一個鋼企缺乏競爭力,主營業務一直處於虧損,如果再讓其搬遷繼續生産鋼鐵,這對鋼企的意義不大,甚至會使得鋼企壓力更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