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鋁虧162億成上市公司虧損王 新掌門扭虧壓力大

  • 發佈時間:2015-03-27 07:14:08  來源:新京報  作者:白金坤  責任編輯:朱苑楨

  此前A股僅東航、中國遠洋年度虧損曾超百億;近年“虧損王”被央企包攬

  距離A股2000多家上公司年報披露截止日還有一段時間,但上市公司中國鋁業已基本鎖定了2014年度虧損王的“桂冠”,162億也刷新了A股公司年度虧損紀錄。在此之前,A股歷史上,年度虧損超百億元的上市公司只有2008年的東方航空(虧139.28億元)和2011年的中國遠洋(虧104.5億元)。

  行業低迷、售價下降等誘發巨虧

  3月25日晚間,中國鋁業披露年度財報顯示,公司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1417.72億元,同比下降18.07%;而凈利潤同比2013年的9.4億元,出現了巨虧162.17億元。

  對於業績巨虧的原因,中國鋁業稱主要是因為兩個方面,行業環境持續低迷和資産計提減值加大所致。

  “減利原因主要是集團主導産品銷售價格下降了2%-7%,今年對部分長期資産計提大額資産減值準備,對內部退養和協商解除勞動關係人員計提辭退及內退福利費用,使得公司由盈利轉為虧損。”中鋁在年報中表示。

  從行業層面來看,公司認為,在2014年裏,國際宏觀經濟低迷對鋁品價格形成了壓制;國內市場中,銀行收緊了對電解鋁行業的信貸,導致鋁價快速下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業績。

  除去行業因素,計提大額資産減值成為中鋁去年業績暴跌的另一重要原因。根據財報,2014年中鋁分別對重慶分公司、中鋁寧夏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硅産業子公司、部分擬退出的電解鋁生産線計提了資産減值準備,資産減值的損失共計74.59億元,同比2013年增加了56.6億元,增長幅度達到314.62%。

  而2013年同期,因為各種資産甩賣的運作,中鋁共計收入68億元,使得當年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94億元。

  上市後“攤大餅”式擴張

  實際上,自2007年登錄A股之後,中國鋁業這家國內最大的鋁品製造商便開啟了擴張和並購的道路。

  上市當年,中國鋁業吸收合併了山東鋁業、蘭州鋁業、包頭鋁業三家企業;2008年,中鋁又在北京産權交易所收購了中鋁母公司和中色科技持有的6家鋁板帶加工企業。

  同期,中鋁也開始向海外擴張。公司先後收購了秘魯銅業、馬來西亞礦業國際的股權,並在沙特參股了一個耗資45億美元的電解鋁項目。2010年,中鋁收購了與力拓的西芒杜鐵礦合資公司的股權。兩年後,公司又收購南戈壁公司,永暉焦煤29.9%的股權和寧夏發電集團。

  從電解鋁、氧化鋁、鋁加工到電力的上下游,甚至煤炭,中鋁的並購産業鏈全面鋪開。

  但這種“攤大餅”式樣的並購模式並未給公司的盈利狀況帶來改善,與此同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同鋼鐵煤炭等大宗商品一樣,鋁價開始大幅下降並面臨産能嚴重過剩,一步步讓中國鋁業陷入業績巨虧的境地。

  財報數據顯示,從2007年到2012年,中鋁的營收從761億元一路飆漲至1494億元,但同期的凈利潤卻累計虧損118億元;其中,2009年和2012年分別虧損46億元和82億元。

  2013年,為了避免連續兩年虧損遭遇“ST”的命運,中鋁開始頻頻向母公司兜售資産。

  當年5月,中鋁先是把旗下8家鋁加工企業售賣給了母公司;10月份,中鋁進一步出售了中鋁香港持有的中鋁鐵礦控股65%的股權,最終公司實現年度凈利潤9.4億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虧損78.07億元。 新京報記者 劉溪若 白金坤

  ■ 相關

  新掌門背負扭虧壓力

  在2014年裏,深陷業績巨虧泥潭中的中國鋁業,迎來了新任掌門——葛紅林,臨危受命的葛紅林提出了一套扭虧路子,試圖止住出血點。

  2014年10月21日,中鋁公司對外宣佈,成都市原市長葛紅林接替熊維平,任中鋁公司董事長;2015年2月,葛紅林又接任上市公司中國鋁業董事長。對葛紅林來説,接手中鋁隨之而來是巨大的壓力。去年年中,中鋁虧損了41億元,三季度虧損54.1億元,如今報出全年巨虧162億元。

  在此前中鋁2015年年度工作會議上,葛紅林曾提出,2015年所有板塊都不能虧損,包括虧損嚴重的鋁業板塊在內。意圖幫助集團扭虧並擺脫困局的決心很大。

  葛紅林提出了一套“加減乘除”的扭虧路子:加法是堅持做強最精主業;減法是處置不良資産,止住出血點;乘法是把創新驅動作為扭虧脫困和轉型升級的新引擎;除法是提高勞動生産率和資本回報率。

  “對巨虧的央企來説,加速剝離不良資産板塊,提高整個企業的運轉效率,這個轉型和改革的方向是對的。”長期研究央企治理的上海天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祝波善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在祝波善看來,類似中鋁這樣的大型能源、資源型央企,近年來屢屢陷入巨虧泥潭,直接的原因是在過去數年裏,沒有及時進行産業轉型升級。“類似鋼鐵、煤炭、電解鋁,受此前宏觀政策利好,這些企業早前往往發展模式是走量和規模,但在經濟放緩,産能過剩的情況下,這些已經不足以應付現在的局勢,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他認為,在轉型升級滯後之外,央企巨虧的根本原因是體制改革不到位。“沒有一個市場化的運轉機制,企業很難提升效率。”祝波善表示,對中鋁來説,未來扭虧的關鍵,除去自身的調整之外,還要堅持混合所有制的股權改革,重新激活企業的競爭性。 新京報記者 劉溪若

  ■ 延展

  央企成歷年“虧損王”大戶

  中國鋁業問鼎A股歷史“虧損王”。新京報記者發現,隨著宏觀經濟陷入低迷,有色、航運、鋼鐵等強週期性行業成為近幾年A股年度“虧損王”的絕對主角。上市央企成為近幾年的“虧損王”大戶。

  2010年,華菱鋼鐵以26.4億元的虧損額名列滬深兩市虧損榜第一名。在第二年,公司合計獲得政府補貼11.68億元,成功扭虧為盈。

  2011年的虧損王當屬中國遠洋,104億元的年度虧損將當年所有的“競爭者”遠遠拋在身後。在2011年的A股十大虧損公司排行榜中,中國遠洋一家虧損的錢相當於後面九家的虧損總和。在A股的歷史中,該虧損額度當時排行第二,僅次於2008年東方航空所創下139億元巨虧。

  第二年,中國遠洋又以95.6億元的巨虧蟬聯2012年度“虧損王”。由於連虧兩年,中國遠洋被“披星戴帽”,成為當時A股最大的ST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年中國鋁業虧損82.3億元,緊跟在中國遠洋後面。

  2013年中國遠洋因為獲得資産處置收益65億元,實現扭虧並“摘星脫帽”。不過,另外一家航運企業則沒有如此幸運。*ST長油2013年巨虧59.22億元,成為當年的“虧損王”。由於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連續三年虧損,*ST長油2013年5月14日起被暫停上市,結束其17年的上市之路,也成為A股首家退市央企。

  記者發現,上市央企成了“虧損王”大戶。在今年的十大虧損上市公司中,除了中國鋁業外,皖江物流攀鋼釩鈦八一鋼鐵國投新集等,均為央企或地方國企。

  另外,除了已經退市的長油,大部分虧損央企的年度財報呈現“一年巨虧一年微盈”的特徵,而扭虧的途徑主要是來自政府補貼和處置資産收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