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援體系”。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各高校持續強化促就業政策舉措,優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鼓勵青年學生投身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廣大青年學生志存高遠、勇擔使命,腳踏實地選擇職業和工作崗位,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
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校企校地在就業輸送等方面深度合作
“‘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走出交大,就要勇擔使命。’3年前的開學第一課,錢學森、黃旭華等學長的愛國事跡為我如今擇業埋下了種子。”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趙月琪説。
組建重點行業實踐團,開展豐富的就業實踐;推出校企“共行計劃”,幫助學生了解行業現狀;邀請企業骨幹走進重點領域專場招聘會……一段時間以來,上海交大優化就業指導服務,護航求職之路。
秦嶺腳下,古都西安。去年夏天,趙月琪作為就業引導社會實踐團負責人,與同學們走訪了當地多家國家重點研究單位。
“第一次親眼看到我國自主研發的航太設備——火箭的‘心臟’,我深感震撼,也希望將自己所學運用到國防建設中。”回到學校後,趙月琪便與其中一家單位簽了就業協議。
近年來,上海交大立足國家戰略需求,突出思想價值引領。一方面完善“招生—培養—就業—校友”全鏈條育人體系,引導學生投身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另一方面將就業實踐、座談會、招聘會相結合,讓學生切身感受大國重器的力量。
“參加校企‘共行計劃’,與一家研究單位的骨幹交流時,我發現,他們面臨的‘卡脖子’難題與我的研究方向相關。”電子資訊與電氣工程學院博士生劉宇勖説,那一刻他感到自身所學與國家發展密切相連。今年畢業,他將入職這家單位。
過去一年,上海交大不斷完善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匹配的就業引導目錄,推進校企校地在人才培養、就業輸送方面深度合作。目前,舉辦重點方向專場招聘會50余場,涵蓋船舶海洋、航空航太、高端製造等領域,累計4000余家單位、超1.2萬名學生參與,提供就業崗位3萬餘個。
“不僅要讓學生走出校園實踐,也要將優秀單位請進來,引導青年到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就業。”上海交大就業中心主任陳哲表示,下一步將完善院係就業引導評價、反饋機制,與國家重點單位建強聯合培養基地、長週期實習實踐基地,深入開展就業引導社會實踐項目。
“請進來”“走出去”,一段時間以來,多地高校與相關企業雙向奔赴,組織重點領域供需對接活動,向國家發展重點領域輸送人才。
圍繞人工智慧、量子資訊、智慧網聯汽車等重點發展領域,合肥工業大學深化訪企拓崗,發掘新增崗位;大連理工大學邀請88家重點企事業單位代表走進學校,與相關單位簽署就業實習實踐基地合作協議……
2014年起,天津大學累計選派優秀輔導員148人次赴重點用人單位挂職鍛鍊。10年來,每年暑假都有輔導員深入一線,掌握單位用人理念和需求,並將相關資訊及時向學生反饋。天津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王鑫表示,將持續組織輔導員赴重點用人單位挂職鍛鍊,為學生擇業提供一手數據和全方位指導,幫助畢業生實現更高品質就業。
“扶開工,送一程”,引導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跟崗培訓,試課試講,對北京師範大學本科畢業生王佳來説,畢業季很忙碌。前段時間,她在浙江寧波一所高中鍛鍊。“資深教師幫我修改教案,提升課堂效果。”王佳説。
王佳即將任教的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越西中學,與寧波相隔2000多公里。在浙川東西部協作背景下,越西中學安排她到沿海地區學習教育教學經驗。“轉變角色,迎接挑戰,這是我跟崗培訓的目的。”王佳説。
王佳是北師大“志遠計劃”學生,該項目面向脫貧摘帽縣所在省份招收師範生,本科畢業後定向到脫貧縣任教。山裏娃好不容易走出來,為何還要回去?“從外公到父親,我家兩代人都是鄉村教師。他們熱愛教育、心繫學生,深深感染著我。”王佳説,自己畢業于縣城中學,深知縣中發展現狀,“這份責任我應當扛起來”。
近年來,像王佳這樣的學生有很多。如何增強他們對為師從教的認識?怎樣在學生求職前後“扶開工,送一程”?北師大強師工程辦公室主任隋璐璐介紹,學校設立啟航計劃專項基金,每年對入選畢業生給予專項獎勵,特別是簽約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的學生,最高獎勵10萬元,並返還學制規定年限內的學費及住宿費。在配套保障方面,還提供校友指導、集中培訓、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等幫扶舉措,為師範生長期從教、終身從教提供支援。
今年,還有12名北師大同學跟王佳一起到大涼山任教。大家紛紛定下目標:“完完整整帶一屆學生,開學就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爭取做班主任,盡可能多陪伴學生”“認真備課,提升專業素養”……
石河子大學加強基層崗位對接、開展基層服務項目推薦選拔,1200余名畢業生奔赴新疆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基層一線工作;中央財經大學著力提升畢業生赴基層就業能力,舉辦基層就業訓練營,助力學生了解産業發展前沿……今年以來,各地各高校持續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形成“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濃厚氛圍。
産教融合貫穿育人全過程,培養地方特色産業創新創業人才
“好消息!200套吉州窯木葉天目茶具售罄,還接了11張訂單,接下來有的忙了。”前不久,張慈慧從深圳文博會參展回到江西,激動地對團隊成員説。
從大一起,張慈慧就加入了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吉州窯非遺創業班。畢業後,她和團隊的14名同學選擇繼續留在學校創業。學校為他們提供了指導老師團隊、免費場地、2萬元創業啟動資金,以及5年內繼續在吉州窯景區落地孵化的機會。
“近年來,學院通過地方特色産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計劃,孵化了許多創新創業團隊。”吉安職院吉州窯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劉晨介紹,今年5月,吉安職院與當地永新縣人民政府簽署校地合作協議,這對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推進産學研用一體化融合具有重要意義,也將助力永新産業創新升級。
據介紹,該學院把産教融合貫穿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教育鏈、産業鏈、創新鏈、市場鏈契合的發展鏈條,向社會輸送上萬名“廬陵工匠”,成為贛中地區職業技術人才培養和技能培訓的基地。
“今年以來,我們引導385家企業走進省內外9所高校開展校園招聘,做好高校畢業生人事檔案服務管理、舉辦就業見習專場招聘會等工作,讓青年人才走進吉安、留在吉安。”吉安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共有見習單位1023家、見習崗位3739個,募集了1711個就業見習崗位,新增就業見習人員421人。
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促進其高品質充分就業關乎民生福祉。對此,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指導高校深入開展訪企拓崗,大力拓展就業崗位,為畢業生挖掘就業新空間;梳理脫貧、低保、零就業家庭就業困難畢業生群體就業動向,“一對一”提供崗位推介、指導諮詢。
-記者手記
多措並舉夯實就業之基
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係著經濟大局,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是就業工作重中之重。各地各高校應多措並舉夯實就業之基,創造更多人崗相適的就業機會,讓畢業生發揮所學所長。
一方面,更大力度開拓市場化崗位。用足用好穩崗促就業政策,結合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擴內需舉措開發更多崗位。特別是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新職業釋放出就業新機遇,為高校畢業生創造了發展空間。對此,要準確把握就業新賽道,挖潛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增量規模,幫助畢業生高品質充分就業。
另一方面,更好發揮政策性崗位吸納作用。應實施好基層服務項目,開發更多鄉村全面振興、社會工作、為老服務等方面的基層就業崗位,鼓勵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優化就業創業服務,幫助創業學生解決好缺資金、缺場地、缺經驗等問題。對脫貧、低保、零就業家庭及殘疾等困難畢業生群體,兜牢就業底線,助其儘早實現就業。
立足當前、著眼未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須臾不能放鬆。各地各部門各高校要加強組織領導,助力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高品質就業,引導他們在黨和國家事業中擔起責任與使命,貢獻青春力量。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