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十一載,達意隆近幾年的日子並不好過。日前,公司發佈公告稱其已經完成對全資子公司深圳達意隆包裝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達意隆”)的清算登出程式。這是該公司上市以來第二家被清算登出的子公司,還有更多子公司正處於常年虧損狀態。
此外,達意隆今年一季度已虧損803.06萬元,並預計今年上半年將虧損不超過2000萬元。事實上,在扣除政府補貼等非經常性損益後,公司扣非凈利潤已連續4年告負。
針對上述情況,《證券日報》記者向公司發去了採訪提綱。公司方面回復表示,“受近年來公司下游行業增速放緩、行業競爭加劇、國內生産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公司近年來盈利能力偏弱。”
多家子公司現虧損
在近期完成清算登出的深圳達意隆,實際上已經虧損了4年之久。據披露,在2015年至2018年間,該子公司共虧損了484.87萬元,但直到去年公司才決定對其進行清算登出。
彼時公告顯示,因位於深圳達意隆的PET瓶及瓶裝水成套設備被作價963.81萬元轉讓給廣東太古,之後深圳達意隆不再擁有實際業務,於是公司決定清算登出該子公司。公司表示,本次清算登出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和降低管理成本。
但是,上市公司旗下難以盈利的子公司不僅深圳達意隆一家。Wind數據顯示,去年年報披露的9家子公司中,還有3家子公司出現虧損,其中東莞達意隆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和珠海寶隆瓶胚有限公司分別已虧損了3年和4年。對此,公司方面回應稱:“公司其他子公司的業務類型與深圳達意隆不完全一致,公司會努力提高各子公司的盈利能力。”
然而,達意隆自身也“在劫難逃”。公司發佈的2018年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收9.86億元,同比增長2.4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34.6萬元,同比減少48.73%。記者注意到,除了去年業績增收不增利,公司近5年來營收也增長乏力,相較2014年其營業收入僅增長了3.25%。
上市至今“賺不過”補助
表面看,除了2016年,達意隆在2015年至2018年均實現盈利,但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其凈利潤卻分別為-2922.93萬元、-6192.22萬元、-716.89萬元和-1293.48萬元。
公司主業“連虧多年”卻還能保持盈利的背後,是對於政府“輸血”的嚴重依賴。其中,2018年公司獲得的政府補助金額達2361.35萬元,為歷年最高。此外,2015年和2017年公司均靠政府補貼避免了虧損,這其中涉及的補助名目最多超40項。而在2016年,即便公司獲得了1933.94萬元的政府補助,也仍然虧損4531.81萬元。
Wind數據統計顯示,自2008年上市至今,達意隆共獲得政府補助金額總計達到了1.43億元。而這期間,公司實現扣非後凈利潤總額僅有6597.05萬元。
公司業績是否過於依賴政府補助?對於記者的發問,公司方面並未正面回復,只是表示,“公司堅定看好行業未來,將努力通過提高産品性能、加強生産過程管理、優化供應鏈等措施來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責任編輯:李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