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行銷講堂 > 正文

字號:  

iPhone 6的“中國式”商機 大媽黃牛齊上陣

  • 發佈時間:2014-10-08 09:03:12  來源:新京報  作者:尹聰  責任編輯:謝淩宇

  在中國生産——運往美國——黃牛排隊回收——高價賣回國內,自9月10日上市後,一部iPhone 6,沿著該鏈條往返于中美。

  至少三個群體的中國人,附著于這個鏈條。他們是,那些在富士康日夜加班趕制iPhone的工人;那群在國內蘋果店日夜排隊的“黃牛黨”,以及那些日夜期盼拿到iPhone的“果粉”。

  宏觀層面上説,一部由幾十萬內地産業工人製造的手機,卻暫時無法在內地銷售;內地“果粉”只能另辟蹊徑,從海外拿到這部産于自家門口的iPhone 6。

  從微觀上看,這個鏈條上很多細節,讓人瞠目:國人在海外搶購iPhone 6時,爆發了爭執和衝突;水客為把iPhone 6帶入內地,不惜穿3條內褲,藏8部手機。

  為了一部手機,每個群體似乎都很累。主管稽查走私的海關,亦在微網志上説,“快頂不住了”。

  一部手機,演繹出了獨特的中國式“黑色幽默”,也造就了一次有中國特色的“商機”。

   處在産業鏈最末端

  依靠中國廉價的勞動力組裝完畢後,iPhone 6從昆山、鄭州等地,通過飛機發往美國,或者輾轉至蘋果在全球的專賣店。

  對很多“果粉”來説,今年的9月10日是個“大日子”。這一天,蘋果公司在其新品發佈會上,推出了新款的iPhone 6等新産品。

  通過科技網站的實時直播,熬夜守候的中國“果粉”們,第一時間知曉了iPhone 6的資訊——4.7英寸和5.5英寸的顯示屏、更新的處理器等。

  “太帥氣了”、“太讚了”……一大波溢美之詞在淩晨的微網志氾濫開來。另外一部分有些失望的人,也紛紛對新産品吐槽。

  甚至,連中國官網上那一句“比更大還更大”的神翻譯,都備受調侃。關於“bigger than bigger”有幾種翻譯方法,一時成了不少“果粉”和翻譯達人共同探討的課題。

  全民參與的盛景,仿佛這就是一場科技界的“春晚”。自iPhone于2007年問世以來,“春晚”在每年的9月都會如約而至。

  7年間,被譽為“上帝手機”的iPhone在全球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粉絲”。而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上,iPhone的用戶數量已數以千萬計。

  事實上,iPhone與中國,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産品與市場的關係——絕大多數的iPhone産品,出自中國的工人之手。

  iPhone是一部全球協作的作品。它由美國人設計,最核心的晶片和顯示屏由南韓、日本廠商提供,一些高端的零部件在日本製造。最終,中國的工廠完成組裝和代工。

  擁有百萬工人的富士康,是蘋果最大的代工廠之一。iPhone 6發佈以後,從深圳到鄭州,再到太原,年輕的産業工人們,正日復一日、加班加點地趕制著這款供不應求的手機。

  “iPhone正在改變許多中國人的生活,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改變著中國的産業格局。”小米科技的CEO雷軍曾如此説。

  但從價值分配上看,中國處於iPhone産業鏈條的最末端。最近的一份研究數據顯示,一部起價649美元的iPhone 6手機,成本在200美元—247美元之間。其中,來自中國的代工廠,僅能拿到4美元至4.5美元,約合20元人民幣。

  依靠中國廉價的勞動力組裝完畢後,iPhone 6從中國的昆山、鄭州等地,通過飛機發往美國,或者輾轉至蘋果在全球的專賣店。

  比如,總重達93噸的60萬部iPhone 6,自河南富士康發往了美國芝加哥;同時,還有20噸iPhone 6,從江蘇昆山的富士康,被運往香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