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赴韓整形糾紛年增10%至15% 資質查詢平臺擬建立

  • 發佈時間:2015-03-20 07: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蕎  責任編輯:時習

  

  在南韓整形失敗維權無門的患者昨天在會場現身説法。

  昨天,衛計委主管的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召開“赴韓整形維權失敗案例”通報會,去年我國赴韓做整形手術的有5.6萬人,關於整形失敗的事故和糾紛越來越多,且以每年10%至15%的比例在增加。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表示,協會目前已與南韓韓中醫療友好協會達成一致,擬就南韓整形美容醫生的資質建立一個相互認證的平臺。中國的患者可以登錄協會網站,就雙方認證後的南韓醫生的資質進行查詢。

  現場 “花了這麼多錢竟然把臉毀了”

  昨天,8位在南韓整形失敗維權無門的患者出現在了發佈會現場,與有意對她們進行免費修復救助的醫療整形機構人員進行溝通。

  8個人身穿粉色T恤,胸前是黑色的條幅,上面寫著自己在南韓整形的機構名稱以及造成的後果。8人中,有5人戴著口罩,把臉捂得嚴嚴實實。在敘説自己的遭遇時,一名女子失聲痛哭:“在南韓給我做雙下頜整形手術的醫生,竟然是一名牙科醫生。我現在的樣子根本沒法見人。”

  現場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是2013年4月經過朋友介紹去南韓做手術的,“做了包括割雙眼皮、開外眼角、去眼袋、鼻子假體植入等8項手術,花了45萬,但其中7項都失敗了”。

  王女士説,由於鼻子歪斜長期不通氣,導致精神難以集中,説話有時候語無倫次,眼睛至今都有麻木的感覺,“我做夢都沒想到我會成今天這個樣子,花了這麼多錢竟然把臉給毀了”。

  另一名整形患者靳魏坤則並非經人介紹,而是南韓大型整容節目《許願清單2》在上海招募時被選中的。她于2014年1月在南韓進行整形手術。但僅一個月後,她就發現鼻子假體是歪的,八字紋墊的骨頭不對稱,一高一低,顴骨一寬一窄,下頜角切得坑坑洼洼,連下巴也是歪的。

  靳魏坤在奶奶的陪同下,前往南韓維權,因花銷難以維持,靳魏坤不得不與奶奶露宿街頭。“在南韓找了仲裁,所有能想的辦法都試了,但依然得不到滿意解決。”

  靳魏坤説,僅她知道的赴韓整形失敗的患者就有200多人,大家組建了qq群互相交流,“一些人自殺好幾次了,真的很無奈,生不如死。”她表示,希望通過自己和姐妹們的經歷提醒大家,整形是有風險的,選擇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現狀 韓美容醫生資質良莠不齊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會長張斌介紹,據南韓官方統計,僅2014年,中國赴韓做整形手術的就有5.6萬人,健康體檢7萬人,南韓醫生在中國境內開設了37家醫療美容機構。

  近年來,隨著中國人赴韓整形的人數逐漸增加,關於整形失敗的醫療糾紛和修復難的問題也逐漸增多,目前,我國赴韓整形事故和糾紛的發生率以每年10%至15%的比例在增加。

  張斌介紹,主管部門和協會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早在去年,協會代表團就兩次赴首爾,與南韓韓中醫療友好協會就這一問題進行切磋,“韓方介紹,在南韓整形外科協會註冊的正規醫生只有1500人左右,但是南韓的美容外科醫生至少有好幾萬,這部分人群資質良莠不齊。”他表示,患者對南韓醫院的醫療水準、醫生的專業技術等都沒有很好的了解,這也就造成了赴韓整形的失敗。

  赴韓整形黑仲介缺乏監管

  語言不通也是赴韓整形醫療事故頻發的一個原因。張斌説,一些翻譯資質不過關,導致很多患者不能與醫生實現良性互動,“對於手術風險需要簽署的文件,中國患者根本就看不懂,有些甚至出現了沒有主刀醫生簽字的手術協議”。

  同時,在赴韓整形的産業鏈中,仲介機構是一個關鍵環節,“但多數仲介處在法律的灰色地帶,存在大量黑仲介,對這些仲介的監管,目前處於法律的真空狀態”。

  張斌還介紹,協會發現一些患者在南韓花費了十倍于南韓人的整形費用,但對其使用的技術卻是在中國已經淘汰的,“中國的醫療整形美容行業迅猛發展,無論是軟體和硬體設施,還是醫生技術水準,目前都不落後於其他國家”。

  他表示,目前赴韓整形的各個環節都存在著巨大的風險,而在南韓維權的成本過高,費時費力,且必須在國外進行訴訟等,又是普通中國人無法接受的,這也讓中國患者的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援助

  擬指定醫院開展修復性救助活動

  張斌介紹,經與韓中醫療友好協會磋商,目前雙方已初步決定,擬就南韓整形美容醫生的資質建立一個相互認證的平臺。同時,在此基礎上,雙方協會將成立南韓來華行醫資質認證小組,對南韓來華整形醫生的資訊進行核實、認證。屆時,中國的患者可以登錄協會網站,就雙方認證後的南韓醫生的資質進行查詢。

  張斌表示,針對這些赴韓整形維權失敗的患者,協會擬在全國範圍內按照區域設立指定的援助醫院,對這些患者開展修復性的救助活動。同時,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也將聯合行業內的律師事務所,對這些維權失敗患者進行法律援助,幫助他們建立一個維權渠道,盡可能合理合法地維權。

  “整形手術修復的難度比較大,有些甚至難以修復,可能會造成個別患者的最終毀容。”張斌説,協會也提醒赴韓整形患者們在決定做整形手術前,一定要謹慎篩選和了解南韓整形機構及醫生的相關資訊。

  張斌同時介紹,自2010年以來,相關主管部門一直關注醫療整形美容這個新興行業,國家衛計委主要領導多次指示協會“要把醫療整形美容行業作為健康服務産業來發展和扶持”。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需求的增加,行業的快速擴張,産生了一些不和諧的問題。”張斌説,比如醫療整形美容屬於非基本醫療領域,市場化程度高,虛假廣告、非法行醫、手術事故頻發等問題不斷出現。他透露,原衛生部、現國家衛計委先後委託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修訂《美容醫院和醫療美容課(室)基本標準》,目前,該標準修訂稿已經上報衛計委;委託起草的《整形美容醫療機構評價標準體系》也已出臺,目前正在全國範圍內試點完善中。此外,衛計委委託協會修訂的《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也已成立修訂專家組,正在全國範圍內徵求意見中。

  張斌表示,最近衛計委委託協會編撰《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年度發展報告》,國家主管部門將通過行業發佈調查報告的形式,公佈一些正面的積極資訊,以引導患者正確地選擇醫療整形美容的服務。

  答疑

  1

  赴韓整形渠道有哪些?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曹偉介紹,目前赴韓整形的渠道主要為三個,一是個人旅遊醫療消費,二是國內醫療機構介紹,三是仲介公司或個體仲介,“後兩種方式都缺乏法律法規支援,而個人旅遊醫療消費一旦出現事故,也需要自己到國外進行維權”。

  2

  赴韓整形怎樣做才最穩妥?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會長張斌建議,首先,患者一定要通過正規合格的機構進行諮詢,通過國內正規的代理機構進行赴韓整形,並事先與其簽訂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這樣,一旦出現事故或糾紛,患者就可以選擇在國內將代理機構作為第一被告,赴韓整形的醫院作為第二被告,在出現問題後依法進行索賠。

  曹偉建議,如果確定在海外進行整形美容,那麼最好帶上自己在國內的體檢報告,與整形醫生進行充分溝通。同時,術後向院方索要包括術前術後照片在內的所有手術材料,便於出現手術失敗的情況,修復和維權需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