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洋垃圾服裝屢禁不絕 "工商副所長之弟"也賣舊西裝

  • 發佈時間:2015-03-19 08:11: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劉茁卉、李芮、關桂峰、王俊祿、賴雨晨、覃星星、袁慧晶、李鯤  責任編輯:時習

  清晨6點,在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雙蓮市場周邊的小巷裏,一間挨一間的民房拉開了鐵閘,準備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二手服裝零售商。每道鐵閘背後都是一家集居住、加工、售賣功能于一身的“三合一”門店。各家門店分工非常細緻,短裙、毛衣、外套、皮草,每家店幾乎只賣一個品類。店主直言不諱稱,這些主要是從日本、南韓等地“進口”的舊服裝。

  境外舊服裝是我國明令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也是打擊“洋垃圾”非法入境的重點目標之一。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走訪廣東、廣西、江西等地發現,非法經營洋垃圾服裝已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産業,覆蓋面廣、源頭難堵、鏈條難查。由於缺乏執法依據,一些地方保護傘仍未破除,多年來整治效果有限。

   碣石:萬人售賣舊服裝

  據汕尾海關緝私局統計,在人口26萬的碣石鎮上,直接從事洋垃圾服裝經營的就有萬餘人。

  碣石鎮雙蓮市場周邊小巷的電線桿、外墻上,到處都張貼著物流和翻新舊衣的廣告。一些居民樓的多個樓層被打通,改造成了可辦理貨運、住宿、錢物寄存的特殊旅社。《經濟參考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涉及洋垃圾服裝生意的方方面面,均有專人經營。

  碣石鎮位於廣東省陸豐市南部,與香港的海上距離僅115海裏。從改革開放初期開始,當地一些移居香港的人從境外帶回的舊服裝就被視為珍寶,並慢慢從自用發展到加工銷售。碣石鎮經濟基礎薄弱,而加工銷售舊服裝啟動資金少、技術要求低、需求穩定,當地大量閒散勞動力以此謀生,逐漸形成全國聞名的“專業”市場。

  舊服裝從碣石流向全國各地,江西南昌的朱紫巷社區就有不少這樣的服裝店。舊服裝售價在10元至200元不等,皮草的叫價甚至高達8000元一件,這比在碣石進貨時的價格翻了幾番。走進服裝店,即使在冬季也有一陣霉味撲面而來,成堆的衣服直接散堆在地上,顧客就在其中“淘寶”。

  中年婦女是這些店舖的主要顧客,她們很清楚自己購買的是境外舊服裝。不過她們並不介意這些衣服沒有經過清洗消毒,有的人還是光顧了十餘年的老主顧。店主大多也不避諱賣的是舊衣物,更不愁賣不出去,“好款式放一兩天就被人挑走了”。

  在廣西南寧的官塘市場,記者也發現不少舊服裝店舖:散發著霉味的衣物堆在地上、塞在麻袋裏,通常一個款式只有一件,有明顯的褪色、起球等穿著痕跡甚至污漬,售價低至10元一件,帶有外文商標。儘管店主聲稱這些服裝都是“外貿尾貨”,但種種特徵均表明其為洋垃圾服裝。

  記者調查發現,境外舊服裝流入我國市場大致可分為走私入境、轉運、加工、銷售等幾個環節,一般由不同團夥分別經營且單線聯繫。近年來,在執法部門持續高壓打擊下,洋垃圾服裝的走私運輸路線更加多變,除了傳統上直接海運至集散地廣東陸豐碣石鎮外,還存在“越南-東興-廣州-陸豐”“香港-深圳(惠州)-陸豐”“越南-福建-陸豐”等跨區域線路,鏈條長,證據鏈閉合難度大,查處困難。

  困境:高壓打擊仍屢禁不絕

  碣石鎮等地的舊服裝市場曾屢次被媒體曝光,並受到多輪清理整頓。但即使在這樣的高壓打擊下,碣石鎮明目張膽經營的店舖仍不在少數。

  據汕尾海關統計介紹,僅碣石鎮一地經營舊服裝的門店數量就超過2000間。陸豐市打私和工商等部門的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4年,當地共清理“三合一”門店近2000間次,拆除棚寮158間、倉庫13間,累計收繳舊服裝4500多噸,執法力度為歷年來最大。

  高壓打擊之下,舊服裝市場仍屢禁不絕。春節前夕,一家門店店主曾告訴記者,由於臨近歲末顧客不多、租約到期等原因,不少門店已暫時歇業,他建議要進貨不妨春節後再來,“選擇更好更多”。

  區別於其他類型的固體廢物,境外舊服裝流入我國之後並不用於提煉原材料或迴圈再利用,而是直接進入流通銷售環節,過程中對環境和群眾健康的威脅較為隱蔽。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並沒有禁止經營二手服裝,一旦洋垃圾服裝非法入境,對這些舊服裝市場的清理往往缺少執法依據,威懾力不足。

  據陸豐市、南昌市西湖區等地工商部門介紹,目前對舊服裝市場的清理只能適用工商行政或城管的法規,主要處罰依據為無照經營或違建,處罰手段多為查扣貨物或罰款。“説侵害消費者權益往往缺乏權威的鑒定結論,説商標侵權也不恰當。”同時,礙于這些“三合一”門店多是本地民居,執法部門將其查封或貿然入戶清繳也缺乏法律支撐。類似的執法困境,在各地舊服裝零售市場普遍存在。

  碣石鎮一名舊服裝經營者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一家“三合一”門店的租金一年在兩萬元左右,“全年下來一家店可以掙十幾萬”。一方面是行政處罰威懾力不足,另一方面是不菲經濟利益的誘惑,導致這些洋垃圾服裝門店始終難以被連根拔除。

  玄機:“工商所副所長之弟”也賣舊西裝

  一些倉庫貨主和門店經營者一再對進行暗訪的記者表示,做舊服裝生意不需要擔心,“我們做幾十年了都沒出過事”“打私和工商查到大倉庫就伸手要錢,所以都從鎮上搬到附近村裏了”。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非法經營舊服裝鏈條上如今仍或明或暗存在“保護傘”,其屢禁不絕也與打擊過程中態度不堅決、立場不堅定、措施不得力有關。海關等部門負責人建議,在查處非法經營舊服裝案件的同時,要進一步深挖權錢交易、瀆職失職等違法犯罪行為。

  在碣石鎮的大街上,《經濟參考報》記者向一些摩托“搭客仔”打聽“買舊衣服”,幾分鐘車程他們就把記者送到臨近村莊的倉庫。經過“搭客仔”電話聯繫,匆匆趕來的貨主為記者打開了倉庫大門。在昏暗的磚砌平房裏,層層疊疊壘著幾百包洋垃圾服裝,每包重量可達100公斤左右。

  一名店主説:“為了應對執法檢查,門店大多只在早晨6點至9點間營業,9點工商所的警笛一響大家就拉閘關門。只要你鐵閘關著,在裏面做什麼他是不管的。”還有店主告訴記者,工商所一個副所長天天帶隊檢查舊服裝門店,但副所長的弟弟就在賣舊西裝。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非法傾倒和堆放進口的固體廢物均可入刑。但記者查閱公開的裁判文書發現,在近兩年高壓打擊之下,竟然沒有一家倉庫的老闆或工人因此受到刑法制裁。從2013年至今,因非法處置洋垃圾而在陸豐獲刑者僅有3人,其中2名是受人雇請運輸舊服裝的外省貨車司機,1人是陸豐籍摩托車司機。記者就這些情況採訪陸豐市打私辦負責人,對方表示“有些倉庫貨量不多沒達到移交司法的標準,另一些倉庫老闆得到消息跑路未被抓獲歸案”。

  陸豐市打私辦還表示,從2013年至今,該市已有4名科級幹部因打擊境外舊服裝不力而受到問責免職,其中包括碣石鎮原書記和鎮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