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車膜市場亂象叢生成暴利集中地 總體符合率僅7%

  • 發佈時間:2015-03-19 07:55:5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時習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汽車需求的逐漸增加,給新車貼膜幾乎成為每個買車人必選的汽車裝飾項目。然而調查表明,車膜市場已經成為暴利集中地,動輒幾千塊錢的車膜實際上諸多標準不合格,別説擋住異物衝擊了,就連陽光照射都擋不住。

  15款車膜樣本總體符合率僅7%

  杭州消費者陳先生新買了一輛蒙迪歐,為了保持隱私,他聽從車行建議貼了一款炭黑色膜,可是到了上牌的時候卻被告知,透光率太差,必須撕掉。好幾千塊打了水漂。

  許小姐開一輛輛寶馬320,記者發現她的車前側窗玻璃附近的車膜卻硬生生被撕掉了,原來她貼的車膜影響視野,倒車的時候必須開窗才看得請,大冬天怕冷,只好撕掉部分車膜解決問題。

  為了解汽車車膜行業真相,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近期組織消費維權義工開展了汽車車窗玻璃膜消費體驗,在前期半個月摸底暗訪調查基礎上,消費維權義工們在杭州市汽車配件市場以及淘寶電商市場等10家店舖隨機購買了15個品牌的汽車車膜,並在浙江工業大學新材料實驗室相關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了汽車車膜光學能力以及抗衝擊性能測試。

  這次消費體驗對15個樣品進行了紫外線阻隔率、可見光透射比、隔熱率和抗衝擊性能等四項測試。測試結果為:15個樣本四個測試項目全都符合只有一個。總體符合率為7%,不符合率為93%。(注:本次體驗結果只對樣本負責)

  如可見光透射比測試項目是關乎行車安全的最總要的性能,必須不低於70%,否則從車內向外看可導致外部景物昏暗,變形,夜間行車還可能産生強烈炫光。本次測試可見光透射比不低於70%只有7個樣品,符合率為47%。

  專家解釋,劣質汽車膜不僅會導致清晰度降低,易使駕駛員的眼睛疲勞,影響行車安全;其膠層殘留溶劑含量高,受到太陽暴曬會緩慢揮發出甲醛、苯等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而且劣質汽車玻璃膜並不能抵擋紫外線,反而會導致車內溫度居高不下,增加空調的負荷,使油耗增加;劣質汽車玻璃膜由於沒有韌性,受到外力打擊時,玻璃會飛濺開,嚴重影響車主的人身安全。

  車膜市場亂象叢生成暴利集中地

  浙江省消保委通過義工半個月的暗訪調查,發現目前車膜市場亂象重生,存著諸多侵害消費者的現象。

  亂象一:品牌眼花繚亂

  義工走訪了在杭城眾多汽配城、汽車美容店發現,店外打的車膜廣告幾乎都是“3M”、“威固”等少數幾個大品牌,走進店內,商家卻總推銷眾多其他品牌的産品。不管消費者認識不認識此類品牌,商家總能把每種産品“吹”得神乎其神,這種“名牌”套“雜牌”方式,讓消費者根本找不著北。

  亂象二:劣質膜當正品膜賣

  走訪汽配市場發現,同一個品牌同一種型號的車膜,在不同地方的價格竟然有天壤之別。報價從三百到近兩千不等。同時商家向消費者推薦車膜時,都聲稱産品産自美國,經過現場專家初步鑒別,大多數都是國産膜冒充美國進口膜。更有甚者,專家發現有些商家為了牟取暴利,不惜在塑膠布上噴上不同顏色的膠來冒充防爆膜。

  亂象三:看真膜貼假膜

  調查中,有幾位汽車配件市場的商家也道出,一些汽車美容店在給消費者貼膜時,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當場測試、看樣的膜是一個品質尚可的樣板,貼膜時卻又換成別的品牌,或者是性能差、價格相對便宜的型號。部分汽車裝飾店用正品膜作為樣品,給消費者貼的卻是假膜。

  亂象四:虛報透光率和隔熱率

  有些商家掌握了大多數消費者缺乏專業知識的弱點,跟消費者大吹特吹,虛報透光率、隔熱率和隔紫外線率等數據。在隨後的現場測試中,商家會將兩塊分別貼上不同牌子隔熱膜的玻璃置於燈箱下,做測試比較,以證明自己的牌子比別人的牌子性能要優。其實這兩塊本來就是不同的玻璃(其中的一塊玻璃隔熱比另一塊高很多)。

  期待出臺統一強制性標準

  浙江省消保委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和使用汽車車膜類商品時,可以運用以下方法,首先是辨別車膜品質首先應關注“三率”,即透光率、抗紫外線率和隔熱率。透光率表現在無論車膜顏色深淺,從車裏向外看都十分清晰,夜晚和雨天也能保持良好的透視效果。對於隔熱率的簡易判斷,車主可以在汽車美容店裏用太陽燈照射,感受貼膜後的溫度變化。

  判斷車膜好壞還可用手感判斷,優質膜摸上去有厚實平滑感,有足夠的韌性。而劣質膜則相反,容易起皺也比較薄軟。消費者還可以剝開車膜聞氣味。劣質膜往往在膠層中殘留大量的苯,聞起來有刺鼻的異味。

  車主可向商家索取質保卡和發票單據,在産品出現品質問題後以便保障自身權益。品牌車膜銷售點都有品牌商家的授權書。品牌車膜一般都有廠家配套的質保卡,甚至還有防偽標誌。品質好的車膜使用壽命在5年左右。

  但是記者了解到,在國外車窗貼膜的比例比國內少很多,因為有些中高檔車的玻璃本身就具有隔熱功能,再貼就是多此一舉。而一旦出現車輛溺水等極端情況,貼膜了自救反而會比較麻煩,車主不必盲目跟風貼膜。

  業內專業指出,汽車車窗膜行業目前仍然沒有統一的、強制性産品標準的約束,國內關於該産品的專業檢測和研究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對於假膜和劣質車膜充斥市場,基層車管部門工作人員和專家認為,車膜的紅外線阻隔率等參數都只是廠家單方面提供,相關部門應儘快出臺針對車膜市場的統—規範,為市場監管部門提供監管依據,從而根除汽車貼膜市場亂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