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中國手機集體“出海” 挑戰三星全球霸主地位

  • 發佈時間:2014-12-09 07:42: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隨著小米、華為、酷派等多家手機廠商發力海外市場,中國手機已成為智慧手機全球霸主三星的勁敵。

  國産手機集體“出海”

  在國內市場趨於飽和的壓力下,小米、華為、酷派等多家手機廠商紛紛加大了進軍海外市場的力度,且頗有收穫。

  據IDC發佈的報告顯示,在全球市場,今年第三季度,三星以7810萬台的出貨量及23.8%的市場份額仍位居首位,但同比出貨量下降了8.2%。而來自中國的小米,卻給出了相當驚人的成績:三季度出貨量1730萬台,顯著增長了211.3%,市場份額由去年同期的2.1%飆升至5.3%。

  據悉,小米已經從全球29家銀行舉借到10億美元的貸款。這29家借貸銀行包括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巴西銀行、日本三菱東京UFJ銀行、瑞士信貸集團和高盛集團等等。小米將把這筆三年期總額10億美元貸款用於海外擴張。

  除了小米,華為也在國際市場上頻頻發力。繼榮耀6在南韓、俄羅斯、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上市後,華為前不久在德國柏林發佈了榮耀品牌,同時宣佈其4G旗艦之作榮耀6在德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英國、荷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挪威、丹麥、瑞典、芬蘭歐洲14國家同步發售。

  而國內另一家手機商酷派的副總裁曹井升早前也透露,酷派今年首次計劃向東南亞、歐洲以及美國斥資數百萬美元以推廣其品牌,準備在這些市場擴張。

  挑戰三星全球霸主地位

  相對中國軍團在全球市場的活躍,智慧手機巨頭三星的日子卻不太好過。

  三星財報顯示,今年三季度其營業利潤為4.1萬億韓元,同比下降六成左右,連續第四個季度業績下滑。這是三星5年來單季營業利潤同比下滑幅度最大的一次。而多家市場研究機構也罕見地確認,這家南韓科技巨頭在智慧手機市場的佔有率下跌速度甚至超過了很多業內分析師的預期。

  之前,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評級(Fitch)的負責人Nitin Soni曾預測,三星在下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所佔的份額將從今年的31%跌至25%。

  儘管三星依然是全球智慧手機的最大供貨商,但它的前景卻並不被看好。多家分析機構認為,三星正面臨著最艱難的一年。在高端市場,三星一直面臨蘋果的有力競爭;在中低端市場,又有中國手機廠商強悍阻擊。

  分析師稱,隨著全球智慧手機消費趨勢開始向中低端轉移,維持高端手機的利潤空間已經變得越來越難。因此,即使三星在隨後能夠提升他們的市場份額,但想要找回營業利潤增長的新動力,卻並不容易。

  在三星銷售額和佔有率均出現大幅下挫的境況下,全球市場格局將會繼續變化。

  而對國産手機來説,與三星分庭抗禮已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業界普遍認為,造成三星持續頹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智慧手機企業發揮製造優勢,精準卡位細分市場,形成合圍之勢,讓三星顧此失彼。

  在海外市場,中國手機已成為三星的勁敵。作為最早在海外推出LTE手機和智慧終端的廠商之一,中興成為在美國市場份額最高的中國手機廠商,小米進軍印度市場引發搶購潮,聯想手機在東南亞和東歐的銷量增長率均分別為300%和500%,華為正在歐洲市場與三星正面PK……三星面對的是中國軍團各區域市場多點開花的強大攻勢。

  爭鋒國際市場還須邁過幾道坎

  不可否認,海外市場將是手機終端廠商的下一個金礦。不過,業內人士提出,中國廠商在瞄準海外市場這塊大蛋糕之時,也需因地制宜進行有效佈局。

  現在的手機市場和昔日的家電市場越來越像。當年在白色家電普及普及之初,伴隨著製造業的崛起,中國涌現出了海爾、海信、TCL、美的、長虹、格力等一系列家電巨頭。在一次次的“價格戰”和“技術戰”之後,中國的家電産品不僅品質長足進步,而且還打入了國外市場,並成為一線品牌。

  現在國産手機的情形和當年的中國家電廠商十分相似,因而,此前中國家電廠商走過的道路,其實也就是中國手機行業要走的路。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國手機企業進入國際市場還需要邁過好幾道坎。

  第一道坎就是技術坎。此前中國家電在核心技術上都受制於人,所以技術一旦發生轉換,中國企業也就應聲而落。HTC就是前車之鑒,它們從台灣起步後橫掃歐美市場,但在2010年卻因為被蘋果起訴侵犯專利,最終被判決禁止某些型號手機進入美國,這也導致HTC遭受重創。

  第二道坎就是品牌坎。儘管目前華為、小米、一加等品牌都在大舉進入歐美、印度、東南亞等市場,但是其品牌形象仍需進一步樹立。

  對此,錘子科技的羅永浩認為,這是中國手機需要走過的一道坎,需要一代人不懈的努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