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康師傅三發聲明稱産品安全 遭惡意中傷將追責

  • 發佈時間:2014-09-19 00: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自9月14日首次發佈産品“潛在風險”與“大陸産品”安全的公告之後,隨著輿論的發酵,處在風口浪尖中的康師傅不得不多次發表聲明來確認産品的安全性。

  昨日(9月18日)康師傅罕見在其官方網站發表第三次聲明,再次確認在中國大陸製造及銷售之所有速食麵,並不涉及向台灣進口該等原料或産成品,且全部生産過程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標準,在保證食品安全衛生的要求下,不存在隱患。

  此外,康師傅的公告中暗指,此次風波同時被“個別人員及組織”利用,並被“別有居心的競品”昧於事實假借名義持續在網路散佈謠言,意圖造成消費者恐慌。聲明同時表示,康師傅將追究法律責任。

  産品屬於預防性下架/

  9月14日,康師傅首次發表聲明稱,懷疑使用問題油料的産品為“精燉蔥燒排骨湯麵”,該産品係由台灣味全使用康師傅商標在台灣島內生産和銷售,未進入大陸市場。

  而此次聲明雖然是台灣味全公司的一次預防性行為,但是很快在市場上發酵為負面報道。而在康師傅的最新聲明中,康師傅首先就是再次向消費者確認産品的安全性。

  “中國大陸製造及銷售之所有速食麵,並不涉及向台灣進口該等原料或産成品,且全部生産過程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標準,在保證食品安全衛生的要求下,不存在隱患。”康師傅表示。

  並且,康師傅方面向媒體強調,疑似受波及的 “精燉蔥燒排骨湯麵”由台灣味全公司生産,繫上遊供應商的原料來自強冠公司,該産品及生産所使用的餿水油均未進入大陸市場。

  “此次事件波及企業達上千家,康師傅是第一個主動對事件予以披露公告的;該産品目前已作出預防性下架,係味全公司主動行為,是否確實被‘餿水油’影響尚無定論。”康師傅方面表示。

  而根據康師傅介紹,9月12日康師傅接到台灣味全的通報,稱可能有一款産品被波及。味全發現,是産品供應商的上級供應商牽涉其中,之後味全主動向主管機關通報,並做出了預防性下架處理。而康師傅之所以作出相關通報也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

  而對於此次牽扯其中的“精燉蔥燒排骨湯麵”,該産品是由康師傅授權的台灣味全公司生産的,僅在台灣地區銷售。

  “台灣産品在包裝等方面都與大陸産品不同,只能在台灣銷售,沒有進入大陸市場。台灣味全所使用的油也沒有進到大陸來。速食麵作為廉價商品,製造原料都從大陸取材。所以,只要是大陸生産的産品,消費者不用擔心。”康師傅方面表示。

  供應商味全免受處罰/

  而從這款速食麵的 “源頭”來看,根據台灣味全公司聲明稱:經查,本公司産品 “精燉蔥燒排骨湯麵”,醬包裏的“豬肉抽出物”供應商為“俐豪”公司,“俐豪”的上游供應商為“晨為”公司,“晨為”的原料“精製豬油”即來自涉及餿水油事件的強冠公司。

  很顯然,台灣味全是受到上游的供應商牽連,而康師傅是因為台灣味全進行産品預防性下架而對外發佈公告。而實際上,在食品行業,由一家供應商出現問題引發下游品牌商榮譽受損並不在少數。這也是為什麼強冠公司一家供應商出現問題,影響到了台灣上千家企業,並涉及多個地區。

  由於康師傅和台灣味全同為頂新集團旗下子公司,即使兩家公司獨立運營,但因為品牌授權的原因,給了人鑽空子的機會,直接在報道中將台灣味全置換為康師傅。

  康師傅方面表示,康師傅公司本身在中國台灣地區沒有工廠,在台灣銷售的“康師傅”品牌速食麵均由味全以“商標授權”的形式生産。

  而根據台灣地區媒體的最新報道,9月17日,台灣地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稱目前未發現有問題産品流通市場情況,而味全因第一時間主動通報,目前不在裁罰範圍之內。據了解,台灣各地衛生部門針對14家企業開罰款8072萬元(台幣)。而對於部分沒有主動通報的企業給予一定懲罰,其中對強冠企業開罰5000萬元。

  將追究法律責任/

  雖然康師傅通過發佈公告希望將台灣涉事産品和大陸康師傅明確區別開來。但是,涉及的産品採用康師傅的品牌商標,在隨後的報道中多家媒體採用了“康師傅承認使用的餿水油做原料”的標題以及“公安部”微網志涉及的相關內容。

  筆者注意到,之後,“公安部”的相關微網志已經被刪除。康師傅在聲明中稱,“在有關單位及時介入後,‘公安部’官方微網志現已發佈我司聲明,並移除不實文章,以免繼續遭到誤讀。願借此機會感謝有關單位的協助。”

  而隨著輿論的發酵,自認被“惡意中傷”的康師傅 “坐不住了”。公司在官方網站罕見多次發表聲明,在確認大陸産品安全的同時,並直指“個別人員及組織”涉入抹黑行為。

  此外筆者注意到,康師傅公司最近已經向部分媒體發去律師函,稱“個別惡意媒體未經合理查證,不但惡意曲解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關於産品未曾使用任何台灣豬油油品及無安全隱患的自願公告,並且假借權威單位的名義散佈謠言,嚴重侵害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的權益”。

  而在昨天的公告中,康師傅則再次重提2012年被指稱捐資購買釣魚島以及日資控股的謠言,可以推測侵權行為所涉及的相關人員及單位與前次的抹黑行為有關,幕後黑手似乎呼之欲出。

  《《《

  台灣地區問題油事件時間圖譜

  9月4日

  台灣衛生部門發現問題油源頭強冠公司

  9月4日

  台北市衛生部門接獲頂新集團味全公司主動通報

  9月4日~9月5日

  上千家企業被捲入其中

  9月6日

  國家質檢總局發文表示,經檢驗檢疫機構初步核查,大陸沒有“全統香豬油”進口

  9月9日~9月11日

  上海、廈門、浙江等地區已經發現並下架大量問題産品

  9月11日

  台灣陸委會調查顯示下游品牌商有産品輸往大陸

  9月14日

  康師傅官網及證券交易所發佈公告,提示潛在風險並確認大陸産品安全

  9月14日~15日

  康師傅事件在媒體迅速發酵

  9月15日

  康師傅官方網站發佈嚴正聲明,稱將維護法律權益

  9月16日

  康師傅發律師函

  9月18日

  康師傅第三次發表聲明,確認産品安全性

  《《《

  康師傅聲明暗指被蓄意詆毀稱行業競爭應基於消費者利益

  昨日,康師傅再次在其官方網站發表聲明,除了再次宣稱自己大陸相關産品的安全性,也隱約指出康師傅認為此次被“誤傷”是被“個別人員及組織”有預謀的惡意詆毀。

  在聲明中,康師傅直指,“別有居心的競品買通不良分子與媒體,仍昧於事實假借名義持續在網路散佈謠言,意圖造成消費者恐慌,此等惡劣行徑,我司已蒐集證據向主管單位舉報。”

  在康師傅看來,其被“惡意詆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個別人員及組織通過微網志,微信論壇等方式污衊康師傅公司為日資控股,參與購買“釣魚島”等事件;意圖操縱輿論,假借名義發佈不實新聞;對公司發佈的自願公告內容,進行惡意篡改,斷章取義製造所謂“康師傅承認使用餿水油作原料”之謠言誤導消費者,從中獲取不當利益。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此次事件不排除存在惡意競爭,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從整個速食麵市場的增長來看,目前行業增長相對比較緩慢。根據此前康師傅發佈的財報,AC尼爾森數據顯示,2013年,速食麵市場銷售額較2012年同期僅成長2.6%,銷售量則較2012年同期衰退1.3%。2014年上半年速食麵市場銷售額衰退1.9%,銷售量較去年同期衰退5.9%。

  博蓋諮詢董事總經理高劍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行業發展遇到困局總體增長緩慢的時候,也就意味著行業相對飽和,蛋糕盤子相對固定,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發生行業內的龍頭企業惡意競爭或者“口水戰”的情況。

  以前不久兩家瓶裝水企業間的“口水戰”為例,雙方最近的戰場發生在其中一家企業的主陣地華南市場。高劍鋒認為,隨著飲料巨頭都參與到瓶裝水行業競爭中來,已進入到“零和競爭”階段,雙方不得不到對方市場參與競爭來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相對來講,食品行業出現競爭對手相互攻擊的情況更為普遍,但是有時候也會引發消費者總體對行業的不信任,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高劍鋒表示,但是對於目前增長較快的行業,這種現象就不太容易出現。

  而從市場份額來看,根據康師傅今年上半年的財報,公司的速食麵市場份額佔大陸市場首位。AC尼爾森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第二季度,“康師傅”速食麵銷售量與銷售額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47.04%和57.1%,同比分別上升3.2個百分點及1.5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目前康師傅在速食麵市場佔到一半左右的份額,其他速食麵廠商分割剩餘的份額。

  “行業競爭也應該基於為消費者創造利益為出發點,而不是言行不一,夥同不良分子為消費者帶來無謂的恐慌,或對食品安全産生疑慮。”康師傅方面在聲明中表示。

  《《《

  “預防性”下架或者召回為何總被傷?消費者應理性對待

  幾天前,康師傅可能怎麼也想不到,公司此次主動披露的潛在風險被無限放大,甚至成為引發公司大面積負面報道的源頭。

  筆者發現,在目前國內對食品安全極其敏感的輿論環境下,通常企業的主動性下架或者召回,幾乎都被轉變成為負面報道,並影響品牌的美譽度,而這種現象在知名品牌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9月14日,康師傅發佈公告稱,此次懷疑使用問題油料的産品為 “精燉蔥燒排骨湯麵”,該産品係由台灣味全使用康師傅商標在台灣島內生産和銷售,未進入大陸市場。

  “此次事件波及企業達上千家,康師傅是第一個主動對事件予以披露公告的,來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康師傅方面對此表示,“並且該産品目前作出預防性下架,係味全公司主動行為,是否確實被‘餿水油’影響尚無定論。”

  而實際上,因主動性告知的行為而受到負面影響的企業並非康師傅一家。去年夏天的恒天然肉毒桿菌烏龍事件雖然最終被證明 “有驚無險”,但是還是讓其下游品牌商達能和雅培等企業遭遇到重大的損失。

  對於預防性下架或者召回,中國消費者和國外的消費者有不同的反應。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在尚沒有確定絕對安全的情況下進行預防性召回和下架是相對普遍的行為,接受度也比較高。

  “但是我們國內消費者不適應這種説法,聽到召回或者下架就很害怕,導致一有類似情況就會發生恐慌。”朱毅説。但是在汽車行業基本已經相對接受了召回,只是在較為敏感的食品安全領域事件更為嚴重。

  而目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在康師傅身上,這也讓康師傅著實委屈,在尚沒有足夠證據證明産品有問題的情況下,公司主動預防性下架並對外披露,為何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之所以會出現類似的問題,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消費者和企業之間彼此不信任。

  朱毅認為,在此之前,企業對於本身存在的潛在風險並不會主動公開和召回,更多選擇的方式是悄悄下架,以防發生大面積的恐慌,擔心主動性的公開和召回等行為會影響企業的美譽度。

  對於消費者來講,又存在對企業的不信任,聽到“下架”、“召回”等字眼就本能地“色變”。朱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企業來講,要將下架或者召回的産品處理方式透明化處理,告訴消費者這些産品最終哪去了,以減少消費者對於産品重新回到市場的擔憂。

  “不管怎樣都應該鼓勵消費者和企業都不應該用召回次數和頻率來評價食品安全。”朱毅表示,消費者應該了解,在食品安全事件中,並沒有“零風險”,只有接受了這個事實,消費者才能夠更好地接受企業的預防性召回或者下架等“零容忍”預防性措施。

  並且,朱毅認為,“可能存在缺陷”不代表一定危及健康,而消費者不夠理性的“完全拒絕”會讓一些公司産生畏懼心理,以後出現品質問題時“能瞞則瞞”,從而造成更大的負面後果。

  總體來講,社會應鼓勵企業發出風險預警,形成預防性召回的氛圍,需要促使企業自己有自尊心提高品質和售後的服務水準,並且在激烈的競爭中提高信賴度。

  “企業在這些方面和國際接軌,為消費者食品安全保駕護航。食品安全風險是一種常態,在這種措施下,企業提高行業門檻,而不敢主動坦承或者下架的壞企業就被拋棄。”朱毅認為,消費者也要適應和習慣於企業預防性下架或者召回,鼓勵企業能夠敢於召回或者下架。

  此外,為避免消費者産生恐慌情緒,相關部門和相關企業要及時根據風險狀況進行分析和解讀,讓消費者心中有數。

  《《《

  康師傅事件傳播路徑

  1

  微信發起第一槍:某微信公眾號

  2

  某財經網站發佈相關報道

  3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發微網志,後來微網志被刪除

  4

  門戶網站進行轉載,後來又改變了 新聞源

  5

  網路媒體瘋狂轉載,事件發酵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