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高檔會所藏身"寺廟"內 晚餐可達每人平均一兩千元

  • 發佈時間:2014-12-15 09:10: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時習

  一處被用作餐廳的古建築內,擺放著一張“龍椅”。新華社發

  2014年11月1日,住建部等十部委出臺了《關於嚴禁在歷史建築、公園等公共資源中設立私人會所的暫行規定》並已開始施行。但記者近日調查發現,該項規定出臺後,位於北京市中心故宮附近的嵩祝寺及智珠寺,作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仍然內設豪華餐飲、住宿服務,部分區域甚至成為只對少部分人開放,可以燒香、“坐龍椅”的私人化高檔消費場所。

  而早在2013年,相關媒體專門就此進行了兩次報道,但依然沒能推動主管部門將這個“公開的秘密會所”關停。

  □探訪

  會所內擺“龍椅”搭戲臺

  墻高、巷深、大門緊閉。位於北京市中心故宮對面不遠處的嵩祝寺及智珠寺,對於周邊居民和各地來京的遊客來説非常神秘。

  這裡原本並排坐落三座寺廟,現存的嵩祝寺及智珠寺,雖然都已不是宗教活動場所,但都是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者調查發現,普通百姓平日難以進入的文物保護單位內暗藏玄機。

  “我們這裡是私人會所,不對外開放。”近日,當記者想以參觀文物保護單位的名義進入智珠寺西北部的院子時,受到保安阻攔。

  幾經輾轉,記者聯繫到了坐落其中的一家名為“嵩祝名院”餐廳的工作人員,並被告知要預約才能前來就餐。

  在餐廳工作人員的允許和帶領下,記者進入智珠寺西北部的院內,看到多間古建築內都設有大型餐桌。其中一間面積近百平方米、裝修奢華的大殿內,不僅擺放有一張碩大的圓桌,還搭建了“龍椅”、屏風、戲臺。工作人員介紹稱,“龍椅”和屏風是按照故宮內的樣式和比例倣造的,來就餐還可以坐上去照相,而戲臺則是“唱戲用的”。“有些前來就餐的‘領導’喜歡聽戲。”工作人員解釋説。

  高檔客房每晚最低2000元

  據了解,在這裡晚餐的費用最低為每人平均800元。如果提高標準,可達每人平均一兩千元。記者在餐廳旁邊的房間內還看到多尊大型佛像,以及寫有“功德箱”字樣的木箱。據工作人員稱,前來就餐的人還可以在寺內燒香拜佛捐“功德”。

  而在智珠寺西南角的院內,是一家經營高檔西餐的餐廳,經營企業還將古建築外租進行商業活動,並開設了多間高檔客房,房價最低也要每晚2000元。記者在一間大殿內看到,一家企業正欲在此舉行商業活動,在準備過程中佈置了大量設備,一些甚至搭建在古建築上。

  在嵩祝寺及智珠寺周邊,是北京老城區的平房區,據周邊居民反映,寺內經常有豪車出入,但是老百姓卻難以踏入院內一步。智珠寺旁一家雜貨店經營者對記者説,街坊鄰居都説這裡是私人會所,自己從來沒有機會進去看看。多位居民抱怨,裏面的活動有時候搞到很晚,聲音很大,非常擾民。

  □調查

  面對檢查否認對外經營

  十部委出臺的暫行規定對“私人會所”作出了明確定義:“指改變歷史建築、公園等公共資源屬性設立的高檔餐飲、休閒、健身、美容、娛樂、住宿、接待等場所,包括實行會員制的場所、只對少數人開放的場所、違規出租經營的場所。”

  據了解,嵩祝寺及智珠寺目前屬於北京市佛教協會管理的宗教房産,針對它們“演變”為私人化高檔消費場所的情況,記者向相關部門進行了舉報,並跟隨北京市佛協和北京市宗教事務局相關人員對嵩祝寺及智珠寺進行了檢查。

  然而,就在檢查過程中,記者看到,儘管前一天晚上的大量剩飯與高檔食具還沒來得及收拾,但之前接待記者的“嵩祝名院”工作人員卻對前去檢查的人員説:“我們不開門是因為這裡是公司辦公場所,這些飯都是我們公司自己人吃的,我們沒有對外經營。”

  歷史建築被“保護性使用”

  這家矢口否認進行私人化高檔餐飲經營的“嵩祝名院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到底是怎樣的一家企業?記者通過工商登記資訊查詢發現,該公司成立於2005年6月,目前註冊資本僅有100萬元,股東是兩位自然人,註冊地點為北京市東城區嵩祝院北巷4號,經營範圍包括制售中餐;銷售酒、飲料;組織文化藝術交流;健身服務;銷售工藝品。

  記者了解到,2007年,為解決歷史建築保護與修繕問題,北京市佛教協會與此前佔用該處房産的企業,參照“誰修繕,誰受益”的文保政策,與部分企業簽訂租賃協議,轉讓兩寺經營使用權進行“保護性使用”。

  然而,在“保護性使用”背後,嵩祝名院文化有限責任公司與另外幾家租賃企業,將公共資源長期進行奢華的私人化餐飲、住宿、會議等商業經營活動。

  對此,北京市宗教事務局和北京市佛教協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此前已對北京所有宗教活動場所進行了排查,對於少部分人利用曾經的宗教場所、現在的宗教房産進行牟利,如果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將按照中央精神和規定對違規經營行為進行清理整頓。

  □質疑·私人會所緣何能頂風作案?

  經營者“打擦邊球”

  根據十部委出臺的暫行規定,嚴禁設立私人會所的“歷史建築”,是指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宗教活動場所中具有特殊歷史文化價值的建(構)築物。

  記者調查發現,有些私人化高檔消費場所趁機“打擦邊球”。嵩祝寺及智珠寺等一些不是宗教活動場所的文物古跡,恰恰被私人會所經營者盯上。這些文物古跡大多冠以“寺”“廟”等名稱,很多都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價值,但卻成只對少數人開放的高檔消費場所。

  相關部門監管空白

  此外,相關問題誰都在管但卻誰都管不了。對於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嵩祝寺及智珠寺,記者曾聯繫負責文物保護的北京市文物局,但得到的答覆是:嵩祝寺及智珠寺經營活動不歸其管理,文物局只負責監督管理寺內文物的保護修繕。

  按照上述暫行規定,目前的整治原則堅持“誰主管、誰負責”,住房城鄉建設(園林)、文化、公安、民政、商務、稅務、工商、旅遊、宗教、文物等部門應當各司其職。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嵩祝寺及智珠寺內的文物保護出現租賃企業承諾的修繕資金不到位、企業開展住宿服務但相關資質手續卻難以齊全的情況,凸顯相關部門存在一定的監管空白。

  有文物專家認為,面對新的監管形勢,類似經營者大多加強反偵查力度。隱蔽經營、提前預約、非請莫入的方法,已遠不是正常餐飲企業的經營模式。對此,相關主管部門只有加大暗訪、抽查力度,並提高人民群眾監督的積極性,才能對違規行為的監管形成合力。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