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北京高校MBA學費浮動大 低的5萬最高近40萬元

  • 發佈時間:2014-10-05 08:31:17  來源:新京報  作者:石明磊 劉素宏  責任編輯:謝淩宇

  近日,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反映該校MBA(工商管理碩士)學費增降幅度達數萬元,沒有統一的定價方式,損害了學生受公平教育的權利。

  對此,新京報記者調查北京20余所高校,發現不僅同一學校每年MBA學費差額可能達到數萬元,不同學校的學費差額更大,低的5萬元,最高的近40萬元。

  MBA學費多變引學生不滿

  北京交通大學2013級MBA班學生龐銘(化名)稱,她入學時MBA的學費是10.2萬元,比2012年的5.2萬元猛增了近一倍,而今年新生的學費又降到8.2萬元。

  龐銘稱,2013年學校漲價時向學生解釋稱,師資、課程等都有大幅度改善,而且其他高校也都在漲價,“但學習中沒有感受到師資、課程較以往有什麼變化。”而今年降價,也只是針對2014級新生,已讀的學生不退還不補貼,這引起了很多同學的不滿。

  龐銘説,同學們多次找校方溝通。今年7月底,北交大經管學院院長張秋生回復2013級學生稱,MBA教育是一種商品,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為了提高毛利,2013級相對2012級學費增長了約40%至75%,漲價後的價格依然是合理的。

  學生質疑MBA定價缺乏監督

  針對龐銘反映的情況,新京報記者調查北京20余家高校和商學院MBA班發現,不僅同一所學校每年的學費可能會不同,不同學校在同一年中學費的定價也相差較大。

  以在職MBA學費為例,北京大學為25.8萬,清華大學23.8萬元,人民大學21.8萬元,北京師範大學13.8萬元,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物資學院等高校為5萬元,而長江商學院則高達39.8萬元。

  此外,在記者所統計的高校中,除清華大學MBA較去年的18.8萬元上漲5萬元外,其餘高校或降價一兩萬或保持不變。一些MBA學生對學校擁有過寬自主定價權的學費提出質疑,認為目前的學費定價方式沒有統一標準,缺乏監督約束,損害到了學生公平受教育的權益。

  “收費不同因名氣師資顯差異”

  據北京一所高校MBA班招生老師介紹,MBA班分類較多,包括全日制、在職班、國際班等,每種班型的收費不同,“這是因為每種班的授課方式、學歷學位證書以及同班同學資歷地位等不同。”

  多名高校招生負責人稱,各家高校收費不同,主要受學校名氣、師資實力的影響,“MBA招生跟市場行情息息相關,各家定價高低都有自己的理由,經過合理的計算,並報教育、物價部門審批後執行,如果真是隨意定個高價,學校還有可能面臨有價無市、無生可招的尷尬局面。”

  長江商學院相關老師稱,MBA學費的制定主要是自主定價,需要考慮課程、海外遊學的費用等,每年略有浮動是正常的。北京物資學院負責MBA招生的老師則表示,因為北京物資學院的MBA成立不久,尚處於試水階段,所以學費相對來説較低。

  -專家説法

  “學費制定應引入同行評議”

  教育學專家熊丙奇認為,應該區分兩種MBA教育,一種是學歷教育,即頒發教育部學歷文憑,一種是非學歷教育。

  學歷教育要由教育、財政、物價等部門來定價,而非學歷教育可以由市場定價。學歷教育要堅持教育的公益屬性,否則就會出現類似文憑交易的不良現象。

  教育專家儲朝暉則認為,MBA學費在一定範圍內的差異、波動是正常的,專業含量、不同學校的辦學品質都會造成價格差異,這樣才有競爭。但過度拉大差異,就會帶來很多非理性因素,比如單純看名氣。應適當規範MBA定價,採取同行評議,通過MBA行業內部專業機構進行定價方面的軟性制約。

  - 背景

  “八項規定”影響MBA定價

  一名高校招生處老師稱,因前幾年MBA班市場行情火爆,很多高校不斷漲價,“但今年大多學校降價則是因為受到了八項規定等政策影響”。

  根據中央和各地的相關規定,領導幹部參加高收費培訓項目被嚴令禁止,非高收費培訓也不得未經批准擅自參加。

  政府官員、國企負責人獲取在職學位、參加MBA、EMBA等課程而産生的費用,須由個人承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