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生鮮雞:生産方式已經改變 消費習慣仍需培養

  • 發佈時間:2014-08-26 07:32:3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鄭可歡  責任編輯:時習

  今年5月份,廣東省廣州市在轄內四區先行開展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這意味著,在廣州的試點區域的394個家禽檔口,再也不能進行活雞現宰交易,改為生鮮雞銷售。對於早已習慣活禽現宰現賣的廣州市場來説,關閉活禽市場,推廣生鮮雞銷售,一方面考驗著供應商、批發商和零售商改變生産方式的資本和能力,另一方面,挑戰著普通市民長久以來的消費習慣和飲食傳統。

  供應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每天淩晨四點鐘左右,廣東天農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天農公司)屠宰場的生鮮雞都會由冷鏈配送系統送往廣州轉机中心,再發送到各終端零售點。在此之前,肉雞要經過放血、脫毛、掏膛、預冷、包裝等統一屠宰加工程式。天農公司和廣州江豐實業有限公司、廣州市百興畜牧飼料有限公司是這次廣州試點家禽“集中屠宰生鮮上市”的3家指定家禽屠宰加工公司。天農公司擁有符合歐盟標準的禽類屠宰加工廠,日宰能力十萬隻雞。

  然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總是要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市場普遍反應冷淡,生鮮雞的銷售一直處於低迷狀態。“試行第一週的每日還能銷售2000~3000隻,但是維持了一個月之後銷售量的下降趨勢就很明顯,現在每日的銷售量滑到了300~500隻。”天農公司的行政總監韋壯立告訴記者。

  天農的遭遇不是個例,在家禽生鮮銷售政策推行之初,廣州的生鮮雞日均銷售量約有4000多只,而在7月底的時候,這個數字大概下降到了2500隻左右。

  雖然起步艱難,但是仍然有企業躍躍欲試。6月底,廣州確定了第二批試點生鮮家禽屠宰企業,這四家企業主營雞、鴨、鵝、鴿等家禽品種。增加試點企業有望豐富生鮮家禽的品種,也為10月份生鮮家禽在全市的推廣提前供應準備。

  零售檔主:慘澹經營等待補貼“以前自己屠宰,能省下3塊錢屠宰費,現在進貨不僅要多掏屠宰和配送費,顧客也嫌東西貴而不買。”在廣州市荔灣區龍津市場,肉雞檔主黃先生説。以往,雞檔的檔主都是自己屠宰,現場售賣。如今統一屠宰,冷鏈配送,一隻雞的進貨成本就要增加7元左右。而市民還不能適應生鮮雞的肉質、口感和價格,試點檔口的生意從一天幾十隻到一天十隻也賣不出去。

  除了進貨成本,令零售檔主感到壓力的還有檔口改造成本。根據廣州全市的生鮮家禽試點上市檔鋪改造標準,生鮮家禽的銷售檔口規格為“一房一櫃一展臺”,為達到生鮮雞的保存標準,檔主們需要為各自檔口配備至少一台冰櫃,成本在數千元到一萬元不等。

  為了提振生鮮家禽銷售商信心,今年6月份,廣州市出臺了家禽生鮮上市終端銷售試點補貼發放細則,補貼發放細則包括:試點市場在9月5日前憑申報材料申請檔口升級改造補貼,每個檔口補貼拆改費9000元,冷藏設備配置費1.1萬元;試點市場內5月5日在冊的原活禽檔經營者,至9月30日前已轉營生鮮家禽滿60天的,結合轉營效果可通過以獎代補給予4000元的一次性經營引導補貼。

  消費者:主動消費仍需推廣

  在廣東,向來有“無雞不成宴”的説法,雞肉在廣東人的飲食結構裏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對於向來在烹飪上追求“鮮”味的廣東人而言,活雞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家住廣州市荔灣區的曹阿姨每天都會在家附近的多寶市場買菜,然而自從多寶市場成了生鮮雞的試點市場之後,她改為搭公交車去離家較遠的還未進行生鮮雞試點的市場買活雞。“現宰活雞口感好,而且能從活雞的眼睛、羽毛等判斷品種是什麼,雞健不健康。生鮮雞看不出來,不敢買。”曹阿姨説道。

  和曹阿姨抱有同樣想法的消費者不是少數。據廣州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3月份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66%的受訪市民擔心市場不賣現宰活雞後,雞肉品質不好。

  除了擔心生鮮雞的品質問題,價格因素也影響了消費者的選擇。“現宰活雞十多塊錢一斤,生鮮雞便宜的也要十幾塊錢一斤,一整只雞比活雞貴十幾塊。”曹阿姨説道。

  事實上,對於消費者普遍擔心的品質問題,生鮮雞的供應商已有應對措施。在市場供應的生鮮雞産品包裝上面都一個二維碼,用手機一掃便可得到雞只的資訊,包括雞只生長天數、屠宰時間、保鮮時間等等。

  對於市場的反應,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鄭惠典表示,如果把單位飯堂、超市等消費算進去,生鮮雞的銷售量已經佔了廣東家禽消費量的40%,而對於個人來説,消費習慣仍需培養。鄭惠典舉了一個例子,香港現在的生鮮雞供應佔了市場供應量的70%~80%,這個成果也是推行了一二十年才有的。

  “生鮮雞售賣是一個趨勢,對於阻斷H7N9等病毒的傳播非常有效。”鄭惠典表示,家禽生鮮上市後對H7N9疫情的防控是有效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