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趨勢新品 > 正文

字號:  

大宗商品市場一路走熊 誰是熊市大贏家

  • 發佈時間:2014-09-29 11:33: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龍

  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陣痛在大宗商品市場表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工業品還是農産品,均有多個品種創下近五年新低。

  事實上,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自2011年便出現了歷史性見頂信號,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商品市場也一路走熊。其背後,有著美元走強的蹺蹺板效應,也有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需求減弱因素。

  2008年之後的強刺激手段使處於熊市中的大宗商品直接實現V型反轉,但目前似乎看不到歷史重現的希望。這意味著,一段時間內,商品還將維持低位徘徊。這意味著企業生存壓力不減,但同時也給全球各大經濟體調整貨幣政策釋放了充足的調控空間,有助於經濟再起飛。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誰是最大贏家?

  誰引來“熊出沒”

  “如果説五年前大宗商品市場大跌是由於美國金融危機導致的全球恐慌性拋盤,那麼近兩年來大宗商品市場的調整真正的大背景就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對於世界來説,不是中國自己能否容忍其增速放緩的現實,而是整個世界能否經受得住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挑戰,尤其是大宗商品市場。”世遠金行分析師肖磊表示。

  中國需求的減弱無疑是大宗商品當前最大的利空之一。國家統計局最新發佈的8月工業經濟效益月度報告顯示,前8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833.4億元,同比增長10%,增速比前7個月回落1.7個百分點,其中8月份實現利潤總額是4825.6億元,同比下降0.6%。

  與7月份相比,8月份工業利潤增速明顯回落。國家統計局工業司有關人士分析,主要原因首先是工業生産和銷售增速放緩,同時現在單位成本費用由降轉升。此外,投資收益增速持續下降,鋼鐵、化工、電子等行業的利潤增速明顯下滑。不過他也指出,8月份利潤增速明顯回落,也受去年同期利潤基數偏高影響。

  銀河期貨宏觀研究員趙先衛指出,我國是多數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費國,年初以來國內經濟增速持續放緩,雖然央行在4月以來推行了“定向降準、定向降息”的貨幣政策調控措施,但是7月以及8月的宏觀經濟各項指標卻並沒有呈現出止跌回穩的跡象,這使得市場預期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預期落空,加之國內房地産行業的調整對經濟金融的衝擊也是懸在投資者心中的一個不確定因素,導致大宗商品的消費預期下降,商品價格整體承壓,特別是金屬、能源等商品價格壓力尤為明顯。

  此外,業內人士指出,除了中國因素之外,美元走強及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等海外因素也是造就商品熊市的重要誘因。

  “美元的持續走強,一方面是美國經濟的穩步復蘇,尤其是製造業以及房地産行業的穩步復蘇;另一方面是歐央行推出歐元區版本的QE預期增加,這都推動了美元持續走高,對大宗商品價格尤其是原油、貴金屬價格形成巨大壓力。”趙先衛表示。

  與此同時,原油價格則出現大幅回調(NYMEX原油6月13日以來累計已下跌12.64%,收報93.35美元/桶),拖累國際衡量大宗商品走勢的CRB指數下滑至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進一步引發投資者對於大宗商品悲觀預期。

  在美國經濟穩步回升、美聯儲逐步退出QE、加息預期以及一系列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推動下,美元指數節節攀升。尤其7月1日以來,美元指數幾乎呈現單邊上漲行情,累計漲幅高達7.33%,收報85.64點,最高探至85.68點,站上近四年來的高位。

  趙先衛指出,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一方面由於中國以及歐元區經濟增速的放緩使得全球經濟增速在二季度以來出現放緩拖累原油需求,另一方面在於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原油庫存高企,供大於求。

  熊途有多長

  大宗商品市場要實現由熊轉牛,肖磊認為可以期盼的“利好”只有兩個:一個是中國啟動大規模刺激計劃;另一個是大宗商品市場出現新需求“大戶”替代中國,重新引領大宗商品市場牛市。

  從中國因素來看,“調結構”依然是政策的重心,大規模刺激計劃出臺的概率極低。在“調結構”的政策核心下,傳統的資本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産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將逐漸下降,取而代之的將是技術密集型新興産業的快速發展,對資源需求的程度也將有所下滑。“目前我們所處的是傳統行業出現下滑,而新興行業尚未崛起的‘青黃不接’的階段,主要的特點就是經濟增速的明顯放緩,7-8%之間的經濟增速已成為常態,而隨著經濟的持續降溫和經濟體量的不斷增長,未來3-5年內出現6%左右的增速也不足為奇。”南華期貨研究員王晟表示。

  但他認為,隨著轉型的逐漸深入,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速將進一步提升,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帶動新需求的增長,對於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將隨之提升,但預計需求量將很難趕上2008年那段粗放、高速增長的階段,對於大宗商品的提振作用或許有限。

  不過,王晟指出,在非洲、東南亞的一些欠發達地區,目前已經出現基建項目逐漸增多的跡象,未來隨著這些地區經濟的發展,當地不斷增長的基建項目將成為大宗商品需求的重要增長點也為未可知,這或許會對未來大宗商品價格形成一定支撐,但整體力度有限。

  “大宗商品市場牛市早在2011年就已經結束,其原因並非美元走強,而是整個供、需市場的扭轉,這種趨勢不會在短時間內有所改變。除非在多年後,大宗商品市場逐步達到新的供需平衡點,被降下去的産量一時間無法恢復,諸多大宗商品價格增速回到與美元等大宗商品計價貨幣貶值速度相當的程度,那時只要出現新興需求,就會再起新一輪商品牛市。這一過程至少需要半個經濟週期,即五年以上的時間,所以大宗商品市場的調整期至少還要持續兩年。”肖磊表示。

  商品低價 誰最受益

  回顧歷史,任何一輪經濟復蘇幾乎都是在産品價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實現的。“世界兩次石油危機、一次儲貸危機和一次次貸危機都證明,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是一種價值回歸,對未來幾年世界經濟的增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有市場人士曾指出。

  對於中國、印度這些資源進口大國來説,大宗商品價格處於低位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南華期貨研究員王晟指出,首先是購買成本的大幅下降,企業的生産成本降低,將加大其利潤空間。其次,大宗商品價格有利於通脹率保持低位,這從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費國——中國8月CPI回落至2%就能看出,對於歐美發達國家而言,低價的商品和較溫和的通脹,也為其經濟復蘇創造了良好環境。“通脹率的下降,一方面會使得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提高,有助於拉動需求;另一方面低通脹的環境,留給央行實施刺激政策的操作空間將會更大。”

  但對於經濟增長對資源出口依賴較重的國家,如澳大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巴西等資源出口大國而言,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意味著貿易順差的大幅縮小,對其經濟的衝擊顯而易見,近期不斷貶值的澳元就是最好的説明。

  趙先衛也認為,整體而言,大宗商品處於低位利於全球經濟從金融危機中復蘇,使全球經濟的通脹預期保持在低位,尤其對於已經處於通縮中的歐元區而言是好事。“目前歐央行準備推出歐元區版本的QE政策,大宗商品低位可以提供一個相對寬鬆的操作環境。”

  此外,大宗商品低位運作也將給國內政策提供一個相對良好的環境,即目前推行的“定向降準、定向降息”的貨幣政策不至於引發國內物價全球上漲。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大宗商品價格低位也代表了目前全球經濟復蘇勢頭較為微弱,這一輪商品價格回落很大程度是由於終端消費需求不旺所致。

  “商品價格的較大幅度調整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美歐。原料價格下跌,尤其是能源價格下跌非常有利於美歐工業經濟復蘇,也有利於減小美國對外貿易逆差,這又會反過來刺激美元重新走強,從而有可能使世界經濟進入一個新的自我強化的趨勢。”業內人士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