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民生評論 > 正文

字號:  

紀念品同質化根源在“門票依賴症”

  • 發佈時間:2014-10-08 02:50:22  來源:新京報  作者:李劭強  責任編輯:謝淩宇

  實際上,景區根本沒有把紀念品的開發當成是“富礦”,或者當成他們看得上眼的“富礦”,他們更關心的是景區的門票收入。

  據媒體報道,國慶假期,各大景區迎來旅遊商品購物潮。然而不少遊客卻發現,一樣的竹雕、一樣的小木刀、一樣的木梳……千百個景區都在賣同樣的“地方特産”,旅遊商品同質化、低端化現象嚴重,讓人提不起購買慾望。

  旅遊商品,本來應該是與景區捆綁在一起的“富礦”,人們在一地旅遊當然想買一些當地的紀念品帶回去。但遺憾的是,這個“富礦”似乎一直未能被開掘,各景區依然任由同質化、低端化的“地方特産”敗壞人們的購物興致。到底是什麼原因,使這些景區把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白白浪費掉?

  任何受歡迎的紀念品,都應該具有文化的特質。可是,很多景區卻缺少文化的轉化能力。它們只是在繼承自然或人文的景觀,而沒有能力把這種景觀上升到文化,並開發出更多的文化産品。説得具體一點,就是這些景區只是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所以,對於遊客來説,景區看完之後,值得購買的紀念品寥寥無幾。

  其實,文化創新並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更主要的問題是,景區根本沒有把紀念品的開發當成是“富礦”,或者當成他們看得上眼的“富礦”,他們更關心的是景區的門票收入。中國社科院發佈的報告顯示,百元以到府票價格已經佔到了5A景區數的一半以上。而最新的媒體報道是,部分景點類公司的毛利率甚至超過60%,高於房地産等暴利行業。既然,門票收入如此可觀,何必再惦記紀念品開發這樣的“蠅頭小利”?景區門票可以輕而易舉就漲價,靠“門票經濟”就可賺得盆滿缽溢,還要旅遊景區的深度開發和創新做什麼呢?

  當景區患上“門票依賴症”時,他們就不會把文化創新放在心上。在資源壟斷與休假時間集中的背景下,他們並不擔心遊客不會來,他們也不擔心遊客來了會失望。在他們的預期中,遊客來只是貢獻門票,只是一次性的消費,至於這次消費的感受如何,有何文化印象,他們並不關心,自然更不會擔心。當景區被看作是經濟資源而非文化資源時,功利的東西就會多,文化的東西就會粗糙。

  景區營利的模式不能只是依賴“門票經濟”,而是應該學會通過提供文化消費的形式,讓人們心甘情願地支付文化消費的成本。

  □李劭強(教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