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食鹽驚現塑膠微粒?專家稱“微乎其微”

  • 發佈時間:2015-11-17 09:37:41  來源:新京報  作者:郭鐵 李婷  責任編輯:金瀟

  食物塑膠微粒污染其實是世界性難題;多位專家稱食鹽的塑膠微粒微乎其微

  每天吃的食鹽中含有塑膠微粒?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近期刊登的一篇文章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文章援引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科學研究院副教授施華宏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稱在我國超市購得的15個品牌食鹽中,發現了包括聚乙烯、玻璃紙在內的多種塑膠微粒。

  事實上,塑膠微粒污染是世界性難題。由於海水污染,塑膠微粒存在於全球其他海域和海洋生物中。紐約州立大學弗裏多尼亞分校從事塑膠污染研究的梅森研究團隊表示,歐洲人每年僅吃貝類平均約攝入1.1萬粒塑膠微粒。

  如果按照施華宏的實驗數據及世衛組織對每人每天5克食鹽的建議食用量計算,人們每年通過食鹽攝入的塑膠顆粒至少達1000顆。如按平均壽命75年計算,人一生通過食鹽攝入的塑膠微粒最多可達93229顆。

  但包括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長馬德毅在內的諸多專家表示,通過食鹽攝入塑膠微粒的毒害性尚不能輕易下結論。不過,塑膠微粒本身不會被海洋生物吸收,但上面附著的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有害物質會留在生物體內,進而隨著食物鏈進入人體。人類從食鹽中獲取的塑膠微粒雖然微乎其微,但對每個人都是一個警示。

  實驗研究

  海鹽中塑膠微粒最多

  由於微塑膠在全世界海域都能找到,且海鹽是直接從海水中提純的,因此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科學研究院副教授施華宏進行了一項假設,即海水中可能含有微塑膠。

  施華宏將微塑膠定義為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膠微粒。隨後他在全國15個超市收集了包括海鹽、湖鹽、井鹽3個品種在內的15個食鹽品牌,通過溶解、過濾,顯微鏡觀察及紅外光譜確定,最終發現海鹽中的塑膠微粒含量最多,約在550-681粒/kg,含量平均要比湖鹽高3倍,比井鹽高7倍。

  實驗數據還顯示,塑膠碎片和纖維是海鹽中最廣泛存在的微粒。此外,檢出的塑膠微粒種類中主要包括PET、聚乙烯、玻璃紙、對苯二酸鹽(或酯)等。海鹽中含量最多的是PET,湖鹽和井鹽中含量最多的則是玻璃紙。

  PET常見於生産飲料瓶,溫度達到70℃時易變形,易溶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玻璃紙則是一種以棉漿、木漿等天然纖維為原料製成的薄膜,透明、無毒無味。

  施華宏根據2015年國內一項《中國市售貝類中的微塑膠》(譯)的研究數據,稱長江河口的塑膠微粒密度達4137.3粒/立方米,香港海灘的塑膠微粒平均數量已達到5595粒/立方米,高濃度塑膠微粒同樣也能在海南島沿岸找到。“這些結果表明,中國沿岸及河口環境可能是海鹽中塑膠微粒的首要來源。”

  由於湖鹽中的塑膠微粒含量較海鹽中少,且從地域分佈上來看,湖鹽主要存在於我國西部地區,海鹽主要分佈在東部沿海地區。對於取自地下幾百米深的井鹽,施華宏認為,塑膠微粒很難進入這麼深的地區,但井鹽中已存在少量塑膠微粒表明,地表水迴圈是造成塑膠微粒污染的首要原因。

  “可以合理推導出,海鹽中有塑膠微粒的首要原因是從海水中獲取的。然而,由於研究方法不同,很難建立海水中與海鹽中塑膠微粒種類、大小以及化學物質之間的精確關係。”施華宏在報告中説。

  背後實情

  食物塑膠微粒污染是世界性問題

  塑膠微粒污染是近年來海洋毒理學研究的一項熱門領域,對有機生物,如魚類和貝類的塑膠微粒污染研究相對較多,但對海鹽中存在塑膠微粒污染的話題,新京報記者近日查詢發現,目前只有施華宏一人發表了研究成果,且研究僅證明我國食鹽中存在塑膠微粒污染情況,並未就食鹽中所含塑膠微粒的毒理性做進一步的明確研究。

  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這篇報道一經刊出,就引起華東師範大學及中國鹽業總公司的反彈,兩家單位均認為這篇國外報道有意凸顯中國食鹽,報道有失實。

  中鹽集團回復新京報記者稱,2014年西班牙加的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塑膠廢料在全球海洋漂浮,覆蓋面積達到88%。懸浮在水體中的塑膠微粒表面會吸附一些有機物,進而被一些海洋微生物和其他海洋生物附著,極易被各種海洋動物誤作餌料吞食而進入食物鏈,因此人們常吃的海産品中的塑膠微粒含量有可能比海鹽中還要高。

  “這篇報道也提出,根據去年公佈的一份報告,歐洲人平均每人每年吃貝類攝入的塑膠微粒為1.1萬粒,而本文將塑膠微粒污染直接指向海鹽,觀點缺乏公正的態度。”中鹽集團表示。

  華東師範大學也通過其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道季所寫的《海洋微塑膠污染,全球不得不共同面對的環境問題》對外回應,《科學美國人》報道參考的有關塑膠微粒數據嚴重失實,原文中海鹽每千克最高為681個,報道卻為約每磅1200個(應為每磅308個),與論文中的數據和觀點不符。

  專家觀點

  食鹽塑膠微粒危害不能輕易下結論

  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道季教授表示,塑膠微粒無所不在。比如研究人員發現蜂蜜中每千克最高達400個塑膠微粒,加拿大養殖貽貝每千克軟組織中最高達1.3萬個。而相比之下,從食鹽中獲取的塑膠微粒微乎其微。食鹽塑膠微粒只是生活産品受到塑膠微粒影響的一個例證,對每個人都是一個警示。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長馬德毅也認為,海鹽塑膠微粒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威脅還不能輕易下結論。塑膠本身是物理污染不是化學污染,經風浪磨蝕成為碎屑,碎屑吸附有害物質被海洋生物誤食,碎屑會被海洋生物排出體外。

  - 深度釋疑

  Q:海鹽中的塑膠微粒是否會附著重金屬?

  鹽場工作人員:

  目前國標裏沒有塑膠微粒這一檢測項,但我們已注意到塑膠微粒這個問題了。總體來説,只要海水沒受到嚴重污染就問題不大。生産海鹽對海域水質有要求,每年都會對海水多次檢測,尤其是重金屬。

  海水進入鹽場後,日照26°C時海水中的氯化鈉會自動析出,在這一過程中將沙礫、揚塵等微小雜質剔除,變成初步的原料鹽。之後把原料鹽化解溶水後,沉澱再去雜質,經過一次澄清、二次澄清洗滌,再進行三次機器“色檢”,剔除不溶性雜質。最後還要抽檢,看是否殘存硫酸根離子、鈣鎂離子。

  Q:攝入塑膠微粒對人體危害有多大?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助理研究員張微微:

  塑膠微粒在海洋中廣泛存在,是長年研究得出的結果,已是業內共識。據我所知,魚類食用塑膠微粒是不消化甚至會死掉的,單就塑膠而言,不會通過魚類進入人體內。人體攝入塑膠微粒主要是受其吸附的重金屬或有機污染物等影響。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蔡明剛:制鹽選取的海域較為潔凈,且這種塑膠微粒就算進入人類食物鏈也是微量存在,對人類健康産生危害的可能性極小。總的來説還是要看兩點,一是水域污染情況,二是加工環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