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協會昨天發佈《2023年預付式消費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報告提出,目前我國預付式消費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主要存在經營者違規辦卡、辦卡容易退費難、經營者跑路消費者挽回損失難等六方面問題。
從報告顯示的數據來看,2023年預付式消費糾紛案件主要集中于體育健身與美容美發領域,分別佔到案件總數的50%和26.5%,其次為教育培訓和購物領域。不過,教育培訓領域案件所佔比重大幅下降。涉及消費者要求退款的糾紛佔71%,其中多係經營者搬遷、關店、轉讓或要求升級造成。
報告提出,預付式消費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主要存在六大問題。其中,“辦卡容易退費難”是目前在預付式消費投訴及訴訟糾紛中涉及最多的一類問題。例如,經營者在收取消費者預付資金後先經營一段時間,然後便在原經營場所的基礎上通過變更企業名稱、店舖標識、法定代表人等方式,對消費者聲稱因經營者變動導致原預付資金不能繼續在本店消費,或需要按其要求另行充值才可使用。有的經營者只告知消費者辦卡後享有的優惠,待消費者使用時才告知該卡所附帶的各種限制條件。
另外,很多經營者為其發放的單用途卡設定了一年或兩年的有效期,且到期後拒絕為消費者辦理延期。一些消費者付款後,經營者不按規定向消費者開具發票或其他消費憑證,導致消費者難以證明其已支付相應款項。有些經營者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與原約定或承諾不符,存在降低商品或服務品質、變相漲價、縮短消費時限、單方更改服務內容等情形。有的經營者惡意欺詐,故意在其準備關門歇業前搞優惠促銷活動,誘使消費者預付資金之後便跑路失聯。在現實中,消費者往往缺乏足夠的法律知識,從而導致其維權證據不夠充分。
鋻於當前預付式消費領域立法存在粗放、零散、差異化問題,中消協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立法。通過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或制定專項立法的方式,全面、系統地規範預付式消費。建議細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有關預付款消費的規定,或者由國務院制定專門的預付式消費行政法規,就預付式消費模式下經營者的資質,經營者與消費者的權利義務,預付資金的屬性及管理,預付式消費合同的訂立、履行、解除、解釋、違約責任及行政監管部門職責、監管措施、消費者的救濟途徑等作出全面的統一規定。
此外,消費者在選擇預付式消費模式時,應先充分了解經營者的經營資格、存續時間、經營能力、消費評價、資金監管措施等,判斷其信用水準,選擇證照齊全、知名度高、口碑好、經營狀況佳的經營者。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