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在改革重組中發展壯大

  • 發佈時間:2015-12-17 09:32:21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沈 洪

  廣東省特檢院“強”。

  10年,被質檢總局依法核準的檢驗資格項目達60個,排名全國第一;為大型石化企業檢驗鍋爐和壓力容器,確保了數量達2萬多臺次、壓力管道5000多公里的特種設備安全;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具備單獨開展大型石化項目大修檢驗能力的省級特種設備檢驗機構。

  廣東省特檢院“大”。

  10年,綜合運用技術、標準、人才和裝備等手段,大幅提升了檢驗能力、服務大型項目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科研能力;“四個能力”的提升,累計為企業提前復産及避免停機110多天,帶來的經濟效益達30多億元。

  廣東省特檢院的“強大”源自於10年來,廣東省質監局圍繞該省特種設備使用安全、石油化工等大項目建設安全,以做強做大“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以下簡稱廣東省特檢院)為宗旨,先易後難地對省、市特種設備檢驗機構進行了循序漸進的合併重組。合併重組後的特檢院整合優化內部資源,綜合運用技術、標準、人才和裝備等手段,大幅提升了檢驗能力、服務大型項目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過改革重組,廣東特檢院實現了與石化産業、特種設備製造業、標準化組織、科研院校的對接,不僅為地方産業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政府品質安全監管、安全隱患排查和系統風險防範體系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而且也為下一步技術機構具有“第三方公正”的社會化改革積累和取得了經驗。

  通過改革重組,廣東特檢院發揮其在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與系統風險防範體系中的技術支撐作用和其承擔特種設備安全運作保障的公益性社會組織作用,為政府安全監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確立了其在特種設備領域第三方權威機構地位,從而躋身於全國“特檢強院”之列,為技術機構去行政化,最後轉向公益性社會組織進行了成功探索。

  重組提升“四個能力” 為安全生産起到保障作用

  廣東是特種設備使用大省,也是電梯第一大省。

  目前,該省共有特種設備119萬台、電梯51萬台,並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長,同時呈現大型化、高速化、高技術化等趨勢。如此大量的特種設備安全成為廣東質監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10年來,隨著廣東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一些大工程、大項目紛紛落戶珠三角和粵東、粵西地區。在粵東,中石油大型煉油建設項目落戶揭陽惠來,廈深鐵路、潮汕機場、惠來電廠、泰都煉鋼、LNG錫場站等大型項目陸續開工;在粵西,世人矚目的鋼鐵基地、中科煉化等項目接踵落戶湛江。尤其是目前在建、擬建的大型石化項目中,包括中海油惠州煉油項目二期工程、中委廣東揭陽石化煉油項目(首期2000萬噸/年)、中科合資廣東湛江煉化一體化項目(首期煉油1500萬噸/年,乙烯100萬噸/年)等。這些大工程、大項目,涵蓋大量的壓力容器和工業管道以及相當數量的電站鍋爐,均屬於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範圍,必須經法定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必須安全監察後方可投入使用。

  在重組前,廣東省特檢力量較為分散,一是市級特檢機構的檢驗能力不足;二是機構規模小、專業化檢驗能力不夠;三是檢驗服務功能單一。從省特檢院到市特檢所,無論是技術實力和人力資源,還是檢驗裝備都不能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更是無法單獨承擔大型項目及複雜設備的檢驗工作。因此,這種“橫向不能覆蓋、縱向不夠專業”的特徵,不僅無法為地方特種設備監察機構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撐,而且嚴重滯後於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體系和系統風險防範體系建設的技術保障和支撐要求。

  2005年7月以來,廣東省質監局根據技術機構和科技發展規劃的總體思路和要求,為使特檢院更好地適應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安全為中心,保障特種設備安全運作,提高對大型石化項目等重點工程的技術服務能力,先易後難地對省、市特種設備檢驗機構進行了循序漸進的合併重組。目前,廣東省特檢院下設11個分院,現有職工1400多人,實現了對各分院人、財、物及業務的統籌管理。

  通過合併重組,使特檢院整合優化了內部資源,實現了檢驗職責、綜合效益、社會責任的“三位一體”。

  10年來,在為廣東石油化工産業大項目的集中建設中,確保了“茂石化”“中海惠州煉油”“中海殼牌”“廣東天然氣管網”等幾十個大項目建設的獨立檢驗;確保了5000多公里壓力管道、2萬多臺鍋爐和壓力容器安全運作;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分別為5000和6000多處,為廣東石化等企業的安全生産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保障作用。

  上述數據折射出的成績表明:特檢院發揮重組後的優勢,通過綜合運用技術、標準、人才和裝備等手段,使檢驗、服務大型項目、市場開拓和科研四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四個能力的提升,即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也為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與系統風險防範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一是通過重組,構建起了垂直一體化的統籌業務體系,提升了檢驗能力,為國家、地方重點建設項目提供安全保障。

  在重組前,廣東特檢院的檢驗力量和檢驗裝備,均不能適應産業快速發展的要求,尤其是無法單獨承擔石化等大型項目及複雜設備的檢驗工作。通過重組,使人、財、物及業務得到統籌管理和調配,實現了內部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重組,使11個分院的人才、技術、設備乃至後勤服務實現了零障礙共用,形成了規模效應,獲得了巨大的戰略優勢,使檢驗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該院將辦公場地遷移至建設現場,從受理報檢到檢驗報告的出具發放實行“一站式服務”模式,充分體現和發揮並重組後在人力和設備資源共用等方面的優勢,確保了廣東石化企業的強檢大項目的順利建成。

  例如,特檢院組織多個分院承擔的總投資43億多美元的“中海殼牌80萬噸/年乙烯項目”、總投資200多億元的“中海油惠州1200萬噸/年煉油項目”以及總投資80多億元的“茂名石化100萬噸/年乙烯改擴建項目”等多個國家重大建設項目,都是通過該院本部和調集11個分院的技術骨幹與管理人員展開大會戰,由單一的檢驗機構獨立承擔大型石化企業檢驗項目,確保檢驗品質和設備安全。

  這些事例表明,廣東省質監局通過對省、市特種設備檢測機構的重組,發揮垂直一體化的統籌業務體系,不僅推進了自身檢驗能力建設,而且為廣東經濟建設安全生産,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

  二是通過重組,構建起了全能型的公共檢測服務平臺,提升了服務大項目能力,為石化、電力産業安全生産提供了技術保障。

  在重組前,由於檢驗技術資源存在地區分佈不平衡等嚴重缺陷,地方特檢機構不具備承擔大型項目檢測工作的技術實力和人力資源,尤其是在石化、電力産業密集的地區,現有的特檢所規模小、設備缺、人員少,承擔不了石化企業的週期性停機大修強檢。通過重組,一些分院的能耗測試、無損檢測等檢驗能力構成了各分院的鮮明特色,由“五指”的分散力量變成“拳頭”的集中力量,彰顯了廣東特檢競爭優勢。這使該院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意識得到大幅提升,尤其是在石化企業的週期性的全廠停機大修強檢中,該院充分發揮重組優勢,經常調集全院的力量,以聯合會戰的形式為大型石化企業開展大修強檢工作,為企業減少因設備大修停産而帶來的經濟損失。

  在“中海殼牌”2010年大修壓力容器強檢中,涉及檢驗和改造項目多達1000台套,為確保項目有序優質高效完成,該院精心組織、週密部署,調集了全院250人的技術隊伍,使檢驗工作比計劃提前5天完成,為企業提前開機生産創造效益高有6000萬元。

  在“中海惠煉”2011年大修承壓設備強檢中,涉及壓力容器985台和壓力管道50km,該院調集全院160人的檢驗檢測隊伍,使檢驗工作比計劃提前3天完成,為企業提前開機生産創造效益就有9000萬元。“

  在湛江東興石化”2012年大修承壓設備定期強檢中,該院調集茂名檢測院等的技術骨幹,對近1000台(套)壓力容器和150公里的壓力管道,展開聯合會戰,比原定計劃提前10天完成檢驗任務,為企業提前開機生産創造效益達5000萬元。

  隨著檢驗和服務能力持續增強,特檢院已經成為國內少有的由單一檢驗機構獨立完成大型石化企業大修強檢的技術機構。許多原本對地方特檢機構持懷疑態度的央企和跨國公司也紛紛放棄“捨近求遠”的傳統思路,向特檢院打開了大門。

  三是通過重組,構建起了檢測、科研、服務“三合一”的大型檢測集團,提升了檢驗檢測市場開拓能力,實現了省和分院的協調快速發展。

  經過重組後的特檢院,自身資源整合優勢日益彰顯,使檢驗市場的開拓能力得到提升。該院在把握特檢機構職能定位、落實檢驗責任的基礎上,主動跟蹤地方産業升級轉型和産業佈局動態,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開拓了檢驗市場。通過充分利用資源整合的平臺優勢,積極穩步推動省內外檢驗市場,使省、市兩院業務得到協調快速發展。

  該院牽頭完成的“中海殼牌RBI(基於風險的檢驗)項目”,使大型石化裝置系統性風險評估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通過協助“日立電梯”、“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完成的樣機型式試驗,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通過對天然氣管網的安裝檢驗,提高了發現問題的能力;通過跟蹤大型石化項目檢驗,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組織各分院為珠港澳大橋島隧、澳門大學海底隧道工程、湖南湘潭鍋爐廠、江蘇大震鍋爐廠等10多家大型企業開展檢驗服務,提升了省外檢驗市場的開拓能力。

  目前,省和各分院依託地方資源,實行特色化發展,形成了規模效應,打造出了獨特的品牌和競爭力。尤其是在電站鍋爐、大型石化檢驗與服務、安全閥線上檢驗、遊樂設施檢驗等領域已達到國內一流水準或位於行業前列。

  四是通過重組,構建起了集檢驗檢測與科研于一體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提升了科研能力,為石化産業安全和特種設備製造業起到重要技術保障作用。

  經過重組的廣東省特檢院,人才結構更趨合理,在檢驗、業務開拓和研究新技術方面保證了有足夠的專業技術人員來承擔,形成了一支強大的人才隊伍。一方面,在開展對石化項目和特種設備製造業的檢驗工作中,實行“以科研帶人才”、“以科研促檢驗”的模式,使檢驗檢測科研能力和資訊化程度大幅提升,有效地提升檢驗檢測的手段和檢驗檢測技術水準。另一方面,以省院科研開發部為執行中心,全面強化對各級科研部門的延伸管理職能,縱向建立了“跨層級聯動”機制,橫向採用了“分院結對子”模式,科學打造了重點科研項目立體推進、地方性課題協作攻關的“大科研”格局,為科研事業注入巨大活力。

  在為“中海殼牌”14台球罐裂解裝置的定檢中,如果按照常規停車開罐檢驗,每天停車的經濟損失高達2000萬元。該院為了解決球罐檢測的技術難題,從本院和各分院抽調技術骨幹成立攻關小組,綜合採用了聲發射、磁記憶及超聲檢測相結合的檢測方法,實行了對球罐不開罐的線上檢測,為企業減少了的經濟損失6億元。

  在開展安全閥檢測技術的研究上,研究成功的“JX-2006安全閥線上校驗儀”填補了廣東省內線上檢測的技術空白,解決了不能停産拆卸安全閥的檢測難題,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為特種設備製造業服務中,通過開展電梯及部件的檢測、型式試驗、科研和評價等工作,將檢驗過程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反饋給企業,幫助企業提高生産效率、産品品質和管理水準。

  通過重組取得的成效表明:打破了地域隔閡,實現了科研資源的共用,使科研基礎建設不斷完善,有效地提升了檢驗檢測的手段和檢驗檢測技術水準,使該院服務廣東、輻射華南、面向全國的技術平臺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

  重組促進“四個對接” 為産業發展起到支撐作用

  近年來,廣東省特檢院按照廣東省質監局圍繞該省優勢傳統産業轉型、戰略性新興産業壯大發展的要求,通過發揮檢測檢驗、創新研發、標準制修訂、檢測技術研究、高端人才吸聚、專業人員培訓的6大平臺作用,促進了與石化産業發展、製造業、標準化組織、科研院校的“四個對接”,不僅使該院檢驗水準、管理水準和服務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也為地方産業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政府品質安全監管、安全隱患排查體系和系統風險防範體系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從使該院深度融入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為産業轉型升級和發展、産業集群、專業鎮優化提升提供了技術支撐。

  一是通過服務大項目,實現了與石化産業的深度對接,為産業安全凸顯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近年來,隨著一批大型石化項目紛紛落戶廣東沿海地區,逐漸形成的臨海大石化産業區,已經成為廣東重要支柱産業。通過改革與重組後,在石化企業的週期性全廠停機大修全面檢驗中,通過調集分院的力量,以聯合會戰的形式為大型石化企業開展大修全面檢驗工作,為企業提前復産及避免停機帶來經濟效益。尤其是充分發揮重組優勢,集中優勢兵力為大型石化項目提供檢驗檢測服務,為保障重大石化項目建設、安全隱患排查及安全生産作為工作重點,起到了重要的安全技術保障和支撐作用。

  目前,該院已經獨立參加了落戶廣東的所有大型石化項目的監檢和大修強檢,在石化産業形成了影響力,成為産業發展安全不可缺少的檢驗機構。隨著與石化産業合作的不斷深入,在對特種設備的檢驗中,發現安全問題與企業一起研究解決,出現技術難題與企業一起聯合攻關。

  例如,在對某煉廠的大修檢驗中,近1000台壓力容器檢驗發現較嚴重重大隱患問題的有28台,如果漏檢將會造成重大事故。該院將問題設備彙編成《問題設備缺陷分析》提交給企業,同時與企業進行溝通和商量解決,保障了設備安全運作。反過來提高了對大型石化項目等重點工程的技術服務能力,為保障特種設備安全運作,成為廣東經濟發展的安全“守護神”。

  二是通過服務産業發展,實現了與製造業的對接,推動企業、産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

  在與製造業的對接中,推動企業、産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為産業轉型升級凸顯了廣東特檢院科研型檢測機構的重要作用。近年來,該院在為企業提供國際、國內産業資訊,協同企業科研開發,配套公共檢測服務的同時,將大型儀器設備、高級檢測人才、檢驗檢測技術與企業實現共用共用。

  落戶特檢院的“國家電梯檢測中心”充分發揮公共檢測平臺作用,在為電梯企業提供國際、國內産業資訊,協同企業科研開發,配套公共檢測服務的同時,將大型儀器設備、高級檢測人才、檢驗檢測技術與企業實現共用共用,不僅凸顯了科研型檢測機構的重要作用,而且推進了廣東電梯産業的發展。

  例如,通過與“日立電梯”等著名電梯製造企業,從設計開發、生産製造到投入市場進行檢測、技術、科研、認證試驗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幫助企業自主創新。通過推動中山市電梯特色産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産學研檢貿”一體化發展,在産業園區內設立檢測站,攜手打造電梯産業基地,促進了産業集群式發展。目前,廣東省已成為全國電梯製造業大省,電梯整體製造企業從2005年50多家增至現今近100家,年電梯總産量超過12萬台,總産值達250億元。

  三是通過發揮公共檢測平臺作用,實現了與標準化組織的對接,使應用型檢驗檢測為主的技術機構向“標準研究”並重發展的轉變。

  在推動“廣東製造”向“廣東創造”躍升的過程中,廣東特檢院即滿足於日常的産品品質檢測,也將目光投向對産業轉型升級具有更大帶動作用的標準化戰略。近年來,在標準化戰略的引領下,圍繞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以配合當地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宗旨,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以技術機構檢測平臺為支撐,大力加強産業技術標準的研究,在主導和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定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實現了技術機構以産品品質檢測為主向“標準研究”並重發展的轉變。

  10年來,特檢院通過大力加強電梯、低溫容器産業技術標準的研究,將“國家電梯質檢中心”和“國家低溫容器質檢驗中心”打造成了標準匯集與制修訂的平臺,使兩個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落戶國家質檢中心,成為主導和參與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制修訂的主要力量。

  “國家電梯質檢中心”承擔著國家電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通過標準研究提升了檢驗能力和服務企業的能力,使標準制定能力大幅提升,為推動産業轉型升級逐漸顯現出重要的支撐作用。

  “國家低溫容器質檢驗中心”承擔著國家氣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低溫氣瓶分委會秘書處工作,將自身研製的檢測方法轉化為標準,為産品檢測提供權威的檢測依據;以檢測技術和權威的數據為支撐,主導和參與國家、行業以及地方標準研製工作,從而擴大産業在標準領域的“話語權”。

  目前,兩個國家質檢中心主持或參與制定了國家級標準6個,省部級標準13個,另外,正在制訂8個國家級標準和14個省部級標準。

  四是通過加強科研工作,實現與科研院校的對接,已凸顯出較強的科研轉化能力,已經成為集檢測與科研于一體的技術機構。

  特檢院在發揮國家質檢中心公共檢測技術服務平臺作用中,通過與科研院所的深度對接,加大了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力度,實現了以檢測為主,向科學研究並重的發展。

  10年來,特檢院將電梯、低溫容器、特種設備節能檢測技術;特種設備失效分析與安全評估、檢驗檢測技術研究作為科研的主攻方向,積極與高等院校合作,進行科研開發。通過與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以及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等科研機構採取産學研相結合、聯合辦學、科研合作等方式,以科研領軍人物的研究型團隊已逐步形成,使該院科研範圍不斷拓寬,科研立項逐年增加,科研成果不斷增多,科研獲獎等級逐年提升。目前,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34個,專利23項;獲得國家、省級科學技術獎6個。為廣東的産業升級和行業佈局調整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的安全保障。

  在為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體系和系統風險防範體系建設中,充分發揮了重要的安全技術保障和支撐作用。

  一是利用整合後的檢驗資源優勢,開發建立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特種設備檢驗資訊系統(MIS系統),夯實了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技術平臺,進一步發揮了安全預防控制體系的技術支撐作用,為政府的安全監管工作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技術保障。該系統覆蓋了8大類設備的檢驗品質資訊,收錄了該院負責檢驗的全部特種設備技術參數、使用單位資訊和歷次檢驗數據,以及記錄了每台設備檢驗發現的隱患問題及其整改情況,實現了與安全監管機構的資訊共用。

  二是通過建立檢驗品質風險評估分析報告制度,對MIS系統的數據資訊進行系統性安全風險評估分析,為監管部門開展安全預防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定期的風險評估工作報告內容全面翔實地覆蓋了檢驗任務完成情況、檢驗覆蓋率、檢驗發現問題跟蹤處理情況,並且對檢驗發現的安全風險及産生原因從設計、製造、安裝、使用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為減少消除系統性風險,提出全面的風險防範措施與工作建議,為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決策提供了依據。

  綜上所述,廣東省質監局在對廣東省特檢院改革重組過程中,本著將該院建設成高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以政府監管和服務百姓為宗旨,堅持公益性深化改革的主線,使其承擔起了特種設備安全運作保障的公益性社會組織作用。按照技術機構改革方向,堅持社會化和市場化“兩條腿”走路,推動檢測技術服務體系主要面向政府提供監管所需檢測服務的單向服務格局,向“以多元化、市場化運作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為主,為政府監管和市場各類主體提供多向服務的格局轉變。為今後承擔政府監督技術職能和法定檢驗職能的技術機構按事業單位改革方向去行政化或成為社會組織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