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

  • 發佈時間:2015-07-13 09:34:29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新華社記者 董 峻 張辛欣

  智慧製造,是中國工業經濟陣營裏的新技能,還是仍然停留在紙上的概念?“網際網路+製造業”,將給人們的生産生活帶來哪些變革?

  日前,新華社記者赴珠三角、長三角地區以及山東等製造大省多路探訪,了解企業是如何讓生産活動“聰明”起來的,並感受著智慧製造給工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活力與機遇。

  智慧製造正走進企業

  6月中旬,記者來到江蘇省昆山市。在維信諾公司的蒸鍍車間,記者看到,偌大的廠房只有幾名身穿白色工作服、從頭到腳捂得嚴嚴實實的工人在機器前操作各種按鈕。

  “理論上,這些設備只有在亮起紅燈時,工人才會過來檢查一下。”公司總經理高裕弟指著生産設備頂部、茶杯大小的紅綠燈説,“我們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了。”

  這家公司依靠自主創新,建成了國內第一條被動式有機發光螢幕大規模生産線,産品出貨量居全球首位,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掌握了這種新型螢幕核心技術的企業。

  在深圳,智慧製造也已從理論界探討和政策制定者案頭走進眾多企業。國內最大的無線外設設備生産廠商雷柏公司通過研發智慧自動化體系,打造“無人工廠”,機器人取代了75%的員工,從最多時3200人到現在的800人,産能卻至少增加了3倍。

  在山東,青島海信集團近幾年每年都投入2至3億元打造“智慧工廠”,到今年年底將達到上千台機器人的使用規模。在生産場地沒有增加和工人數量下降的情況下,電視機産量由2011年的800萬台增長到去年的1110萬台,增長了39%。

  近期一項對中國企業的調查顯示,85%的企業未來一年內有意向引入工業機器人、數字化智慧機床、數控系統、3D列印機等智慧製造設備,22%的企業未來一年智慧製造設備的投入佔總預算的20%以上。

  一場全球競賽

  5月,國務院發佈《中國製造2025》,智慧製造被定位為主攻方向。

  智慧製造此時在中國風起雲湧,並非偶然。國際金融危機後,歐美國家紛紛推出“再工業化”戰略,力圖搶佔國際競爭制高點。美國制定了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推出了“工業4.0”戰略。

  新興經濟體也不甘落後。去年9月印度發佈“印度製造”戰略,希望利用後發優勢和低成本優勢成為工業強國。巴西、越南等國也在承接産業轉移方面展開激烈爭奪。

  中國已連續5年坐在世界第一製造大國的位子上,但坐得並不安穩——

  儘管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蛟龍”載人潛水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超級電腦、高鐵設備、高壓輸變電設備、萬米深海石油鑽探設備等一大批重大先進裝備證明中國製造實力不容忽視,但在這些超大、超重、超寬、超高的重大技術裝備鼓舞人心的同時,超精、超微産品卻一直是短板。

  工信部數據顯示,95%的高檔數控系統、80%的晶片、幾乎全部高檔液壓件、密封件和發動機都依靠進口。去年中國用在進口晶片上的外匯超過2100億美元,成為單一産品進口最大的用匯領域。

  創新成為競爭的靈魂

  《中國製造2025》規劃了“3步走”戰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2035年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新中國成立100年時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根據工信部相關指標,這意味著10年後中國製造綜合指數將接近德國、日本實現工業化時的水準,成為世界製造業強國第二方陣中的一員。

  10年時間如白駒過隙。中國製造靠什麼追趕?更何況,人家的腳步並未停止。

  在2014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展示了10家企業聯合研發的全球第一個“工業4.0”演示系統。

  西門子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赫爾曼説:“全世界的製造業企業都在努力轉變為數字化企業,使産品更加智慧,也使生産産品的機器更加智慧。我們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建立起數字化企業,這是一個工業的革命和生態系統的變革,需要不斷努力。”

  國內也有一些企業在這方面邁出腳步:不久前,浪潮集團聯合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等20多家機構,發起成立中國智慧製造資訊化推進聯盟,以航空航太、船舶、高端裝備製造等國家核心行業為中心,打造協同創新平臺與成果産業化應用推廣聯合體,圍繞智慧製造産業鏈的新需求合力攻關,打造智慧製造生態圈。

  如今,中國製造正在走出模倣和複製階段,創新成為企業競爭的靈魂。2013年,中國企業研發經費為9075.8億元,佔全國研發經費總量的76.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擁有研發機構5.2萬個,平均每7家企業擁有一個研發機構。在3D列印、奈米材料、生物醫學工程等一些重點領域,建立起一批産學研創新戰略聯盟,推動産業轉移對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