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既開藥方又算賬 邊出主意邊出力

  • 發佈時間:2015-05-06 09:32:49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霍一夫

  隨著城市經濟建設的發展,上海市電梯總量已超16萬台。上海電梯總量年均增長率在12%以上,其中已使用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約佔電梯總量的16%,且大部分“高齡”和“準高齡”電梯帶病運作,這些電梯已成為城市公共安全亟待解決的難題。為此,上海市特檢院自2005年起,在全國率先推出老舊電梯安全風險評價體系,實現了“一人多角”“一事多效”,為確保電梯使用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老舊電梯”當好“醫生”

  實踐證明,通過對老舊電梯進行風險評價,及時發現在用電梯存在的安全隱患,可以變事後被動排故為事前主動預防,避免發生人身傷亡和財産損失事故。

  上海市長海醫院住院部5台電梯使用年限已超過20年,加上人流量大、全天候超負荷運作,常有故障發生。由於沒有足夠的技術依據,長海醫院對電梯的維修或更換難以作出決斷。上海市特檢院得知情況後,專門派出技術人員,對住院部電梯進行全面系統的風險評價,並向醫院遞交了內容詳盡的風險評價報告。報告不僅指出了電梯故障頻發的主要原因、潛在的安全隱患,而且針對安全隱患,按照風險等級高低進行排序,指出每個風險可能産生的後果及應對措施。

  為電梯改造當好“賬房”

  電梯涉及生産、使用、管理、維修各個環節,技術性、專業性較強,不同單位和部門工程人員從各自角度出發,做出的改造預算往往差異很大。上海市特檢院作為特種設備政府主管部門,站在第三方角度,客觀、科學地對電梯改造進行安全風險評價,相比物業、改造單位的各自評判更具公正性、權威性,更容易被各方接受。

  虹口區某高層公寓物業計劃對3幢公寓內6台電梯進行改造,電梯公司報出的改造預算超過100萬元,物業公司也做出了56.7萬元的改造預算報價。面對高額費用,束手無策的業主委員會委託該院對電梯安全進行風險評價。該院技術人員通過系統分析和評估,最終拿出42萬元的改造預算方案,且方案列出了每個改造項目涉及的資金“細賬”,科學、透明,不僅使改造單位、物業公司心服口服,而且讓業主們十分滿意,不僅順利完成了老舊電梯改造,還避免了業主、物業和電梯維修保養單位之間産生誤解和矛盾。

  為技術改造當好“參謀”

  老舊電梯安全風險評價能有效推動電梯節能降耗工作。老舊電梯大部分採用早期的電梯技術,除工作不可靠、安全隱患大外,也是個耗能大戶。隨著電梯技術的進步,新技術為老舊電梯的改造、更新提供了技術條件。

  上海市特檢院在對電梯安全風險進行評價的同時,大力推廣電梯節能技術,對電梯的能耗進行測試。針對電梯能耗狀況,挖掘可節能空間,幫助用戶提出合理化改造建議。對於需要更換曳引系統的電梯,建議用戶更換比常用的曳引機節能30%以上的無齒輪曳引機;對於電梯控制系統經常出故障的電梯,建議用戶把電梯改為變頻控制,使電梯節電達30%以上。長寧區一幢老樓電梯經過風險評價後,用戶根據該特檢院的意見,對電梯的拖動系統和控制系統進行了改造,改造後的電梯節電率達到57.4%,一年節約電費約1.86萬元。

  為科學監管當好“助手”

  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發展戰略綱要》指出,要構建特種設備風險管理體系,建立特種設備安全風險監測、研判、預警平臺。

  上海市特檢院于2009年1月成立機電類特種設備風險評價研究中心,並於2010年3月正式實體化運作。從2007年至今,該院通過對2482台電梯進行風險評價,不斷探索總結,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學、完整的電梯風險評價體系,建立了以老舊電梯為主的“在用電梯風險評價數據庫”。與此同時,還對電梯的安全管理、使用環境、維護保養等相關情況進行評價,並將風險評價結果,按風險等級進行分類和統計,為政府加強電梯監管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科學依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