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憑什麼造車
- 發佈時間:2015-03-03 09:33:21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車國春秋
□ 胡立彪
對於業內外瘋傳蘋果將要製造汽車一事,戴姆勒集團總裁蔡澈(Dieter Zetsche)這樣回應:“如果傳言梅賽德斯-賓士或者戴姆勒集團打算研發智慧手機,那麼蘋果應該不會因此徹夜難眠。同樣,我們也不會因為蘋果造車而無法入睡。”這話聽著很淡定,可基於同行相嫉的一般心理,蘋果若真的要造車,蔡澈心裏少不了要打鼓。何況,這個可能的同行是人類歷史上首家市價超過7000億美元的巨無霸企業。
其他汽車企業也大都像蔡澈一樣“不看好”蘋果造車:蘋果目前的投資回報率超過25%,而汽車企業能達到10%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而且,蘋果對“把鋼材變成汽車這種遠比人們想像要複雜的事一無所知”(通用汽車前CEO丹尼爾·埃克森語)。因此,汽車這個高投入、低收益的行業,不會對蘋果産生什麼吸引力。
説到投資回報和行業吸引力,蘋果大概會暗自發笑。當年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移動通訊巨頭統治手機市場的時候,它們也沒有把蘋果放在眼裏。彼時的手機市場競爭已白熱化,投資回報率被壓到10%以下,行業大都認為誰再加入進來,都無異作死。然而,蘋果卻硬闖進來,憑藉智慧手機異軍突起,將諾、摩等老牌手機製造商打個措手不及、落花流水,然後逐漸平定天下,完成一次載入史冊的革命。
沒有投資回報,那就創造投資回報;行業沒有吸引力,那就創造吸引力。這是蘋果最令人敬佩同時也讓同行或潛在同行恐懼的地方。蘋果的這種創造,與其説是市場生存的需求,不如説是對現實平庸的突破。有論者認為,蘋果選擇造車,很可能就是因為:它受夠了。它受夠了100多年來汽車界沒有實質性變化的庸碌表現,受夠了車企們一個個都陷入召回泥潭卻還能數以百萬計地賣車大賺特賺,也受夠了近幾年那些與蘋果有業務聯繫的車企的因循守舊和頤指氣使。庫克可能已經看不慣汽車界的各種亂象,心裏暗自決定:讓我來造汽車試試,一定比你們造得更好。
要是比庫克更孤傲的喬布斯現在還活著,大概在造車的路上走得會更遠、更大膽。早在iPod連個概念都還沒有的2000年,喬布斯第一眼見到美國國寶級發明家迪恩·卡門發明的那款著名的電力驅動的兩輪個人代步車Scooter時,便深深為之著迷,站在車上就不願意下來,並盛讚:“這東西之於汽車産業,就好像PC之於大型機,是翻天覆地的創新,我必須參與到其中!”儘管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喬布斯未能真正“參與”汽車製造,但可以肯定,他試圖為汽車界帶來“翻天覆地的創新”的夢想並沒有破滅,而是一直深埋心底。
可惜喬大俠走得太早,人們無從得知他頭腦中的iCar是個什麼樣子。不過,從庫克的表現看,他很有將iCar的夢想照進現實的勁頭。批准代號Titan的神秘項目,研發與汽車製造相關的機器人技術、金屬和材料技術;與汽車行業的一些行政主管和工程師秘密接觸;不斷招攬、挖角汽車人才等,這些動向都讓人産生蘋果造車的聯想。更重要的是,蘋果如果真想造車,它的確擁有這樣的實力。資金充沛,這沒的説,所謂“有錢任性”:缺設備?買!缺人才?買!缺技術?買……當然,蘋果絕非只趁錢的土豪,它不僅具有終端移動設備製造方面的經驗和優勢,還擁有由上千家蘋果專賣店構成的遍佈全球的銷售網路,以及在全球供應鏈實時管理方面豐富的經驗,這都可以成為蘋果建造屬於自己的汽車王國的基礎。
所以,如果哪天庫克開發佈會宣佈蘋果汽車上市,大家不必驚訝。唯一需要提醒的是,要買iCar,你得數數你有幾個腎。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