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三個第一”折射農區畜牧業變革

  • 發佈時間:2014-10-17 19:32:22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藍天白雲下,一排排標準化圈舍大門敞開,四週通透,門外的活動場周邊栽著柳樹、種著花草。一群群羊在圈舍內或活動場樹蔭下,悠閒地或站或臥。每棟圈舍都有醒目的綠色標誌,上面寫著:“中央財政現代農業肉羊生産項目”。

  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烏蘭圖克鎮新民村五組,富川養殖科技公司在這1018畝沙荒地上建起國家級現代化肉羊養殖示範園,公司自籌資金1.2億元,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項目投入1200萬元,目前存欄4萬隻,設計規模是存欄20萬隻、年出欄50萬隻。

  從2008年以來,在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項目引導帶動下,巴彥淖爾市推行肉羊標準化規模化養殖,開啟一場農區畜牧業的變革。

  截至去年底,全市肉羊飼養量達到1897萬隻,其中出欄1005萬隻,居內蒙古之首,並創下全國地級市中的“三個第一”:飼養量第一、常年育肥出欄量第一、四季均衡上市量第一,工廠化、規模化、品牌化、迴圈經濟建設也名列前茅。

  條件得天獨厚

  初秋的巴彥淖爾,遍野是玉米、向日葵,綠黃相間,生機盎然。

  這片大地位於內蒙古西部,黃河“幾”字彎上,這裡的河套平原是亞洲最大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全國三大灌區之一。全市現有耕地1100萬畝,是國家重要糧、油、糖、瓜果、蔬菜商品生産基地和優質牧草優勢生産區域,發展農區畜牧業的飼草料來源充足。

  這裡的農牧民有養羊傳統,從畜牧業取得的收入70%多來自養羊。這裡的羊能夠常年發情、四季出欄,大多兩年産三胎,比牧區的羊高産。前幾年,巴彥淖爾還培育出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肉羊品種——巴美肉羊,養殖效益高,適合農牧區舍飼半舍飼養殖。

  可以説,巴彥淖爾肉羊産業的發展條件是得天獨厚。但是,基礎設施簡陋、養殖觀念落後等,又嚴重制約著肉羊産業發展。

  在臨河區狼山鎮福增村六組,記者看到,幾乎家家戶戶的庭院都是羊圈,搭著簡易的棚子,有的用磚壘,有的只是扯起一塊篷布。

  在五原縣復興鎮民生村二組,張海軍過去養10來只母羊,土坯、木頭搭的羊圈不保暖,每年冬天羔羊凍死不少,最多時能有一半,人也跟著遭罪。

  復興鎮黨委書記劉永剛説,民生村二組養羊基礎好,幾乎家家戶戶養,但養殖標準不高,圈舍不齊備,死羔率、淘汰率比較高。

  三退三進上規模

  退出散養、退出庭院、退出村莊,進入小區、進入規模、進入市場迴圈。標準化規模養殖成為巴彥淖爾轉變畜牧業生産經營方式,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主攻方向。

  民生村二組去年依託中央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項目,協調銀行貸款,建起養殖小區,組建合作社。新建的85棟標準化棚圈,每棟造價1.4萬元—1.6萬元,財政補貼0.6萬元。

  張海軍建了5棟棚圈,都裝上攝像頭,冬天接羔時再也不用經常出來,羔羊也沒有凍死的。他買了200隻基礎母羊,以後還要增加。

  劉永剛説,標準化棚圈乾淨衛生整潔,保羔等飼養規範,技術好推廣,老百姓本身有需求、有基礎,財政資金一投入馬上就形成了規模。以前,民生村二組一年出欄七八千隻,去年冬天棚圈使用以來到今年7月底就已出欄8900隻。

  福增村六組成立的養殖專業合作社也按捺不住,正在村邊建養殖小區,總投資65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200萬元。合作社理事長楊有會説,建起養殖小區,環境污染、疫情等都好控制,以後還打算建冷庫和肉聯廠。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101個養羊專業村、77個養殖小區、86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

  同時,“專業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公司+農戶+合作社”等多種産業化經營模式,促使養殖規模不斷擴大。

  位於烏拉特前旗的谷林農業科技公司,採用了其他旗縣區已經成型的“放母收羔”模式。公司負責人張鈞介紹,公司把母羊提供給農戶養,一年回收一隻羔羊,由公司集中育肥,3年後母羊歸農戶所有。這一“戶繁場育”模式,解決了農戶資金缺乏的問題,也使公司有了穩定的羊源,而且在育肥環節能夠很好地控制羊的品質。

  讓龍頭高高昂起

  草原宏寶食品有限公司最早是搞肉羊屠宰,近幾年其産業鏈條每延伸一步,都得到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項目的支援。

  2008年,屠宰廠都在搶羊源,草原宏寶公司想建自己的肉羊繁育場,正好趕上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項目開始實施,申請到項目補助200萬元,佔總造價的近1/3,建起肉羊養殖基地,設計規模是年出欄6萬隻。接下來的兩年,又申請到項目補助600萬元,建起兩個較大規模的肉羊養殖基地。

  養殖基地建起來,羔羊又不夠,於是該公司決定建基礎母羊養殖小區,在未來3年內計劃投資3億元,建設60個養殖小區,每個小區存欄2500隻,形成年存欄15萬隻基礎母羊、出欄45萬隻羔羊的規模。今年,已為此申請項目補助1090萬元。

  該公司還要種草,形成全産業鏈。2008年,它的銷售收入是1億元,2013年達到4億元,目前已擁有存欄20萬隻、年出欄60萬隻的養殖能力,年屠宰分割60萬隻的生産加工能力。

  “巴美養殖·名羊天下”,大廣告牌矗立在五原縣巴美養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門前。公司董事長趙煥軍從2001年開始養羊,到現在投入了4.2億元,其中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項目補助有2000萬元,達到年出欄15萬隻能力,新建的屠宰廠年底達産後加工能力將達到15萬隻。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12家萬隻以上規模肉羊養殖企業、3個綜合示範園區、53家屠宰加工企業,年設計加工能力1200萬隻。

  新理念新氣息

  在國家級巴彥淖爾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關大樓,內蒙古羊畜産品交易中心已經運作,到9月底累計交易1260萬元,與120家交易商簽訂了入市交易合同。

  據介紹,這是國內第一家羊畜産品類大宗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臨河區財政為其注資3000萬元,預計今年交易額達到5000萬元,三五年內達到100億元,目標是要建成自治區乃至國內領先的肉羊産品電子交易平臺,形成全國性羊畜産品交易“巴彥淖爾指數”。

  隨著肉羊産業的發展,新的理念、現代氣息在巴彥淖爾不斷涌現。

  草原宏寶公司在準備上市,內蒙古河套農牧業技術研究院也在公司內掛牌成立,臨河區財政投入1600萬元扶持資金,力爭發展成為自治區肉羊産業發展的科技創新平臺。

  在巴美養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趙煥軍展示他的迴圈經濟模式。其核心是將草原的優質牧草與當地的農作物秸稈、油料粕、番茄渣等作為原料,加工成肉羊全混日糧,又將羊糞尿進行沼氣發電,補充園區用電,再把沼渣、沼液、羊糞與當地的腐殖酸、磷礦粉混合發酵,製成有機肥。

  趙煥軍説,這一模式將複製到烏蘭察布市化德縣,再造一個與目前規模相當的肉羊養殖基地。公司周圍的巴美湖已成為國家級濕地公園,還將建設國內第一個以羊産業、羊文化為核心的羊博園。

  選準撬動支點

  最早從臨河、五原開始,到今年巴彥淖爾所轄7個旗縣區都被列入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項目實施範圍,大力發展肉羊産業。從2008年到今年6月底,中央和自治區財政投入資金3.57億元,全市肉羊産業完成總投資14.3億元。

  財政作為項目牽頭部門,注重財政資金撬動支點選擇的科學性。在投入方式上,採取先建後補、民辦公助、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重點支援現代化示範養殖基地、標準化養殖小區和家庭牧場的棚圈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配套設施和改造。其中,已經累計安排943萬元專項獎勵資金,鼓勵大戶向規模化、工廠化、標準化模式發展,快速形成示範效應。

  同時,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儘量向肉羊産業傾斜。各級財政資金主要用於羊舍棚圈、儲料庫、儲草棚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施企業和養殖戶自籌資金用於防疫室、配種室、消毒室等配套設施建設,以及購買種羊、飼草料加工機械等。

  市、旗縣區兩級政府相繼出臺扶持規模化養殖的政策、獎勵辦法,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例如,巴彥淖爾市政府2011年出臺意見,提出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500萬元,以獎代補,支援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業發展。

  烏拉特前旗今年對肉羊雜交繁育園區每個補貼96萬元,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每個補貼35.6萬元。

  五原縣政府出臺意見,提出實施“四個一”工程,即培育一批肉羊養殖示範社示範戶、建設一個萬畝肉羊養殖園區、引進一個實力雄厚帶動作用明顯的加工企業和扶持組建一批肉羊專業合作社,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採取先建後補和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補貼和獎勵。

  目前,全市肉羊規模養殖比重達到65%以上,農牧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中來自肉羊産業的有1970元,30%以上耕地實現為養而種,農區秸稈及輔料轉化率達到90%。肉羊産業已經成為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巴彥淖爾市已制定2014年—2016年新增出欄1000萬隻肉羊的發展規劃,圍繞“擴量、提質、增效、綠色”,力爭形成完整的優質肉羊生産體系和肉羊標準化、産業化生産鏈條,建成全國最大的區域肉羊基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