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今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糧食生産全程機械化發展達到新高度,實施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護航糧食增産。
● 據新華社電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今年“三農”工作取得的成績,對做好2025年“三農”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這次重要會議部署了哪些重點任務?做好明年“三農”工作將如何發力?
穩産保供:
增強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2024年,我國糧食生産邁上新臺階,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
數據顯示,在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的基礎上,今年我國糧食産量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鐘鈺分析,從耕地看,今年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525.8萬畝,且耕地品質提升速度加快,農田基礎設施改造穩步推進,中央財政提高了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補助標準。從農業科技看,今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糧食生産全程機械化發展達到新高度,實施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護航糧食增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
“在糧食豐收的基礎上,此次會議強調堅決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意味著要以久久為功的定力,始終緊繃糧食安全這根弦,不因一時豐收而放鬆。”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朱晶表示,一方面要繼續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重點通過提高單産、推廣現代農業技術等措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另一方面要強化政策支援,提高補貼的精準性與指向性,切實保障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此次會議從耕地、科技、政策等多方面進行部署。
會議提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朱晶表示,要挖掘良種良機良法對提高單産的潛力,加快良種培育,推進農機裝備智慧化應用,增加研發投入,鼓勵産學研合作,培養專業人才,向科技要産量、要産能。
鐘鈺説,會議提出“啟動實施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産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這一創新舉措將更加有利於激勵糧食主産區重農抓糧,讓主産區抓糧得實惠、不吃虧,進一步激發地方發展糧食生産的積極性,同時有利於構建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的糧食安全格局,並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鄉村振興: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會議作出一系列部署,推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葉興慶表示,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有效路徑和方法,必須持之以恒、走深走實,把鄉村振興戰略細化為一項一項具體工作抓實抓到位,讓農民群眾可感可及、得到實惠。
葉興慶説,會議提出做好“土特産”文章,要提升鄉村産業發展水準,立足各地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多途徑增加農民收入。
會議提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院長黃季焜表示,要更好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在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同時,落實“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深化改革:
進一步激發動力活力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必須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本次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討論稿)》,並對全面落實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任務作出部署。
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2023年開始,農村第二輪土地承包相繼到期,今後5年是高峰期。當前,在安徽、湖南、廣西啟動了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整省試點。同時,各地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等蓬勃發展。
黃季焜説,會議明確“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試點”,這項部署將增強農民對土地承包權的安全感,激發農民長期保護和投資土地的積極性。2025年到2029年是政策實施的集中期,當前務必在做好試點示範與經驗總結的基礎上,有序推進各項工作。
發展鄉村産業,促進農民增收,會議明確要求“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專家表示,工商資本下鄉、鄉村産業發展,需要帶動農民而不是替代農民,應投資興辦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農産品加工、儲運、行銷等産業,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政策同帶動農戶增收掛鉤,讓農民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