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72%,網路零售額同比增長9.2%
挖掘産業優勢 推進鄉村振興(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建設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拓展農村電商等新興業態,發揮返鄉入鄉創業人群聯農帶農優勢……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依託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因地制宜選準産業發展的突破口,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形形色色的農副産品,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都是鄉村産業發展的獨特土壤。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2022年我國鄉村産業培育壯大,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新建40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200個農業産業強鎮,鄉村産業基礎進一步夯實,鄉村産業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在産業帶動、就業拉動下,去年全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133元、實際增長4.2%。
全環節升級、全價值提升、全産業融合……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依託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因地制宜選準産業發展的突破口,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産品優勢、産業優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補齊基礎短板
延長産業鏈條
春暖花開,江西省鷹潭市上清鎮上清村板栗種植基地,鄉親們正忙著清理雜草、施肥作業。“上清板栗個頭大,口感脆甜。”正在施農家肥的種植大戶童慶鋒介紹,目前他種植板栗260多畝,年産量超10萬斤。
據介紹,上清鎮板栗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累計帶動1200多戶農民增收,其中包括53戶脫貧戶。“當地的小板栗成長為大産業,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童慶鋒坦言,原先出村的路不好走,運輸時間長,加上沒有冷鏈物流車,好多板栗爛在半路上,損耗很大。加上板栗在11月份集中成熟,保鮮期很短,儲運壓力很大。
“政府積極協調,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童慶鋒介紹,近年來,上清鎮加快補齊道路、物流等基礎短板,不斷增加冷庫庫容,讓板栗“住”進了安全艙。隨著倉儲冷藏設備不斷完善,板栗銷售期從“一季賣”拓展到了“全年賣”。
基礎不斷夯實,鏈條持續延長。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糧食烘乾、農産品産地冷藏、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流通業”。2022年,我國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72%,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9.14萬億元、增長3.6%左右,支援各類經營主體建設1.6萬多個農産品産地冷藏保鮮設施。
延長農業産業鏈,農産品加工是關鍵。在江蘇省泗陽縣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每天都有一輛輛滿載食用菌的貨車,開往上海、北京等地。去年,華綠公司江蘇基地的7家菌菇工廠共銷售鮮菌菇約12.5萬噸。以佔地1平方公里的精深加工板塊為核心,當地持續開發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農産品,到2022年,累計10家以上企業入駐精深加工板塊。
“延鏈、補鏈、壯鏈、強鏈,是發展鄉村産業的主攻方向。”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産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認為,未來應當向前端延伸帶動農戶建設原料基地,向後端延伸建設物流行銷和服務網路,推動農産品加工業進一步向産地下沉,加工産能向縣域佈局。
應用前沿技術
拓展新興業態
“大家好,瞧瞧這剛摘下來的番茄,口感酸甜,營養豐富,現在下單,下午就能發貨咯……”手機這頭,主播邊品嘗、邊講解;螢幕那頭,消費者紛紛點讚下單。振東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黃傑能介紹,借助直播帶貨,這段時間特色農産品的日均發貨量達3000件,年産值預計達到500多萬元。
在黃傑能的家鄉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大部分農村地處偏遠山區,以往特色農産品一直面臨銷售難、價格低的困境。“把山裏的果子賣出去,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黃傑能説。
改變源自一根網線。最初,黃傑能在手機上做微商,有時一天純收入能有1000多元。嘗到甜頭後,他開始學習電商運營。公司一步步壯大,員工增加到現在的20多人,實現了芒果、番茄等特色農産品的網上銷售,助力田東農産品的銷量和價格都提高了不少。
當前,訂單農業、農村電商、視頻直播等農業新業態方興未艾,各類涉農電商超過3萬家。2022年,全國農産品網路零售額達5313.8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較2021年提升6.4個百分點,為農民增收創收、農村發展創新等提供了動力。
新技術促進新業態,新産業催生新融合。近年來,隨著文旅、康養等産業與農業的跨界融合,共用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也大量涌現。
融融春光裏,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杜堂村木蘭花鄉田園綜合體人氣正旺。據統計,綜合體建成開園以來,累計接待遊客38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5億元,帶動就業3000余人。杜堂村第一書記葛天才介紹,下一步,還將輻射帶動周邊村共同打造村景融合示範區,帶動更多鄉親共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休閒農莊、觀光農園、農家樂等達到30多萬家,年營業收入超過7000億元。“融合農文旅,做精做優鄉村休閒旅遊業,不斷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冰川説,突出綠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態田園底色、守住鄉土文化本色,推動鄉村休閒旅遊業高品質發展。
推動人才創新
積極聯農帶農
春意盎然,山東省金鄉縣高創農業科技示範園的連棟溫室大棚內,黃瓜、辣椒、茄子等長勢喜人。示範園負責人劉海方正給前來購苗的菜農介紹:“黃瓜苗嫁接到南瓜砧木上,種苗抗病力強,採摘期還會延長,産量也會提高。”
聚焦蔬菜育苗、精品採摘,建設高標準苗床及精品蔬菜種植、採摘體驗基地;發起標準化農業技術管理培訓教室,每年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達1300余人次,直接帶動周邊300余戶農民成為專業蔬菜種植戶……近些年,劉海方探索多種方式帶動鄉親致富。“未來我們計劃建設高標準的研學遊基地,通過植物認養、採摘休閒、研學體驗等方式,帶動更多鄉親分享農業增值效益。”劉海方告訴記者。
“鄉村産業振興要在聯農帶農上下功夫。”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鄉村振興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琦説,應當引導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等,發揮自身優勢,在帶動農戶、服務農戶中發展壯大自己,加快形成和農戶在産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目前全國每個脫貧縣都培育了2—3個特色主導産業,近3/4的脫貧人口與新型經營主體建立緊密利益聯結關係。
産業興、人氣旺。返鄉入鄉創業的各類人才,也是積極帶動農戶致富的力量之一。
今年是新農人陸文婷直播賣蜂蜜的第四年。大學畢業後,陸文婷被浙江省麗水市的生態環境吸引,和丈夫一起奔赴山區,創辦了綠谷土蜂專業合作社,走出了一條“蜂農+合作社+公司+蜂旅融合+銷售”的路子。在擁有眾多野生花卉資源的麗水,經過多年堅持,陸文婷養殖土蜂4000多群,建設蜂場30余個,遍佈蓮都區老竹畬族鎮周邊,帶動1360余戶農戶開展中蜂養殖、蜜源植物種植、蜂箱製作、土蜂蜜銷售等,戶均增收萬元以上。
“作為新農人,要用新的理念、技術,讓更多鄉親品嘗‘甜蜜的滋味’。”陸文婷表示,“我們計劃將直播帶貨擴展應用到更多農産品,帶動更多農戶共用數字紅利。”
據統計,2012年至2022年底,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數量累計達到1220萬人。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各類人才創業創新,鄉村産業發展動能不斷增強,帶動農村就業空間和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展。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