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5月26日訊 今日,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金融供給側改革與開放”在北京隆重召開。天津大學講席教授張維發表了主題為“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的演講,他表示,技術確實對金融運營模式和創新産生很多思路、工具,也就形成了今天所謂的金融科技。這些創新至少應該在客戶觸達、風險識別、風險控制方面幫助我們提高金融運作的效率。
以下為部分演講實錄:
剛才幾位領導和學者已經談了問題,特別霍書記談到,我們的金融創新有可能是一個雙刃劍。我們如果從另外一個視角來看;朱民老師更多從技術角度談了深刻的問題。如果從金融的角度來看,可以看成由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
現在我們看到很多魚龍混雜的問題,比如説P2P出了很多毛病,是不是真正在監管意義下原本定義的P2P呢?好多都不是。學者們也在談,有些金融創新打著創新的旗號,實質上做著更多風險的東西。因此我們作為研究者來講,就需要比較冷靜的考慮這樣的問題。
我們這些年來的研究有一個體會,這是我們金融運作的體系,處在中間的是我的金融機構,它們做五件事情,分成兩類,能夠決定它們的投資行為。決定了以後它的錢投到哪兒去,改變了經濟結構,以什麼形式投,改變了金融結構,賺了錢了,這些錢又通過客戶回到金融機構裏頭來,所以金融的運作大概是這個樣子的。如果對技術對金融創新有所幫助的話,至少應該在上面第一個市場的客戶觸達角度有用,現在看到了很多的用處。
第二,要擴展資訊來源,辨別對象風,所以無論是數據的基礎、技術的分析都有助於做這件事情。
第三,要對風險管理流程有所變革。利用了這樣一些新技術以後,這三個方面會反映深刻的變化。如果有助於這樣的東西,回到我們的初心,這樣的技術創新或者説金融科技就是非常有用的東西。如果我們摻雜了別的東西,就有可能損害金融的運作。
什麼是好體系?第一,能夠充分動員社會資金,客戶觸達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能夠把動員出來的錢,很好地用下去。
從本質上來説,金融無非是你看到一堆所謂的數據,你用一些方式加工它,最後得到你對風險的判斷,定價的判斷。過去我們可能有市場的數據,基本面的數據,讓人的腦子加工這件事情,就是傳統看到的情況。後來我們有了數學的模型,定量化的分析、技術。如今我們除了市場基本面,市場的數據之外,還有一些大數據。如果你用量化的技術再分析的時候,大家可以看看這大概就是屬於程式員的形象了,就不再是西裝革履的樣子了。未來有可能用機器智慧來加工這些東西,未來已經來了,現在差不多也是這個樣子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金融科技創新帶來的影響。
最後,技術確實對金融運營模式和創新産生很多思路、工具,也就形成了今天所謂的金融科技。這些創新至少應該在客戶觸達、風險識別、風險控制方面幫助我們提高金融運作的效率。我們覺得某種意義上這個大概是金融科技的某種試金石。當然對我們的教育也有很多挑戰,前面汪壽陽老師和朱民老師都講到了,我就不再重復了。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趙雅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