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數眾多的企業家中,蘇寧環球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桂平堪稱是“一專多元”的代表:他身兼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企業家聯誼會會長、民革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山博愛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會長、國際徽商交流協會會長等職,既以民營企業家的膽識與魄力成就了商業奇跡,又以民主精英的赤誠與襟懷踐行著“天下為公”的使命追求。
揚帆商海 謀定而後動
1976年,張桂平從東南大學建築系畢業後,選擇在南京市勘測設計院做一名公務員。
90年代,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過度,國家鼓勵公務員打破思維定勢、産業興國、産業報國,當時中央領導三次南巡,大家備受鼓舞,當年公務員辭職下海的有12萬、停薪留職的有1000萬。受時代風氣感召,張桂平也躍躍欲試,但因父母過世時他只有19歲,作為家中長子,一妹二弟的供養重任落在肩上,只能在做好本職的同時積蓄力量。
1987年,最小的弟弟開始工作,深思熟慮後,他辭掉南京市房地産管理局擔任科長一職,創辦蘇寧電器,經營當時老百姓家中最時髦的電視機、冰箱、空調的電器三大件兒,將一家無名小店,逐漸經營成將當時的國營電器“八大金剛”拋在後面的行業翹楚。
1992年,為激活市場經濟活力、滿足群眾對居住條件改善的要求,南京市政府頒發了《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福利分房”變“花錢買房”,土地和住房商品化時代開啟。有土建的專業背景、有地産管理的經驗,地産行業顯然更能讓張桂平一展所長,因此,他在1992年進軍地産行業,創建了蘇寧環球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如今,蘇寧環球集團已成為累計納稅115.04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萬多個的綜合性集團公司。
近些年來,給過熱的房地産市場“降溫”一直是黨中央和各級政府地産政策主調。雖然房地産是蘇寧環球的主業,但響應黨中央號召,2015年,集團開始戰略轉型。在不斷做大做強地産主業的同時,積極開拓多元化發展道路:文産、健康、金融、旅遊、農業、投資六大産業齊頭並進、蓬勃發展,已成為總資産近千億元的綜合性大型民營産業集團,位列“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前25名,“中國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第14名。
轉型初期較有聲色的是文産和健康領域。文産領域致力於産業鏈以及橫向資源整合協同,在影視、動漫、文化創意、文化藝術品金融、博物館運營等相關産業中,以內容和渠道為核心,發揮全産業鏈的集合效應,構建全新的文化産業生態體系,蘇寧環球集團以國際化格局整合全球優質文體資源,助力中國文化産業騰飛。
健康領域,蘇寧環球蘇亞醫美集團以戰略眼光加速中國健康醫療産業發展,與業界領先的峨山醫院、ID健康産業集團、哈佛醫學院等健康領域專業機構,在專業醫院、醫療美容、健康管理等方向達成深度合作,構建普惠民生,與人民“美好生活”密切相關的大健康未來。
縱觀張桂平的人生履歷,經歷了五次關鍵選擇:第一次,考大學,選擇建築行業;第二次,做公務員;第三次,辭去鐵飯碗,選擇下海經商,創辦蘇寧電器;第四次,選擇進軍房地産行業,創辦蘇寧環球;第五次,做出從地産向多元化業務轉型的戰略決策。
和同時代的許多企業家一樣,張桂平有文化、有遠見、有膽識,敢想敢幹是他們成為時代弄潮兒的成功因素。如果説他有何特別之處,可能在於他謀定而後動的穩健作風。他曾經説過:“我的性格是比較穩健的,所以做事也就比較穩健。蘇寧環球時刻都要保持一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這也是雖然很多公司都在轉型,而他所帶領的蘇寧環球卻更受期待的原因所在。
履責為民 積極參政議政
自2018年當選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以來,張桂平認真踐行一名政協委員的職責,密切聯繫群眾,了解和反映群眾的願望和要求,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會議和活動。及時通過會議和組織充分發表各種意見、參加討論國家大政方針和地方重大事務。3年中,向全國政協共遞交16份提案,具體情況如下:
2018年,向全國政協會議提交了5份提案,分別關注了設立全國民營企業精準扶貧專項基金、促進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支援非國有博物館(藝術館)發展、修改拍賣法、加強長江沿岸城市群協同發展等方面問題。
2019年,圍繞精準扶貧、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民營企業海外權益保障等問題,向大會提交了7份提案。
2020年5月21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拉開帷幕,中國正式進入了“兩會時間”。全國政協委員、蘇寧環球集團董事長張桂平帶來了4份提案,重點關注了精準扶貧“防返貧”、疫情後中小微企業救困緩壓和穩就業以及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規範自媒體運營等問題。
由於問題準、建議實,張桂平的提案受到包括中央電視臺、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在內的134家媒體平臺報道,網路點擊量近20億次,彰顯了全國政協委員的使命職責。
對於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政協委員、讓提案有品質,張桂平曾提到,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用心調研,走基層,進一線,與各方主體面對面交流,聽到他們的真實聲音,這樣才能“把情況摸準,把問題看清,把建議提實”。雖然作為企業的掌舵人,張桂平的日程已經非常擁擠,但只要是調研,他總要將其他事推一推。履職之後,他的調研活動非常密集,比如:2018年5月21日至22日,在蘇州參加“發展實體經濟,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專題調研活動。2019年3月8日,受公安部邀請參加公安部黨風政風警風監督員座談會。2019年5月5日至6日,參與民革“中醫藥管理體制改革”和“完善巡迴審判制度,推動司法體制改革”兩個課題的調研活動等等。
議政這一崗位,中國古已有之,如何做好議政工作,宋代司馬光在《諫院題名記》中寫道:“居是官者,當志其大,舍其細;先其急,後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意思是要時刻關注那些影響全局的大事、急事,並且以國家為己任,不為自己謀私利。張桂平正是一直以此為標桿來激勵自己的。
弘揚文化 傳承精神財富
人類創造了文化,享受著文化帶來的樂趣,文化反過來也能熏陶人、塑造人。雖然文化普遍滲透在風俗習慣、倫理道德、規章制度、法律政策之中,常常表現為某種“隱形”的因素,卻能對人産生深遠的影響。
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是每一位炎黃子孫的榮耀,更是責任。張桂平把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視為己任,出資在上海和南京組建了蘇寧藝術館和蘇寧博物館。
蘇寧藝術館的典藏近3000件藏品,匯集了唐、宋、元、明、清、近現代各時期代表人物的作品,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件。藏品以繪畫藝術為主體,涵蓋青銅、犀角雕、印石、沉香等多個品類。蘇寧藝術館開館大展名為“博古觀今 翰墨承緒”,重點遴選出了書畫作品285件、器物156件進行展示。
蘇寧博物館目前正在建設中,展陳面積超過8000平方米,旨在立足南京,輻射全國,力求打造成為中國非國有博物館的標桿。未來,蘇寧博物館將在江蘇省委省政府和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努力將自己打造成為江蘇省南京市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力爭成為南京優秀的歷史文化教育基地、南京文化創意産業孵化中心、南京文化藝術教育培訓中心及南京文化志願者服務中心等,真正做到服務大眾,造福於民。
弘揚傳統優秀文化之外,張桂平還是徽商文化的舉旗人,他曾感嘆道:“歷史上,徽商‘財自道生,利緣義取’,普遍具備著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通權達變的創新精神、重仁重義的誠信精神、以眾幫眾的團隊精神,有形的物質財富固然珍貴,但無形的精神財富更應倍加重視,因為它可以世代傳承,為我們創造物質財富提供不竭的源泉”。
歷經5年蘇皖兩省來回奔波後,張桂平親自牽頭並促成了江蘇省安徽商會的成立,並通過商會,組織推進項目和工作,在幫助(家鄉)安徽的發展同時,也給參與其中的企業提供了成長的契機。這其中既有張桂平對家鄉的徽商文化由衷地熱愛和推崇,也驗證了中國傳統商業文明對現代社會的不朽價值和魅力所在。
組建商會、親自踐行徽商文化之外,張桂平還把心得體會集結成著作出版,以期能利益更多人。
2016年出版的《21世紀儒商文化》(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07-01作者:張桂平,林鋒,王作言)在21世紀中國和平崛起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創造性地提出的一種嶄新商業文化理論。在注重理論原創的同時,不拘于一家之言,通過對專家學者的訪談以及企業案例部分,突出了理論的多樣化以及實踐的可操作性。
2018年出版的《中國企業家精神錄》(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01-01作者:張桂平,張傑,林鋒)則對中國的企業家精神進行了溯源。從先秦到晚清,中國的商業精神經歷了從輝煌到衰落的發展歷程。在鴉片戰爭以後,這一商業精神蛻變為現代企業家精神。本書對商人和企業家這個群體進行了文化剖析和精神寫照,記錄這個群體的崛起軌跡,以期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弘揚企業家精神。
《涌動的春潮-新時期商業文化探索文集》(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10,主編:張桂平)則濃縮了那個時期商業文化理論和實踐的最新成果,是當時商業文化探索的結晶。
熱心慈善 關注公益民生
作為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民營企業家,張桂平始終以“承擔社會責任,努力回饋社會”為己任,先後出資設立了“蘇寧環球愛心基金會”“江蘇省見義勇為基金會”“南京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南京市勞模幫扶基金”等專項基金,並在西藏、新疆、四川、江蘇蘇北、南京等地區捐建數十所希望中小學,幫助大批失學兒童重返課堂。近年來,向雲南旱災、玉樹地震、汶川地震、台灣風災等災區捐款達數千萬元,回饋社會捐資捐物總額逾6億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國文化背景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而對公益慈善事業的關注與投入,在蘇寧環球也是一種傳統、一種文化,是成功企業(家)應盡的責任。”
2016年,張桂平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江蘇省委員會。作為民革中央企業家聯誼會會長,張桂平多年來還跟隨民革、統戰系統深入廣西、貴州等地扶貧攻堅一線,為偏遠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有效促成了一批重大投資項目和投資意向,簽約金額共計約2500億元,實實在在地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解困奔小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張桂平立即發起倡議,第一時間向社會各界徵集防護物資採購渠道,累計向疫防一線捐贈了包括42.5萬隻防護口罩、77萬付醫用手套、1萬套專業防護服等防護用品,並向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捐贈電腦、電器、辦公用品、食品和飲用水等約350萬元的物資。同時,向中山博愛基金會捐款1330萬元用於疫情防控。在張桂平的積極引領下,各地民革黨員企業家紛紛響應,目前捐款捐物總額已達5.6億余元。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