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23年扶貧攻堅,作為我國惟一設在極貧地區的改革試驗區——貴州畢節試驗區舊貌換新顏。陳林攝
本版導讀
貧困,一個深深困擾人類發展的頑疾,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
最近十年,中國的農村貧困人口,已經從2000年底的9422萬人,減少到2010年底的2688萬人。聯合國發佈的減貧統計數據表明,世界減貧數量的70-80%是中國完成的。中國是第一個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的國家。
在中國向貧困發起的攻堅戰中,作為我國惟一設在極貧地區的改革試驗區——貴州畢節試驗區成就斐然,獨樹一幟。持續23年的畢節扶貧試驗,引起了世界各國扶貧專家的極大興趣。
畢節試驗區走過了怎樣的扶貧道路?何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反貧困樣板?在中國新的十年扶貧攻堅戰打響之際,本報記者深入畢節試驗區,探究“畢節模式”的歷史脈絡與發展軌跡。請看本報記者發自畢節試驗區的扶貧報告——
地處烏蒙山腹地的貴州省畢節地區,山海蒼莽,峽深流急。一句“烏蒙磅薄走泥丸”,道盡了這裡的滄桑與風情。
多年來,綿延的大山就像一把大鎖,遏制著畢節發展的腳步,使其成為我國西南貧困帶的核心區域。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更是讓聯合國有關機構將畢節劃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
窮則思變。面對經濟貧困、生態惡化、人口膨脹三大難題,畢節人以絕處求生的勇氣,在“中國最窮改革試驗區”中奮力探索,催生了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的“畢節模式”,創造了扶貧攻堅的奇跡。
初冬時節,記者沿著蜿蜒山路,驅車進入山高谷深的畢節大地,路途間滿目青山綠水,一座座小青瓦、低墻裙、雕花窗的黔西北民居錯落有致,一條條鐵路、高速公路在飛速延伸:一幅畢節試驗區扶貧攻堅,科學發展的壯麗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