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渝中城市管理新時代繡出“母城”新氣象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0-21 16:23:42 編輯:李柯佑

漫步中興路賞四季絢爛的三角梅,沿牛滴路看蜿蜒而去的花帶一路相送,在半山崖線步道感受紅墻黛瓦樹影悠悠,乘著“開往春天的列車”與李子壩的美人梅親密合影……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在渝中,園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園。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慶市渝中區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精細化、智慧化、人性化”“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工作要求,多措並舉、建管並重,聚焦老城區、建成區特點,堅持以人為本,突出以建促管、精管細管、智慧賦能,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一幅“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畫卷在渝中徐徐展開。

渝中城市管理新時代10年:完成虎頭岩公園、山城巷步道綠化、李子壩軌道穿樓周邊綠化等49個坡坎崖綠化美化項目,嘉濱路、長濱路沿線等23個綠化品質提升項目,新(改)建面積約45.4萬平方米;2021年到2022年一年多的時間,完成潘家溝等6座固定公廁、九坑子輕軌站出口等3座移動公廁建設,以及10座“勞動者港灣”建設;全區廚余垃圾分出率29.3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0%以上。

image.png

增花添彩 扮靚“母城”顏值

藍天白雲,春風和煦,趁著太陽還沒下山,居民吳紅武跟老伴如往常一樣從化龍橋家中出發,説説笑笑的功夫就到了紅岩公園,爬健身步道,在半山腰上眺望美景,成為了吳紅武夫婦閒暇生活的日常。

“我們住在化龍橋好多年了,可以説是親眼見證了這裡的改變。以前這裡是一條水溝,另一面是荒坡,亂七八糟,別説遛彎,路過都覺得糟心。”吳紅武指著煥然一新的紅岩公園,滿意地説道,“政府把公園建在了我們家門口,很貼心!現在的紅岩公園很漂亮,我跟老伴每天都要來逛一圈!”

修葺如舊的新華日報總館舊址、大片紫色的鼠尾草花海、兒童遊樂園、覆土建築風格的林下吧臺應有盡有,集紅岩文化、休閒、娛樂、健身為一體的紅岩公園豐富了群眾的娛樂生活,也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

城市公園建設不僅反映了城市發展理念的提升,也是一座城市的宜居標簽。十年來,渝中區統籌推進山地公園、社區體育公園等公園體系建設,新建紅岩公園、民樂村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曾家岩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李子壩正街口袋公園等,改建鵝嶺、佛圖關、戴家巷崖壁等公園,提檔升級大坪遊園,打造城市“綠肺”,一個個城市便民公園、口袋公園,建在了群眾家門口,讓逛公園成為渝中居民再“尋常”不過的耍事兒。

為實現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美好城市景象,渝中區一方面有效治理有礙城市面容的“斑禿”,于土坡造景,化荒蕪為神奇,因地制宜地完成虎頭岩公園、山城巷步道綠化、李子壩軌道穿樓周邊綠化等49個坡坎崖綠化美化項目和嘉濱路、長濱路沿線等23個綠化品質提升項目,新(改)建面積約45.4萬平方米。

另一方面渝中區深入挖掘邊角地、空白地塊的潛能,引入豐富的苗木、花卉品種,增花添色、添彩,在街頭綠地打造“花境”景觀“還原”自然之美,同時對城市主幹道轉盤、節點、中分帶和周邊小遊園等街頭綠地進行提檔升級,形成疏朗通透、錯落有致、色彩相宜、四季成景的城市綠化景觀,隨處可見的景觀小品,仿佛使人置身於“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麗畫卷。

“我走路上下班,看到路邊這些五顏六色的花花草草,心情格外舒暢!希望身邊的‘小公園’‘微景觀’越來越多,讓我們的環境越來越美!”市民張文靜指著上清寺人民路斜坡的五彩“花境”滿意地説道。

補齊短板 激發老城活力

“來虎頭岩公園鍛鍊,現在我不會為上廁所這個問題發愁了。”居民楊小芬是一位肢體殘疾人,堅持恢復性鍛鍊的她每天都要來虎頭岩公園散步,到虎頭岩公廁如廁對她來説並不麻煩,她説道,這座公廁有很多設施都是為行動不方便的人群量身定做的,從專用無障礙坡道到第三衛生間,便利的設施設備讓她讚不絕口。

楊小芬所説的公廁位於虎頭岩公園大門,這座公廁不僅設置無障礙設施,還將智慧成果融入其中,公廁環境感測器、人流量計數器、刷臉取紙機、新風設備與噴香控制器、廁位佔用狀態指示等智慧化設備功能齊全,環境整潔,市民如廁更方便。

“廁所革命”的提檔升級改造,連接著大民生,彰顯著城市溫度,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民生水準持續升級的一個縮影。背街小巷亮起路燈,人行天橋安了扶梯,坑洼的人行道變得平坦,智慧電燈桿現身街頭……從城市的“面子”到“裏子”,十年來,渝中區堅持以城市有機更新為抓手,以服務民生改善為主線,以建促管、完善設施補短板,著力提升城市發展軟環境,切實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城市的各個脈絡發生了許多有深度、有品質的變化。

僅從2021年到2022年一年多的時間內,渝中區立足便民利民,完成潘家溝等6座固定公廁、九坑子輕軌站出口等3座移動公廁建設,以及10座“勞動者港灣”建設;聚焦消除隱患,完成和平路等11條車行道改造13.63公里,朝天門廣場—南區路—袁家崗(H1)等14條人行道提升50公里,修復整治嘉濱路、中山四路等病害管網3.6公里,改造菜園壩等3座泵站;突出格構美化,完成八一、向陽、虎頭岩隧道口及周邊環境提升,以及大禮堂等7座下穿道和觀音岩等5座天橋提檔升級。

設施更便民、功能更完善、文化更凸顯,老街舊巷“換新顏”,城市有底氣、有溫度,既增加了百姓生活的幸福感,也是提升渝中人居環境和城市品質的重要一環。

image.png

精管細管 繡出城市新貌

“人行道上小攤小販不再佔道經營,墻上的牛皮癬沒有了,到處都清清爽爽、乾乾淨淨,散步的心情都好起來了。”家住渝中區七星崗街道蔡家石堡25號的老居民朱德福對渝中的環境變化不吝讚美。

如今,一把掃帚掃遍大街小巷已成輔力,各類環衛保潔設備陸續登場,成為城市高效保潔的主力軍。背負式吹風機可以替代人工對清掃不到的垃圾開展吹掃;小型路面養護車,具有高水壓功能,對於路面油污和“牛皮癬”有奇效;小型廂體式垃圾收運車輕鬆駛入背街小巷,有效提升垃圾收運效率……渝中區一邊強化社區環境衛生管理,一邊開展“全民動手”“週末大掃除”等志願活動,多措並舉整治環境衛生,擦亮城市“底色”。

“垃圾分類其實就是舉手之勞的事,要做好這件‘小事’,最主要的是要養成好的分類習慣!”家住鋼院小區9棟的居民艾遠菊堅持垃圾分類兩年多,她説道,像她一樣自覺、主動進行垃圾分類的居民,在大溪溝街道雙鋼路社區的鋼院小區裏佔大多數,生活垃圾分類早已習慣成自然,在大家的努力下,社區環境肉眼可見地變好了,鋼院小區還獲評2021“重慶市垃圾分類時尚小區”。

生活垃圾分類不僅是新風尚,更是推進綠色發展的一道必答題。為此,渝中區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加強設施建設、宣傳動員、執法檢查、長效監管等措施,全面開展垃圾分類“落實責任”“擺放整齊”“分到位和投準確”“規範運輸”四大專項行動,深入推進示範片區建設。截至目前,全區廚余垃圾分出率29.3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0%以上,生活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環保氛圍蔚然成風。

擇一城,終一事,城市管理道阻且長。渝中區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建成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新範例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系統治理、權責一致”的原則,不斷深化城市管理改革創新,讓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在“基礎設施提級擴能、城市功能完善更新、綠色生態城區建設、城市‘智’理能力提升”四個方面全面發力,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管在關鍵時,努力探索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晏艷輝/文 王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