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正陽工業園區:工業強城主戰場 經濟騰飛起航地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0-17 17:06:27 編輯:珍珍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工業強則城市強。一直以來,工業以其獨特的功能優勢,成為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晚秋時節,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穿過薄霧,黔江高新區(正陽工業園區)的各條幹線、各大廠區、生産車間內,早已人流涌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三磊玻纖車間內,機器轟鳴,生産忙碌,投入全線生産後,有望成為行業內世界前五;京宏源廠房內,投産已兩個月的10萬噸再生鋁項目正在加大馬力生産,拉開了交通工具零部件、建築材料輕量化産業園快步建設的序幕;絲綢廠車間裏,技術工人正操縱著各種機器“抽絲剝繭”,絲製品遠銷海外;衡生膠囊生産車間的自動化流水線上,日産上萬粒的空心膠囊供不應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現場,正在進行最後的掃尾工程施工,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序幕即將拉開……

這裡,是重慶黔江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是黔江“工業強城”之路的主戰場,也是黔江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陣地和經濟騰飛起航的地方。

image.png

△黔江區三磊玻纖有限公司,機器人在轉運玻纖産品。

一組數據  五大成效

“十三五”以來,正陽工業園區管委會認真落實黔江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以提速創建市級高新區為引領,搶抓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區兩群”等重大戰略機遇,克難攻堅,奮發圖強,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總産值、累計實現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同比顯著提升;累計新增就業崗位1800余個;園區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達42家,工業經濟運作穩健。

圍繞“建設具有區域輻射帶動力的特色産業發展集聚區”的目標,全力打造“三大百億級産業”,累計完成投資181.34億元,建成投産高性能玻璃纖維等一批重點項目,擁有各類工業企業140余家。工業發展基礎更加夯實,産業結構逐步優化。

累計培育科技型企業42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1家,位居渝東南首位。建成新材料、繭絲綢兩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建成科瑞南海、神斧錦泰化工等5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成功培育黔江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等5家國家級“雙創平臺”;開展“産學研”協同創新,擁有專業研發機構33個,科技服務機構55個;發明專利110件,高新技術産品52項。

建成工業廠房約50萬平方米,當前園區建成區面積達14平方公里。在正陽、青杠、馮家片區和物流基地錯位佈局“3+2”主導産業。建成桐鄉絲綢工業園、渝東南電商産業微企孵化園等特色“園中園”;大力推進建設“重慶高新區·黔江産業合作示範園”;與山東日照共建“交通工具零部件、建築材料輕量化産業園”。

在要素保障方面,完成220千伏變電站增容改造,新建或改建110千伏變電站3座,35千伏變電站6座。實施渝東南天然氣長輸管線等燃氣基礎設施建設,武陵山天然氣管道、渝東南天然氣儲備調峰中心建成投用。

image.png

△衡生藥用膠囊有限公司,工人在生産藥用膠囊。

一個新區  萬眾齊心

作為國、市定位的武陵山片區中心城市之一和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創建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是黔江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佈局。

2018年,黔江區以正陽工業園區為基礎,正式啟動市級高新區創建工作。

民之所向,使命必達。為確保創建成功,黔江區成立了市級高新區創建指揮部,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指揮長,5位區領導任副指揮長,區級相關部門協同聯動,統籌推進。編制規劃、印發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制定科技創新扶持政策……一時間,黔江上下舉全區之力,掀起創建市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高潮。

4年來,科技投入逐年提升。30余家企業與市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開展了技術合作,為全區産業發展提供了強勁的科技支援。2021年初,高新區創建各項指標基本達標。

重慶市委五屆十次全會後,創建工作進入衝刺階段。2021年10月29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復設立重慶黔江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這標誌著渝東南首個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落戶黔江,也預示著舉全區之力奮戰4年的高新區創建工作終得圓滿。

正陽工業園區成功創建為黔江高新區後,在立足傳統工業園區發展主導産業、做大經濟總量、做優稅收、帶動就業的同時,更加突出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型企業培育,推動産業轉型升級,邁出了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一步。

image.png

△重慶耀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産銷往海外的電子産品。

一“鏈長制” 合力推進

黔江區第五次黨代會上,黔江區委書記徐江提出,舉全區之力、匯全民之智,推動文旅美城、集散興城、工業強城、開放活城“四城建設”,並提出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上臺階的目標。“四城建設”中,“工業強城”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是黔江區構建區域輻射和帶動力的重要體現。

2022年6月27日,重慶三磊玻纖股份有限公司50萬噸高性能玻璃纖維生産基地S02線正式點火運作。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和市工商聯,黔江區委、區政府,浙江省蘭溪市相關領導,南京玻璃纖維複合材料研究院以及眾多玻纖行業企業代表到場,見證了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據悉,“三磊玻纖”將於2024年前建成年産30萬噸的第三、第四條玻璃纖維生産線。屆時,年産能將提升到50萬噸,實現利潤8-10億元,稅收3-5億元。

玻纖産業是黔江高新區新材料産業的兩大核心支柱之一,而新材料産業與捲煙及配套、消費品加工業共同構成了黔江區的“三大百億級”産業集群。近年來,不僅在玻纖領域,在食品、藥品等多個領域,都涌現出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並轉化了一批重大的技術成果,為黔江高新區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2022年,黔江高新區緊緊圍繞“高新區三年行動計劃”,抓住與重慶高新區對口協同發展、魯渝協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契機,以開放創新為根本動力,以優化管理體制機制為根本保障,以打造交通工具零部件及建築材料輕量化産業園、創建骨幹冷鏈物流基地等為重要抓手,聚焦“三大百億級産業”以及生物醫藥、新能源産業,明確主攻方向,集中資源要素“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實現産業集鏈成群,走穩走實高品質發展步伐。

當前,黔江區重點推進八大産業鏈。其中,製造業環節均在黔江高新區。重點推進的玻纖、鋁加工兩大産業鏈,2022年來成效喜人。

玻纖複合材料産業鏈建設有序推進。作為“鏈主”,“三磊玻纖”的一期二線投産後將實現年産玻纖20萬噸,年産值可達13-15億元;長沙爭明新型材料項目與黔江區人民政府簽訂了投資約20億元的框架協議,年産500萬米新型管材項目、年産5000噸玻纖砂輪網格布項目也已入駐園區,年內可開工建設。據悉,玻纖産業鏈將形成“1家鏈主+10家上中下游企業”格局;鋁材料産業鏈務實推進,作為“鏈主”,京宏源鋁業産銷兩旺,鋁産業鏈環保前置條件有序推進解決;年産10萬噸再生鋁、年處置5萬噸鋁灰鋁渣項目入駐園區。再生鋁項目于2022年8月投産,預計年底達到滿産;交通工具輕量化産業原材料基地項目即將入駐園區。鏈上企業中雄鋁業、鋁晟新材料年內可成功培育為規上企業。

黔江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工業強城”建設,在實行“鏈長制”,以産業鏈思維聚焦發展重點産業的同時,著力將目光深度聚焦于高新區的建設發展上,既抓當前,也謀長遠。區委書記徐江、區長周恩海先後專題研究高新區體制機制、産業發展等工作,為“工業強城”建設注入了“強心針”。

如今,新一代園區人正乘勢而進,以敢拼敢闖的精神狀態,改革開放的思維理念,“二次創業”的果敢決心,勇於擔當的責任意識,強力推進“工業強城”建設。

image.png

△黔江區三磊玻纖有限公司,機器人在轉運玻纖産品。

一張藍圖  擘畫未來

未來五年是黔江區提升綜合實力、深化城鄉融合、集聚開放活力、創造美好生活、加快建設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高水準打造“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至關重要的五年。在黔江區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區長周恩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描繪了未來五年發展藍圖:彰顯“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形象功能,做實中心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兩翼”支撐,提升宜居宜業宜遊“三宜”水準,推動文旅美城、集散興城、工業強城、開放活城“四城”建設邁上更高臺階。

2022年黔江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後五年,要打造120億元級捲煙及配套、100億元級消費品、100億元級新材料、50億元級生物醫藥、30億元級新能源産業集群,實現工業總産值400億元以上。

建設市級高新區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4年,高新區建設要駛入快車道。二、三産業産值達到85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達70家以上,專業研發機構和科技服務機構達105家以上,高新區研發投入強度保持3.2%以上,成為全市“以認促建”建設市級高新區的樣板。

每一組數字,都代表了黔江意氣風發邁向工業強城之路的堅定信念;每一個目標,都是黔江50萬土家苗漢兒女追求夢想的“強心針”!藍圖繪就,向深而行;工業強城,已然起航。黔江,前程似錦,將來可期!(王倣/文   楊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