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加強綠色金融建設 優化金融營商環境

來源:華龍網 時間:2022-08-04 10:27:59 編輯:珍珍

8月3日,據重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消息,近年來重慶不斷加強綠色金融建設,完善綠色項目評價標準、核算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內控管理和資訊披露、建立激勵約束措施,持續優化金融營商環境。2022年5月末,全市綠色貸款增速超40%,綠色信貸佔總貸款餘額比重約10%,較年初增加近1個百分點,轄內30余家銀行保險機構推出各類綠色金融産品150餘款。

》》完善綠色項目評價核算體系

據了解,2021年以來,重慶完善各領域的評價政策或評估細則,不斷健全綠色項目評價標準、核算體系,按照“可操作”“可計算”“可驗證”“可披露”“可報告”原則,啟動項目碳賬戶監測機制建設,指導金融機構建立起綠色項目環境效益測算體系,在建築、交通、工業、農林等重點領域推廣應用,著力破除製造、建築、交通、農林等行業的綠色項目“識別難、評估難”。

其中,市發展改革委制定了重慶市綠色項目(企業)評價標準,完善了碳績效核算方法,為推動碳減排支援工具落地奠定了堅實基礎;市住房城鄉建委印發中西部首個綠色金融與綠色建築協同發展工作方案,創新推動綠色金融支援建築産業綠色化發展;市生態環境局制定了碳排放權抵(質)押貸款管理指南和重慶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

》》健全綠色金融管理制度流程

重慶轄內金融機構通過建立健全差異化的綠色授信管理政策和制度流程,實現了對綠色信貸業務和風險的全流程管理,綠色金融的內控管理機制不斷完善。

目前,重慶農商行成為全國首家採納“赤道原則”的農村商業銀行和中西部首家“赤道銀行”;重慶銀行成為全國第7家“赤道銀行”,主動研究並探索實施歐盟可持續金融分類標準;重慶三峽銀行已簽署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加入“負責任銀行原則”國際綠色金融自律組織。同時,上述3家法人銀行還設立了綠色金融委員會、綠色金融發展領導小組等領導協調機制,持續提升綠色金融的專業服務和管理能力。

》》構建綠色金融激勵約束體系

為進一步激勵轄內金融機構建立有利於綠色金融創新的工作機制,增強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內生動力,重慶加大綠色金融考核激勵,引導轄內金融機構合理設置綠色金融考評指標。

其中,重慶農商行、重慶銀行等地方法人銀行對綠色信貸業務實施降低經濟資本佔用成本、提高KPI考核系數、定向下調FTP價格、對綠色項目實行利率優惠、設置專項獎勵等政策激勵措施。建行重慶市分行、興業銀行重慶分行等採取提升綠色金融在KPI考核中的權重、推出綠色金融綜合評價、利潤返還、專項績效獎勵等傾斜政策。安誠財險公司設立了綠色保險産品開發綠色通道,制定了向綠色保險産品傾斜的銷售費用政策。

名詞解釋:

赤道原則是參照國際金融公司(IFC)的可持續發展政策與指南建立的一套自願性金融行業基準,旨在判斷、評估和管理項目融資中環境和社會風險,倡導金融機構對項目融資中的環境和社會問題盡到審慎性核查義務。"赤道銀行",是指已宣佈在項目融資中採納赤道原則的銀行。(記者   吳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