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開遍巴渝】南岸區:文明符號融入街區景觀

發佈時間:2022-03-24 17:10:27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珍珍
“這些配電箱以前光禿禿、臟兮兮的,現在變得既好看又有文化氣息。”家住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衛國路附近的居民趙春芳對此變化感受很明顯。兩年來周邊環境有了明顯變化,往日不易察覺的配電箱,也不知何時被繪上了色彩鮮艷的圖案,還寫上了“民主”“和諧”“敬業”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既美化環境又提振精氣神。

3月22日,重慶日報記者來到南岸區,發現除了衛國路,南濱路、煙雨路、四海路等眾多地段的戶外箱體都進行了美化。南岸區委文明辦主任羅先鋒介紹説,自2018年起,南岸區通過實施戶外箱體美化工程,已為電力、通信、有線電視等相關單位的3100多個箱體實施了“美顏”處理。工程實施前,這些箱體普遍表面臟亂、銹蝕,還有亂涂、亂畫、亂張貼痕跡。”羅先鋒説,“經過‘美顏’後,箱體成了文明符號,並融入了城市肌理。”

事實上,這樣的文明符號在南岸區還有很多。茶園奧園廣場、悅地購物中心的戶外大屏上,常年播放著文明公益廣告;廣黔路四公里農貿市場、長生橋鎮桃花大道、軌道環線彈子石站二號出口等地,修建了文明宣傳文化墻……“我們結合轄區不同區域的特點,廣泛營造文明宣傳氛圍,將文明符號融入街區景觀。”羅先鋒表示,這些文明符號“接地氣”,百姓看得到、聽得懂、記得住,入腦入心。

“另一方面,文明不僅僅是扮靚環境,更能助推城市治理。我們提倡用文明的方式化解一些不文明的行為。”羅先鋒説。

桃花大道是長生橋鎮一條東西走向的主幹道。因當初設計原因,桃花大道靠近世紀花園小區一側的人行道寬度不足1米。

人行道上方是一片荒坡,附近的居民喜歡在坡上種菜,以致不時有泥土碎石滾落人行道上。

人行道太過狹窄,行人為躲避滾落泥石就只能在馬路上行走,又造成了人車爭道的局面。

為徹底解決該問題,南岸區將桃花大道提檔升級納入全區“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中,通過拓寬人行道、栽種綠植讓荒坡變綠地、修建300米長文化宣傳墻等措施,徹底解決了人車爭道的問題。“既美化了環境,又根除了安全隱患,桃花大道現在成了一道‘文明的風景線’。”羅先鋒説。(崔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