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部分老舊社區改造持續推進 老社區“變臉”換上新顏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3-24 10:58:08 編輯:妙笛

“這個停車樓省去了我很多麻煩,今後我再也不用擔心停車的問題了。”家住重慶九龍坡區白馬凼社區的居民陳明武開心地告訴筆者。

“真希望社區能煥然一新,讓那些離開的鄰居重新回來!”家住重慶兩江新區人和街道邢家橋社區的居民周小容對社區改造後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隨著重慶部分老舊社區改造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老社區“變臉”換上了新面孔。環境的改變,不僅讓居民們心情變得越來越好,城市面貌也得以極大提升。

image.png

機械停車樓。吉家麟  攝

現在好停車了

近日,家住九龍坡區的市民范永根向筆者反映,稱他在經過九龍坡區白馬凼社區時,發現了一個構造很“奇怪”的停車樓。筆者順著楊先生的指引,來到了白馬凼社區,只見該停車樓修建在社區活動中心附近,鏤空狀的停車樓上,車輛一層層整齊排列著,看上去有些“魔幻”。

3分鐘就能完成停取車

這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停車樓?

據該停車樓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重慶市首個小微停車場建設試點項目——白馬凼老舊小區機械停車樓,去年12月才正式投用。

停車樓有7層,共36個車位,佔地僅128平方米,運作主要依靠機械設備自動化運作,3分鐘就能完成停取車。建造該停車樓屬老舊社區改造項目,共花費200萬元左右。

筆者在現場看到,駕駛員只需將車輛停放到停車樓底部空位,管理員便會按下操作按鈕,隨後在機械傳送裝置驅動下,車輛便會迴圈垂直向上自動入庫。同時,剩餘空車位也會自動下降到第一層待車主停放。而取車時,車主只需按下操作按鈕,車輛便會自動降到一樓,完成取車。

另外,停車樓有防噪音設施,避免對相鄰建築物通風、採光、日照等造成影響,符合城市景觀要求。

停車難問題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焦點,尤其在老舊社區,停車難、停車亂等現象更為突出。而白馬凼老舊小區機械停車樓的修建,是解決停車問題的一次探索、嘗試和創新。

從停6輛車到停36輛車

據了解,白馬凼社區已有35年曆史,是典型老舊社區。修建初期,該社區沒有修建停車位,也沒有規劃停車場空間,因此居民停車一直是老大難問題。此前,不少居民在樓與樓之間停車,由於間距窄,常造成擁堵。

為解決問題,社區工作人員去年挨家挨戶到府做前期調研,實地了解居民需求。最終,社區決定修建小微機械停車樓。停車樓不僅佔地面積小,還科學利用了樓層空間,使得原本128平方米、只能停6個車的區域,如今能停36輛車。

“這個停車樓省去了我很多麻煩!”居民陳明武表示,以前自己下班回家停車,經常會遇到停車一位難求的情況,“今後,再也不用擔心停車的問題了。”

未來更漂亮了

近日,家住兩江新區人和街道邢家橋社區的居民向社區工作人員反映,稱社區已有20年左右歷史,如今問題多多:墻面墻皮脫落,影響社區美觀、管線雜亂、頂樓普遍漏水……

“真希望社區能煥然一新,讓那些離開的鄰居重新回來!”社區居民周小容對筆者説,社區居民希望小區進行改造的願望非常強烈,尤其是老年人,在這兒住習慣了,都不願離開,希望家園煥然一新,能繼續居住在這裡。

不少居民搬離社區

周小容今年66歲,社區修建至今,她就一直居住在這裡。在她的眼裏,社區就像一個大家庭,人情味非常濃烈。不過,隨著年月增長,原本和諧美好的家園慢慢出現了各種問題。例如:經常有居民家裏漏水,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浮現出來。因此,不少老鄰居也慢慢搬離了這裡。

面對這樣的情況,邢家橋社區決定通過努力,讓這個老家園煥然一新。據人和街道社區黨委書記謝蘭介紹,針對居民的訴求,社區前期多次入戶了解社情民意,據此提出了整改方案。經多次磋商,3月17日,改造方案正式進入施工階段。

用鄉愁吸引居民回家

改造包括對社區門面、居民樓、綠化、基礎設施等多方面的改造。

例如,針對樓棟外立面老化脫落問題,將重做屋面防水,重做外墻。還將統一更換合金中空玻璃門窗和鋁板雨棚,調整空調外機位置,增加空調外機罩,對防盜網進行翻新及開孔處理等。此外,為打造更好的人居環境,還將對破敗的路面、綠化進行整改,增添垂直綠化、部分開花植株等。

值得一提的是,改造還將社區文化納入了進來。社區已公開徵集了一些相關老照片,並走訪老居民回憶社區曾經的樣子,通過原創畫作的模式,將社區以前的面貌、文化展現出來,喚起搬離的居民的鄉愁,吸引他們搬回來,和曾經的朋友“再續前緣”!

“我們對社區的這次改造,充滿了期待!”周小容説。(范聖卿、吉家麟/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