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蒲呂街道:土地宜機化改造推進優質糧油産業高産高效

發佈時間:2022-03-24 17:14:39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李柯佑

image.png
土地宜機化改造後種上的菜玉米。趙武強攝

3月23日上午,在重慶銅梁區蒲呂街道新聯村2社楊家橋田壩子裏,兩台挖掘機正在揮動鐵臂加固田壁,一台中型旋耕機來回作業平整水面,10多位工匠有的鋪設抽水管道,有的修砌田間作業便道,山村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站在高處遠望,改造後的大塊水田連成一片,綜橫交錯的水泥産業路分步其間,田間地頭閃動著村民忙碌春耕的身影。

“這一壩水田過去比較零散,經過宜機化改造後把小田規整為了大田,薄田加厚成了厚田,加上産業道路和田間作業便道、灌溉溝渠的配套,為機械化耕作創造了條件。”正在查看春耕生産的街道産業中心負責人張玲説,目前,這片涉及新聯、善心兩個村千余畝水田將在最近幾天展開機播,並且是通過企業、村集體和村民三位一體的方式進行經營。

筆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張玲所説的三位一體經營方式,是蒲呂街道引進龍裕國有公司參與土地經營的創新舉措。村裏將宜機化改造後的土地與龍裕公司合作,由龍裕公司負責耕种經營,産生的經濟效益按照兩個三、三、四的比例進行分配。

筆者在新聯村與龍裕公司簽訂的協議中看到,村民土地按照每畝500元收取土地租金。龍裕公司以每畝800斤稻穀為標準,超産部分按照公司、村集體、村民40%、30%、30%比例分配,公司加工後産生的利潤也將按照40%、30%、30%的比例分配。這樣,農民通過土地入股後3次分紅,利益得到了最大保證,而村集體也有較好的收益。

據街道産業服務中心幹部李貴倫介紹,這片區域是街道規劃的優質糧油區,通過宜機化整治創造了高産高效的條件,龍裕公司在生産中實行全程機械化耕種,化解了了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的矛盾,將極大提升土地經濟效益。

“我家過去兩畝多‘巴掌田’收成差,除了種子、肥料、抽水、栽秧、搭谷和平時的管理,除了鍋巴沒得飯。現在土地入股參加三輪分紅,這等好事我們巴心不得呢。”村民蒲德坤説。

與此同時,新聯村與相鄰的善心村還聯合組建起了新森源合作社,共同經營其餘的土地。

“成渝復線高速互通離村裏只有500多米,我們兩村抓住交通便利的有利條件組建合作社,發展優質果蔬,興辦民宿和農家樂,以帶動山區群眾增收致富。”善心村支書郭能祥説。

在人和村康龍溪畔的4社,400多畝地膜覆蓋的菜玉米長勢喜人,10多位村民正在地頭施肥除草。

返鄉回村創業的業主李中維介紹説,過去這些地既瘠薄又零碎,收成差,部分地塊還閒置撂荒了。土地宜機化改造後,有了規模經營的條件,自已就返租了下來種上玉米、大豆和高粱,選用的全部是優質高産高效的品種。

“業主推廣地膜覆蓋、溫室育苗、劃行栽苗,用的是複合肥,菜玉米長得好又壯,肯定高産。我們把土地反租給李老闆,不但坐收土地租金,在他的基地務工一天,有80元的現錢收入。”一位村民説。

蒲呂街道毓青山人和、康濟、新聯、青山、善心5個村位於海拔700多米的毓青山上。去年以來,5個村實施了6000畝面積的土地宜機化改造,為機械化耕種和提升山區糧油高産高效創造了條件。

為了讓改造後的土地儘快投入生産創造更好的産出和更大的經濟效益,街道和各村積極行動,一方面引進企業和業主返租規模經營,一方面組建村集體牽頭的合作社和農戶發展糧油産業,全鎮宜機化整治后土地基本進入了糧油生産階段。

“蒲呂街道通過土地宜機化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街道將進一步落實有力有效措施,著力抓好優質糧油産業,提升種糧效益,持續推動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街道黨工委書記唐健表示。(趙武強  李拉拉/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