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3日電隨著分享經濟的發展,共用出行已經形成一波浪潮。滴滴出行率先把國內整個計程車行業網際網路化,如今幾乎所有的有計程車服務的中國城市,都可以用滴滴APP一鍵呼叫計程車。在幫助計程車司機降低空駛率、提高收入的同時,滴滴還利用大數據和産品創新幫助計程車行業轉型升級,讓計程車行業共用技術帶來的變革,積極助力計程車行業破解發展困局。
回想2012年以前,傳統計程車司機的工作方式還是上街“掃活”,亂轉、花時間找訂單。不僅司機辛苦,效率低下,油耗成本也高。那時智慧手機尚不普及,CNNIC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國智慧手機網民規模才達到1.9億。可想而知,那時的計程車司機中,熟悉智慧手機使用的也必然只是少數。
是滴滴從一點一點教育計程車司機,幫助他們安裝軟體、購買套餐、嘗試使用新鮮事物。到2013年,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開始有很多司機在使用滴滴,而在2014年底,基本上中國的計程車司機80%以上都開始用上了打車軟體。
如今絕大多數的計程車司機都會熟練的使用移動終端,是滴滴讓計程車司機從最不網際網路化的一個群體變成了整個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程度最高的群體,這一網際網路化的速度遠遠超過了之前電子商務或者團購對於傳統行業網際網路化的改造速度。
開計程車已有十三個年頭的老楊就是被滴滴“網際網路化”的一撥兒。在老楊看來,註冊了滴滴的幾年他變化最大的幾年,是滴滴給他在移動網際網路全面“掃盲”,“以前用諾基亞的功能手機,短信都不太會發,現在滴滴、微信、支付寶等全都玩精了。”
在加速行業資訊化的同時,滴滴這一“網際網路+交通”的方式幫助計程車司機降低了空駛率,提高了運營效率和收入,線上支付或掃碼付功能解決了司機線下收錢找零假錢難辨的困擾;而順風回家功能也有效降低了計程車司機收車回家的空駛成本。去年1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發佈的《打車軟體經濟與社會影響調研報告》顯示, 90.3%的被調查計程車司機認為安裝滴滴軟體降低了空駛率,其中41.2%的司機認為每月空駛率下降10-30%,3.9%的司機認為每月空駛率下降30%以上。此外,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發佈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去年5月31日,有20.06萬的計程車司機通過滴滴APP每月多獲得了超過2000元的收入。
今年4月26日,滴滴出行正式與上海“海博出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首批500輛海博網約車加盟滴滴專車,線下車輛、司機和運營資質由海博負責,而線上訂單派接、用戶運營、支付等由滴滴出行負責。雙方攜手探索網際網路+傳統出租融合發展,也為整個傳統計程車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途徑。
在外界看來,此次合作顯示了計程車行業與智慧出行行業融合發展態勢,雙方尋求互利共贏,這可能是解決計程車出路問題的一個有益探索,是解決計程車行業穩定的長遠之策。
據悉,目前滴滴正在與大量計程車公司合作探索,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和大數據優勢,幫助計程車公司提高運營管理水準,減少空駛率,建立司機服務管理和乘客評價體系等。除了與海博的合作之外,滴滴也正在和很多地方性的計程車公司探索合作其他的市場化模式,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推進轉型,在提升計程車司機的整體服務品質和司機收入的同時幫助整個計程車行業升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