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汽車 > 滾動新聞 > 正文

跨國車企發力新能源汽車自主車企準備好了嗎?

發佈時間:2016-06-20 10:42: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跨國車企發力新能源汽車 自主車企準備好了嗎?

  

  近日,賓士表示,將在2020年前推出四款全新的純電動車型,其中包括兩款轎車和兩款SUV。此前,寶馬、大眾、豐田等跨國車企以及長安、北汽、比亞迪等自主車企也紛紛推出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NEV規劃”),而時間節點多在2020年。

  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而言,2020年的時間節點的確重要,補貼將在這一年終止。那麼,跨國公司為何大多將2020年確立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節點,它們規劃的車型又會以何種方式進入國內市場,國內企業的技術進步能否應對跨國車企的産品競爭?這些問題,值得細細思考、琢磨。

  ■2020年成新能源汽車發展節點

  從已知資訊來看,跨國車企是要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動真格”了,而且令人感覺奇妙地是,無論是日係車企,還是德係車企,大多將時間節點定在2020年左右,目光也多瞄準中國市 5孿黨燈籩校除了賓士計劃在2020年前推出四款純電動車外,寶馬計劃2020年將燃料電池技術應用於車輛,2021年推出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i系列電動車,併為此正緊鑼密鼓地研發燃料電池零部件以及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技術。而日係的本田則計劃在2020年在中國推出PHEV(插電式混動車)車型。

  這與我國自主車企的十三五規劃時間不謀而合。眾所週知,2020年正是我國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不久前,一汽、東風、長安、北汽、上汽五大汽車集團都發佈了十三五發展規劃,其中無一例外地提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目標:一汽要在十三五期間投放19款新能源汽車産品;東風2020年新能源銷量目標是30萬輛以上;長安計劃到2020年使新能源汽車達到總體銷量目標的10%左右……除此之外,吉利、比亞迪等自主車企也都明確提出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標。

  跨國車企緣何大多將發力新能源汽車的時間點定在2020年?思略特合夥人彭波認為原因在於技術和市場兩個方面。從技術的角度來説,此前跨國車企對研發和推廣電動汽車非常謹慎,雖然已有一些技術儲備但並不充分,大規模推廣電動汽車需要三至五年的研發週期;從市場的角度來説,跨國車企看到中國政府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但未來電動汽車究竟會走哪條路線仍有待觀察。“中國市場的政策變化風險大,五年時間可以為跨國車企提供戰略迴旋餘地,同時也留出了技術和産品準備的時間。”彭波説。

  羅蘭貝格張君毅則表示各家車企發力新能源汽車的時間並非完全一致,他指出此前大眾、通用等跨國車企早就推出了混動系統。之所以沒有大規模發展電動汽車,主要是考慮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市場運營的環境還不夠成熟。

  “一方面,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政府對節能減排以及碳交易的指標要求越來越高,促使企業必須重視發展新能源汽車;另一方面,市場也需要不斷推廣教育。五年後,充電基礎設施趨於完善,電池成本也因規模化發展而得以降低,發展電動汽車的環境會更加成熟。”張君毅説。

  ■産銷國産化或成趨勢

  在本田的NEV規劃中,明確提出了混動系統本土化的計劃;大眾表示會針對中國市場推出15款新能源車型;豐田則表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只在中國市場推出。不過,其他跨國車企並沒有表態,未來它們的新能源車型是以合資引進、純進口,還是獨立在國內建廠生産的方式進入中國市

  張君毅認為,未來這些車型會以不同的方式進入中國。“高端的電動車型可能會以純進口的方式引進;還有一部分車型會在中國本土生産。”張君毅表示,預計2020年後,三星SDI、LG化學等國際電池製造企業在本土化的産能將提升上來,而跨國車企也只有在電動汽車零部件等方面的配套得以完善之後,才有條件在中國進行生産。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則表示,跨國車企究竟是以何種方式在中國推廣新能源車型,關鍵取決於國內政策。如果進口車型和國産車型享受的政策一樣,那麼跨國車企會選擇進口的方式引入新能源汽車;反之,則會採用本土生産的方式。

  彭波則認為,跨國公司在我國推廣新能源汽車,將利用其中國的合資夥伴進行本土化生産。這樣一方面避免了重建生産線的浪費,另一方面本土企業銷售産品更有優勢。

  ■自主車企仍需提升能力

  隨著越來越多的跨國車企開始發力新能源汽車,一種隱憂也逐漸浮現,即我國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技術積累是否足以應對跨國車企新一輪的競爭。

  與此同時,近日我國合資車企“放開闔資股比”又被舊事重提,引起業內關於“自主品牌能否比拼得過合資品牌”的爭論。而在時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階段,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是否已建立起核心競爭力、能否抵禦跨國車企集體發力新能源汽車的“衝擊波”,自然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前述匿名人士表示,除了比亞迪等極少數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術,大多數自主車企並不具備電池、電機、電控的“三電”核心技術。事實上,政府補貼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進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一旦補貼政策取消,自主車企是否還有信心和能力應對跨國車企的新産品競爭仍有待觀察。

  東風襄陽旅行車有限公司鄺勇則對自主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表示出極大的信心。他指出,跨國車企在常規動力技術方面具有優勢,但在純電動技術方面的優勢並不明顯。相對常規汽車而言,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産業化方面已具有比較優勢。他表示,東風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已具備電控系統方面的核心技術優勢。

  彭波也表示,長安、比亞迪等自主車企已經掌控一定的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即使跨國車企進入,依然會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而不會像發展傳統汽車時那樣被動。“不過自主車企仍需在技術研發方面進行更多真金白銀地投入。”他説。

  張君毅則表示,股比放開並不會對自主新能源汽車發展産生直接的影響。他指出,雖然一些自主車企會利用合資公司的利潤進行技術研發,但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與發展傳統燃油汽車需面對的問題是一致的。提升新能源車型的品質和水準,提升自主品牌的議價能力,是自主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應該直面解決的問題。”他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