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兩年一度的北京國際車展將拉開帷幕。期間,在被稱為“國際館”或“豪車館”的北京新國展E4館,北汽集團(以下簡稱北汽)與德國戴姆勒、南韓現代、日本鈴木等國際合作夥伴同館展出,與多個國際頂尖的豪車品牌毗鄰。
“北京車展是北汽集團展示國際化成果與風采的重要舞臺,對我們來説是一次新的機會也是一次新的挑戰。”北汽相關負責人表示。事實上,成為擁有世界級品牌和影響力的國際企業,是北汽集團的一直以來的願景。早在2011年,北汽就提出建設“規模北汽、實力北汽、世界北汽、和諧北汽”的戰略目標,其中“世界北汽”的提出,明確了國際化將成為北汽下一步發展的核心戰略之一。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曾説過,“我們要做世界級的汽車企業,不走國際化道路,終究成不了世界級的公司。”通過5年的努力,目前北汽國際化戰略已在國內和海外市場取得驕人成果。
整合國際資源,打造世界北汽
“十二五”期間,北汽集團遵循資源整合思路,積極尋找一切有利資源為其所用,在技術、資本和人才的國際化方面獲得長足動力。
北汽通過收購薩博技術平臺,使自己可以站在高起點上邁出自主品牌發展的步伐,並在研發、生産、供應鏈管理、品質管理這四大體系中導入了先進的歐洲標準。
在國際合資合作方面,北汽也樹立了成功的典範。北汽集團加強和戴姆勒的合作,加快新産品引進和國産化步伐;加大産能的提升;強化行銷網路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北京賓士這幾年步入了快速發展的健康軌道,成為集團穩增長的主力軍和集團利潤最主要的貢獻者之一;北汽與南韓現代精誠合作、攜手並進,北京現代已發展成為百萬級的一流車企,四、五工廠的建設如火如荼;北汽新能源佔領産業制高點,在德國薩克森、西班牙巴塞羅那合資成立技術研發中心。
隨著科技變革、網際網路+帶來的汽車技術迭代更新和産業發展趨勢變化,北汽更加積極地與國際知名企業展開各領域的合作,先後與南韓SK、美國AB公司、大陸汽車、德國西門子、採埃孚、MB tech、紐西蘭太平洋航空航太公司、義大利阿古斯特韋斯特蘭公司等國際巨頭在整車、新能源、汽車生態圈、零部件、通用航空等領域廣泛開展合作,從整車製造領域逐漸向研發、採購、銷售、汽車金融、後市場服務等全産業鏈延伸,從汽車産業向汽車與通航雙産業鏈拓展。
通過深化合資合作和海外招聘,“十二五”期間,北汽集團引進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能力的行業高端人才,其中北京市海聚工程專家12人、海外留學歸國人員420人、港澳臺、華人華僑專家222人、外國專家523人,有力地保障了北汽“十二五”期間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和在新能源、通用航空等領域的拓展。
佈局海外市場,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作為北汽最早“走出去”的下屬企業,經過12年的發展,北汽福田的海外業務已頗具規模——不僅在日本、德國、印度、俄羅斯等國家擁有研發分支機構,在印度、俄羅斯設立了事業部,同時在全球20多個國家設有KD工廠,産品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 Foton和福田的鑽石徽標已成為享譽全球的一張北汽“名片”。
除了整車業務,北汽在零部件業務方面也積極推進國際化。 2011年6月23日,北汽集團旗下海納川公司宣佈成功全資收購世界最大的全景天窗公司之一——荷蘭英納法(inalfa)集團。此舉不僅進一步豐富海納川的産品線,加強了海納川研發能力、行銷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而且提升了海納川的國際化程度,拓展了其全球汽車配件市場,也為北汽集團實現零部件産業化奠定了堅實基
2013年,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北汽積極響應北京市“建設世界水準跨國公司”的新要求,加快實施國際化戰略,以國際化視野在全球市場配置資源、參與國際競爭。6月22日,北汽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在京成立,北汽正式對外發佈了國際化戰略,通過全面整合集團現有資源,打造擁有全球資源和國際合作領先實力的跨國北汽,實現“成為全球汽車産品解決方案和服務品牌優質選擇”的願景。以“整體佈局、謀定後動、步步為營、重點突破”16字方針為指導,打造集團海外業務戰略平臺,北汽統籌配置全系統資源,以集團之合力啟動了海外市場拓展與國際品牌打造的征程。
在短短3年時間裏,北汽海外市場開拓成效顯著,渠道網路建設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北汽已經完成遍佈全球37個國家的54家渠道開發和124家網路建設,並在俄羅斯、印度、南非建立了生産基地,在美國、德國、義大利建立了研發機構,在中東、北非、東南亞等重點市場建立了銷售服務網路。到2015年底,北汽已累計完成海外整車銷量4萬台。
乘“一帶一路”東風,加速國際化進程
在推進國際化戰略之初,北汽並不單純追求銷量,而是更加注重品牌建設、服務口碑塑造和全産業鏈體系能力提升。實質上,北汽希望通過深化對外的戰略合作,使自身從研發、採購、製造到行銷,整個的價值鏈都能廣泛地與國際接軌,同時推動北汽的汽車金融、服務貿易等各業務版塊更上一個臺階。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北汽集團敏銳地把握住了這一推進國際化戰略、拓展全球業務絕佳的機會和實施的空間。憑藉著“一帶一路”戰略營造的良好的地緣政治氛圍,以及國家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政策紅利,北汽加快了開拓國際市場和國際化進程的腳步。
2015年12月2日,在中南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下,北汽集團與南非工業發展公司(IDC)共同簽署了總金額為50億人民幣,規劃産能為10萬台/年的北汽南非工廠項目合資合作諒解備忘錄。該項目于2016年上半年破土動工,2017年底投産,有望建成南非及非洲一次性投資規模最大的汽車工廠。
此外,還有墨西哥項目為北美戰略奠定的基礎;瑞麗項目輻射東南亞中南半島,打造跨區域綜合商貿平臺……隨著各大海外項目的落地,以南非、墨西哥、中國雲南瑞麗為基點,北汽將形成北非、安第斯、中亞、東歐和東南亞等全球産業集群。
2016年,北汽將國際化上升為集團“十三五”發展的四大戰略之一。正如徐和誼所言,“國家提出‘一帶一路’這一重大發展戰略,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巨大的商機,是企業推進國際化最好的東風。”
如果説過去北汽是通過簡單的貿易能力建設“走出去”,那麼從“十三五”開始,北汽將通過研發、生産、銷售、人力資源和品牌等全方位的本地化,探索出一條國際化的新道路,真正地從“走出去”升級到“走進去”。
開放發展 深度融合 打造北汽卓越企業品牌
國際化是企業由大到強的必由之路。徐和誼曾做了一個比喻:“一條魚如果不能從水塘遊向深海,它就不可能進化為鯨鯊。同樣,作為一個企業如果不能夠走出國門,在更寬闊的國際市場一顯身手,就不可能突破自己,成為真正的贏家和強者。 ”
北汽國際化的戰略目標也有著“鯨鯊的胃口”,包括建成南非、雲南瑞麗、墨西哥三大基地,建立北非、安第斯、GCC、中亞東歐和東南亞五大市場集群,在2020年實現國際公司30萬的海外銷量,北汽集團要達到60萬輛。
據相關分析指出,“一帶一路”戰略有近60個國家參與支援,覆蓋總人口約46億,GDP總量達20萬億美元(約佔全球的1/3),北汽在“一帶一路”中的佈局渠道比重為63%,並且絕大部分國家屬於經濟發展的上升期,市場具有足夠的潛力,有待開發。
北汽,就是要憑藉著“一帶一路”營造的這種良好的地緣政治氛圍,以及國家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政策紅利,去加快開拓市場,加快國際化進程。
“今天的北汽集團已經擁有與世界深度互動的基礎,我們將在下一步發展中進一步思考如何提高合資合作的品質和國際化發展的內外聯動性,形成開放發展、深度融合的共贏格局,帶動北汽品牌成為‘卓越企業的象徵’。”徐和誼建設中國品牌、世界級企業的信念始終堅定。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資訊,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