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一則比亞迪電動巴士K9在日本投入公交運營的消息,成為網上熱議的話題。自主品牌出口海外的事情屢見不鮮,但當被列為“話題”車企的比亞迪,與近期因“電飯鍋”被成為話題的鄰國日本扯上關係時,馬上就不一樣了。
這次比亞迪電動巴士K9遠嫁的是日本京都地區,京都急行巴士公司總共引進了5輛K9,每輛車核定成員69人,但雙方沒有透露這5輛車是銷售還是以借用的形式合作。但是,比亞迪已經成為首家進入日本的中國汽車品牌。
看到這樣的消息,國人首先感到的是振奮。但據説一些日本網友馬上不淡定了,甩出了不少“片兒湯”話,像“還不知道一年後會是什麼樣,估計跑著跑著就散架了……”有人甚至説:“買這廉價車,還不如讓有軌電車重新上路呢!”等等。
這些表態充滿了酸溜溜的味道,但仔細想想其背後更多的是出自一種擔憂。近些年,從日本尿不濕被中國買家搶購一空,到近期日本電飯鍋、馬桶蓋的熱銷,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讓世界感到驚訝,甚至LV和Dior等奢侈品牌的母公司LVMH都開始舉辦奢侈品零售課程,為美國市場輸送更多能説中文的零售人員。在很多外國商家眼中,中國遊客已經成為“移動錢包”。然而,這回比亞迪扮演的是賺錢的角色,而且與以前不同,比亞迪涉足的還是公共運輸領域,對於商用車同樣發達的日本來説,這顯然不能接受。
上世紀80年代,北京大街上經常能看到五十鈴、日野的大客車,“皮實耐用”是很多客車司機對這些日本車的評價。在汽車領域,日本一直佔據輸出國的地位,比亞迪的進入,難免會招致“有色眼鏡”的審視。一副“有色眼鏡”從戴上到摘下需要時間,如何縮短這個時間,不僅是固有觀念的轉變,更需要廠家在産品上下功夫,因為有無數雙眼睛在盯著你,正像一位日本網友所説:“讓我們來一起見證K9的性能吧!”(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