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第十五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上汽大通以“智選-智聯-智行”為主題,舉行了一場具有網際網路氣質的發佈會。“蜘蛛智選”智慧選配器為智慧定制帶來無限可能,“行走的我行ID”、倣生智聯純電SUV概念車TARANTULA,以及基於全新電子電氣架構的電動車平臺Double E,上汽大通充分展現了智慧化、網聯化、電動化發展成果。
在發佈會現場,上汽大通首席智選體驗官張裕恩,以曾是一位負責生産啟動工作的工程師切身體會,分享了他從幕後走到臺前,成為一名幫助用戶選車、購車以及提供專業建議的顧問的經歷。
張裕恩表示,實現用戶直聯離不開上汽大通智慧網聯大數據平臺自行開發的,被用戶賜名為“蜘蛛智選”智慧選配器的幫助。使其在3分鐘內就能“選出”一台擁有自己DNA的汽車。更重要的是,用戶在預算內能夠擁有更大的自由,從驅動模式,到前格柵、輪轂、天窗、座椅,甚至是卡鉗的顏色都可以隨心選擇。“而且所有均為原廠配置,” 張裕恩説:“這樣一台自己做主的車,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車,更體現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上汽大通首席智選體驗官張裕恩
通過“蜘蛛智選”智慧選配器,用戶只需安坐家中,在“我行”平臺上按需選擇配置、看車下單,一鍵將指令傳送至上汽大通的生産線。工程師們便能精準抓住用戶的真實意願,達到與用戶的真正交流。用戶在下單後,還可以通過上汽大通的日曆訂車系統,在手機上實時查看車輛生産或運輸狀態,並且還可以指定一個理想的交車時間。
隨著汽車與網際網路的融合,汽車正逐步成為一個“出行生活的生態智聯體”。通過 “我行MAXUS”構建的平臺,每位用戶都會擁有專屬的以人為中心的“我行ID”。用戶與“我行”平臺互動所形成的大量資訊,隨著數據的積累而不斷豐富,給用戶帶來更無縫互聯的出行生活。
對此,上汽大通副總工程師兼首席設計師黃斌在發佈會現場舉例表示,如果用戶在“我行”平臺上發起自駕招募並組團成功,出發時車輛就已同步行程,並自動設置導航路線,輕鬆實現“説走就走”。團隊成員不僅能查看各車位置,還能享受車輛根據各人愛好推送的沿途美食等內容,更可以在“我行”平臺共用旅途故事。黃斌説:“倘若充滿樂趣的旅途激發了靈感——比如想要在車上增加存放運動器材的配置,用戶還可以去“我行”平臺上表達心聲,説不定設計師就會應大家要求,讓願望成真呢!”
上汽大通副總工程師兼首席設計師黃斌
依託上汽集團持續領跑國內智慧出行領域的能力背書,上汽大通已具備了先天優勢。其中,上汽集團的高速智慧駕駛、擁堵路況智慧駕駛、以及自主尋位泊車,這三項技術將在2020年率先應用於上汽大通中型乘用車平臺,這將在一定路況下解放駕駛者的雙手雙腳。尤其是最後一公里的自主尋位泊車技術,它整合了智聯大數據後臺聯動第三方預定、支付等多樣化服務功能,以及特定路況下的無人駕駛等技術。
在發佈會現場,凝聚上汽大通前瞻科技的倣生智聯純電SUV——TARANTULA正式亮相。據了解,TARANTULA意為狼蛛,作為蜘蛛目的一科,TARANTULA因蛛網的巧妙、複雜、功能齊全等特點而著稱,象徵著上汽大通打造的倣生智聯純電SUV概念車擁有強大的智慧科技及天生的全地形活動能力。
上汽大通倣生智聯純電SUV——TARANTULA(狼蛛)
據了解,TARANTULA概念車續航里程可達到600公里以上,解決用戶的里程擔憂。值得一提的是,該技術將很快應用於大通SUV,MPV等車型上。
另外,上汽大通基於全新電子電氣架構的電動車平臺——Double E 架構也在發佈會現場揭曉,這是由高效柔性的新一代純電動架構、智慧網聯化全新電子電氣架構兩大核心構成,能夠最大化地實現智慧化、網聯化、柔性化,甚至無駕駛艙的Level 4級智慧駕駛。
Double E架構借助新一代純電架構的扁平化底盤設計優勢,以未來5年內的電池技術,就能實現一次充電續航里程800公里以上。Double E的純電架構還具有超強柔性化特點,廣泛覆蓋從小到大,以及不同類型的車型。另外,Double E的智慧網聯化全新電子電氣架構通過在底層技術上全面躍升,其核心是超量數據極速傳輸的乙太網,以及超高整合迅疾計算能力的中央電腦。
上汽大通副總工程師兼首席設計師黃斌在發佈會上透露:2020年,Double E架構將首先應用於適應多場景變換的“大通智慧移動魔方”。他介紹到,該“智慧移動魔方”能夠實現在清晨,上汽大通是早高峰出行的好幫手,中午它會化身成街角的移動餐飲店,到了晚上又可以是一家移動旅館,為用戶提供別樣的全方位用車體驗。
上汽大通通過一場發佈會展現了多年以來技術創新儲備的實力,這也是上汽大通依託上汽集團“電動化、智慧網聯化、共用化、國際化”新四化戰略的能力背書。更為重要的是,上汽大通的C2B基因與模式將貫穿始終,賦予用戶最大自主權,多維度地參與到Dream Car誕生的全過程,實現個性定制的最大化與普及化。
正如上汽大通總經理徐秋華所言,“我們突破行業邊界,不僅帶來了網際網路新物種,並以面向未來的智行架構和無縫對接人、車、生活的概念車,提前劇透未來出行方式,打造汽車生活的無限可能。”
(責任編輯:吳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