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媒體路透社11月23日從首爾發回的報道,24年來南韓將首次實現汽車出口投資大於歐洲進口汽車的投入,寶馬、賓士等德國品牌已經衝破了曾經由現代汽車等本地製造商設置的銅墻鐵壁。
這一轉變源於2011年歐洲自由貿易協議消除汽車關稅,加上南韓市場口味的變化。十年前,南韓汽車進口只佔了3%,而現在發展到了14%。今年,德國汽車海外銷售量中,南韓就佔了71%。
汽車進口商協會的Yoon Dae-sung 説道:“進口汽車的內驅動力有三大原因,柴油發動機,30多歲的年輕購買者,還有對奢侈品牌的嚮往。他預期更大的市場驅動汽車行業的發展,不單單只是德國汽車。數據表明,在2014年的前九個月中,相比出口的40億美元,歐洲進口上升了60%,達到了46億美元。
上周與中國簽署的自由貿易條約中並沒有包括汽車業。此是為了保護當地汽車生産商的利益,放慢中國製造的德國品牌汽車的大量涌入,讓國內汽車製造商能佔有一定的國內市場份額。
在江南區,外國汽車的聚集地,大眾汽車供不應求。一位汽車商Kim Young-chun説道:“單單我們店裏已經接到了70,80多張訂單,所以我們已經不再接受途觀白色款的訂購了。”
曾經現代起亞,還有雙龍汽車等本地品牌,不僅受到愛國主義購買者的支援,還一度受著一半進口關稅的保護。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南韓實施著保護主義的産業政策,由於害怕針對稅務審計,一些購買者直接避開外國車。貿易協定讓南韓市場上的世界品牌汽車快速增長,從大型車到小型車的擴張,可能進一步消弱現代和起亞持有的近70%的市場份額。
今年8月,寶馬投資了6400萬在仁川建造駕駛中心,是亞洲的第一家,能讓參觀者試駕寶馬系列和MINI汽車2.6公里。豐田汽車10月在首爾開了一家咖啡館和劇院展示凱美瑞但並不銷售,這也是其為努力提高其品牌形象的一部分。
在2014年的前10個月中,外國車在南韓的銷量上升了33%,而現代的銷量只上升了3%。現代準備回擊,上月他推出了面向亞洲市場的高端轎車,主要針對本地買家的稀有車型,最近又在江南區新開了一家旗艦店。現代和起亞也不甘落後,在柴油和混合動力資源上尋求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