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經過半,中國車市從年初至今曝出的大小事件不斷,其中,哪些事件讓你記憶猶新?哪些又事發突然,讓你始料未及?通過對新聞事件的突發性、傳播力度以及對行業影響程度等多個維度的綜合考量,蓋世汽車特評出了2016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八大“爆冷”事件,以餮讀者。
一、12年長跑:本田告雙環侵權反賠千萬
爆冷指數:10分
事件概述: 2016年4月27日,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發佈了一宗已于去年完結的智慧財産權典型案例,即本田訴雙環S-RV侵權CR-V外觀專利案件。在該案中,法院最終判決駁回本田高達3.5億元的索賠請求;並在雙環反訴本田侵權案中,判定本田賠償人民幣1,600萬元。至該案完結時,距離本田提起訴訟已有12年之久。
早在2002年2月13日,本田向中國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提交名稱為“汽車”外觀設計專利便已經獲得該局授予。鋻於此,本田認為雙環來寶S-RV車型侵害了其上述“汽車”外觀設計專利權,從2003年9月18日起,多次向雙環及經銷商發具警告函等,要求立即停止侵權,並通過其關聯公司向相關中國政府部門發具函件,指控雙環産品侵權。2004年6月24日,本田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制止雙環侵權行為,停止生産銷售“山寨車型”,並向其索賠人民幣34,857.04萬元。
然而,遭到起訴和鉅額索賠的雙環汽車反戈一擊,宣稱當時本田之所以將雙環拖入官司中,是由於正處於來寶S-RV車型同類産品CR-V上市前和上市初,本田的真正目的是對中國競品打壓封殺,以求獨大,牟取不正當競爭利潤。雙環還將來寶S-RV銷量不佳和提前停産歸咎於本田行為,對此提起反訴,要求法院否認己方侵權,並判處本田侵犯了雙環的合法經營權和名譽權,索賠人民幣36,574萬元,並承擔相應的訴訟費用。
法院經過審理,作出如下認定:涉案産品來寶S-RV和外觀設計專利産品本田CR-V經過主要技術特徵相比對,在整體觀察及細部比較上存在明顯差異,兩者不構成近似,涉案産品未落入涉案專利保護範圍。本田主張涉案産品與涉案專利構成近似的理由,法院不予支援,因而最終判決駁回訴訟請求。並最終判決本田賠償雙環人民幣1,600萬元。
點評: 考慮到當前國內汽車行業山寨成風而不受懲罰的現實,本田的敗訴並非多大意外。但是,令無數人震驚的是判決的反轉,本田的起訴不但沒有成立,還要賠償雙環汽車人民幣1600萬元。
不可否認的是,“山寨”確實是很多自主品牌開山創業的真實寫照,但並非中國特色。日係起家抄襲歐美,後來韓係抄襲日係,山寨、模倣是一條很多後來者實現快速發展的捷徑。至於最後的結果,要麼滅亡,要麼完成原始積累後華麗轉身,走向正向開發之路。
而對於雙環汽車來説,儘管其在官司中獲得了勝利,但在市場上遭遇了實質性的潰敗。今年2月份,工信部發佈《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及産品》及《新能源汽車車型推薦目錄》35家車企的生産資質被撤銷名單中,石家莊雙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二、車易拍躺槍汽車業“3·15”
爆冷指數:9
事件概述: 每年的央視3·15都是一場消費者拍手稱快、企業避之不及的日子。局外人捧著薯片搬好板凳看大戲,躺槍企業則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然而,今年汽車行業3·15這把槍,避開了所有的整車廠及零部件供應商,轉向了一家B2B二手車交易平臺——車易拍身上,讓汽車媒體圈大跌眼鏡。
據3·15晚會揭露,車易拍設計了兩套後臺,買家和賣家的入口根本不同,兩個不同的價格是由車易拍人員後臺操作實施的,差價的大小則完全由4S店決定。這中間的差價,最高設置到2萬。只要用車易拍進行網上拍賣,就會有差價。而這部分差價,則以渠道服務費的名義,流入4S店手中。
車易拍對該問題的回應是:買賣雙方價格不一致的問題,其實是二手車電商平臺普遍的收費規則,一般由買主負擔稅費、仲介費等服務費,而賣家一般不承擔任何費用。
點評: 對此事件,流通協會的某位業內人士説了個大實話:任何一種商業模式怎麼可能從設計開始就不想賺錢呢?不賺錢企業又如何生存?沒有差價又怎麼可能賺錢?關鍵在於你不能隨便説:我不賺差價!確實,對於車易拍而言,他不是一定不能收費,只不過是把原本正大光明的手段放在背地裏暗搓搓地使用,且毫無標準地利用買賣雙方資訊不對稱的條件為自己的合作經銷商套利。
但是,對偌大的汽車行業來説,斷軸、抖動、燒機油等品質問題車那麼多,和整車廠相比,車易拍只是個小小的靶子,央視怎麼也看得上?
三、新能源汽車騙補部分車企或被取消資質
爆冷指數:8
事件概述: 今年初,部分車企被曝光出通過數據造假,騙取國家財政補貼,形成了新能源汽車騙補産業鏈,引起外界一片譁然。隨後,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以及發改委聯合發佈《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核查工作的通知》,通過自查與現場督查的方式,調查全部車輛生産企業以及新能源汽車運營企業(含公交、客運、專用車等)、租賃企業、企事業單位等新能源汽車用戶,全面核查財政資金使用及管理情況、新能源汽車生産與使用情況。
目前,國家界定騙補和違規謀補方式主要有三種,包括車輛未達到推廣標準甚至未生産,違規取得牌照騙取補貼;車輛符合規定,但賣給關聯企業而非終端用戶,未達到補貼條件提前謀取補貼;車輛賣給終端用戶,但在獲取補貼後大量閒置,造成財政資金嚴重浪費。
與此同時,根據車企的違規事件採取不同的措施,包括取消財政補貼資格,追回補貼資金、罰款、取消汽車生産資質,將問題車型從推薦車型目錄中剔除等。
“第一類騙補車企未來估計要將問題車型從推薦車型目錄中剔除,甚至取消汽車生産資質,其力度是超強的。”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其他兩類的處理應該是追回補貼資金、罰款,企業未來發展不會受到嚴重影響。
點評: 打擊騙補行為有利於節約寶貴的補貼資金,為未來新能源車發展奠定較好的補貼環境基礎。未來針對車企,有必要出臺平均油耗法規與積分交易機制的組合政策,這樣才能使新能源車發展更具可持續性。同時,打擊騙補為未來新能源車發展奠定較好的補貼環境基礎。而出臺更為完善的政策,將是新能源汽車未來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才能讓大市場刺激強勢産品和讓優秀企業脫穎而出。據悉,隨著騙補調查結果的出爐,新一輪的新能源補貼政策也將隨之出爐。
四、“僵屍車企”退市提速知名車企也“下架”
爆冷指數:8
事件概述: 2016年2月29日,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發佈《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及産品(第281批)》目錄,雙環、慶鈴和安馳等13家公司被撤銷乘用車生産資質,安馳等9家公司被撤銷皮卡生産資質,5家公司旗下部分車型從明年起停止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以前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僵屍車企”,此次被撤銷的不乏一些曾經風光無限的企業,如慶鈴汽車、石家莊雙環汽車及江淮安馳汽車。慶鈴汽車曾是中國汽車行業15家重點骨幹企業之一,以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牽頭,擁有10個重要零部件子公司,以及200多家配套企業。雙環汽車成立於1988年4月,以“山寨”知名車型著稱,包括SCEO、雙環小貴族等産品直接模倣Smart等。
車企退市制度的實施要追溯到2012年7月,當時工信部下發了關於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通知顯示,對於不能維持正常生産經營的汽車生産企業、摩托車生産企業,實行為期2年的特別公示管理。特別公示期滿以後,如果還達不到合格要求的企業就要求退市。截止到2015年11月,第一批在2013年被公示的48家車企(包括乘用車生産企業和改裝客車生産企業)中,有14家未達到準入考核條件被勒令退出。今年2月,第二批退市車企隨即浮出水面,其中不乏以上知名車企。
點評: “僵屍車企”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主要是這些擁有生産資質但處於停産或半停産狀態的車企有自己的“生財之道”,就是高價出賣生産資質即“殼資源”。在此前生産資質“終身制”下,擁有生産資質的地方小企業可能憑藉“空殼”向收購企業漫天要價,妨礙行業重組。
政府此次重拳出擊“僵屍車企”,就是想要打破汽車企業生産資質的終身制,建立起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機制,督促落後的企業加大技術改造、轉型升級,提高汽車整車企業的生産的集中度。
五、傳統車企高管成批轉投新興造車企業
爆冷指數:7.5
事件概述: 如果説傳統車企高管紛紛跳槽網際網路造車企業在2015年還是一個新現象,那麼在2016年上半年就可以説是一大新趨勢了。
今年上半年,不少高管選擇告別傳統、擁抱網際網路,他們大多曾是主流合資車企的一把手或者外資品牌中國區的一把手,級別之高令人矚目。較典型的有,原東風英菲尼迪及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戴雷宣佈離職,選擇加盟新型網際網路造車企業和諧富康,並擔任首席運營官後;上汽集團原副總裁張海亮出任樂視超級汽車(中國)公司總裁;廣汽菲亞特原總經理鄭顯聰出任蔚來汽車執行副總經理;此外,于近期離職的沃爾沃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原總裁兼CEO付強,選擇了與戴雷同樣的去處,加盟和諧富康旗下全新組建的智慧電動汽車公司愛車公司,並出任首席執行官……這種成批次的跳槽規模,或許會招致更多傳統汽車行業的從業人員轉投創業新興造車企業。
點評: 早前有業內專家告訴蓋世汽車記者,傳統車壇老將之所以擯棄駕輕就熟的傳統業務地盤轉投新興造車企業,很大程度上是衝著薪資待遇而去。“傳統汽車企業的待遇確實是比不過新興的網際網路公司燒錢,網際網路企業為了下一輪融資,往往開出‘天價’待遇吸引大牌站場。”
與此同時,對於這些45歲上下功成名就的汽車業高管來説,再往職場的寶塔尖上攀登,仍需熬時日且充滿幾輪競爭。且傳統汽車産業因産品結構和製造模式給車企築起了一個很高的投資門檻和製造工藝門檻,對任何新進入的企業都是一個經營風險很大的業務。而這些以電動化為寶座,以智慧互聯為桂冠的汽車業新東方已旭日高升、光彩四射。這就給急切想攻入汽車行業的新挑戰者極大的希望和信心,尤其以在IT行業攻城略地、佔據市場上風以及具有資本運作優勢的網際網路企業最為急先鋒。
當傳統汽車行業正在逐步進行新技術與新市場切換時,在彼岸的“智慧互聯電動汽車”新一輪産業變革的召喚力要大於職場寶塔尖的吸引力,也是吸引這些年富力強的高官們紛紛“搶灘”另一大原因。
相關連接:
網際網路造車企業:傳統車企高管轉身後的新天地
網際網路造車風頭正健傳統車企人才不斷流入
六、自主SUV市佔率下滑
爆冷指數:7
事件概述: 自今年4月份起,在SUV車型銷量榜中,自主品牌“稱王”的情況正在悄然改變。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自主SUV銷售33.92萬輛,環比下降12.7%,佔SUV總銷量的55.67%,相比上月下滑0.38個百分點。
而此前連續多個月,SUV的銷量排行前十,一直是自主品牌的天下,哈弗H6、傳祺GS4、瑞風S3、長安CS75是榜單前十的“常客”,在這一細分領域,自主品牌一度有著絕對優勢。但是自今年4月起,SUV銷量榜單前十中,自主品牌僅佔4個席位,合資品牌的數量首次超過了自主品牌,5月自主品牌優勢再度下降,前十榜中僅剩3席,自主品牌SUV的優勢式微。
點評: 自主品牌SUV持續多月增長之後,疲態暴露得愈加明顯,最大的問題是同質化嚴重,各汽車品牌之間靠打“價格戰”來吸引消費者,幾款熱銷的車型,從發動機、動力性能、智慧系統等,幾近相同,競爭可謂白熱化。市場上車型推出更加頻繁,産品愈加多元,儘管SUV市場的需求仍然較高,但相比于兩年前三位數的增長,當前的增速漸漸回歸理性。接下來自主品牌的要務之一是提升單車銷售利潤,同質化産品、打價格戰並不可持續,利潤增長,品牌力增強才能一改當前自主SUV整體式微之勢。
相關連結:
2016年5月自主SUV銷量:整體市場前十優勢下降
自主SUV日漸式微提升單車利潤是關鍵
內訌致自主SUV市佔率下滑合資開啟大反攻
七、“網紅”直播新車上市發佈會
爆冷指數:7
事件概述: 走了車模,又迎來網紅。今年6月,一場由百名“網紅”(網路紅人的簡稱,現泛指一些直播平臺上的女主播)參與直播的新車發佈會,刷爆微信朋友圈。這些長得如出一轍的“網紅”,在直播過程中多半時間都將手機鏡頭對著自己的臉蛋或胸部,嘴裏除了不時地重復汽車産品的名字外,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謝謝XXX送的禮物,麼麼噠~”…
對於見過各種創意無限且高大上的發佈會的媒體記者來説,眼前這群濃粧艷抹、穿著風格一致,自拍桿加手機的網路紅人,難免讓自己有些難以適從,有些蒙圈。一時間,關於此類行銷方式是創意還是惡俗的討論聲不絕於耳,甚至有網友吐槽該品牌到底是賣車還是賣人。
點評: 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視頻直播商業化進程加快的當下,向來擅長搶佔創意行銷高地的汽車行業自然不會放過這波熱潮,選擇更加新鮮化、生活化、多元化的直播形式,快速且直觀地將新車上市發佈會呈現在更多人的眼前,這或許是汽車企業選擇“網紅”直播宣傳的初衷。
但是不乏一些網路主播靠緋聞、炒作等手段搏出位、求關注的行為,這些負面影響短期內難以消除,容易讓用戶發生定向聯想。如果這種影響被無意識帶入到汽車品牌,對於汽車文化的長久發展、品牌文化打造,都會産生負面影響。有專注汽車行銷分析的業內人士表示,在車企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如果不能靠産品實力取勝,依託這種秀下限的路數,最終會被社會所鄙棄。
相關連結:
“網紅”直播新車上市發佈會吐槽聲蓋過叫好聲
八、外行跨界造車
爆冷指數:6
事件概述: 近年來,網際網路公司進入汽車産業已屢見不鮮,如樂視、百度、蔚來汽車等等,無一例外地都是打著網際網路大旗,向傳統汽車製造業撲去,人們造車的熱情似乎從未像今天這般高漲。不僅僅是網際網路公司,還有其他非汽車生産商也正在爭相涌入汽車製造業。近日,清潔能源公司漢能集團發佈了4款太陽能動力汽車,均搭載了其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的最新成果。而就在不久前,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對格力造車的進展大方回應,稱“今天我來捅破這層窗戶紙:格力收購新能源企業,真的要開始造汽車了。”
與此同時,跨界造車的公司與傳統汽車生産商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年初,樂視宣佈與豪華跑車製造商阿斯頓·馬丁展開闔作,共同打造新型網際網路智慧電動汽車。江淮汽車則與蔚來汽車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鏈等方面展開闔作。而上汽集團與阿裏聯手打造的首款量産網際網路汽車榮威RX5已于近日上市。
點評: 如今汽車圈的熱詞,除了新能源和網際網路,就是造車。外行跨界汽車行業,則是將這三大關鍵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管是網際網路界還是IT製造業,抑或是其他社會資本,其踏入汽車行業的首選陣地必是新能源無疑。這也難怪,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近年來發展的的迅猛之勢有目共睹,國家發改委甚至曾預言,2025年,傳統車將被新能源汽車取代。在這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産業無疑成為各大車企及社會資本眼中的香餑餑。
但是跨界者們不容忽視的是,造車仍是一個較為浩大繁雜的工程。一台汽車從圖紙、生産、上量甚至品牌沉澱,都需要經歷漫長的開發週期。此外,銷售渠道及服務網路搭建,供應鏈體系的建設與管理,以及品牌行銷與推廣等,對新興造車企業來説都是不小的挑戰。
(責任編輯:劉小菲)
免責聲明:中國網汽車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