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一場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親自主持的座談會,在西安低調舉行。
這場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座談會(以下簡稱“西安會議”),與會者是來自於國務院、央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國資委等十個部委的官員,以及來自28個新能源汽車重點推廣省市自治區的官員,此外還有包括比亞迪、鄭州宇通客車等在內的部分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的高層。
時代週報記者採訪了解到,馬凱一行本次到訪西安,是在陜西就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産業,開展為期三天的調研。
除了了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情況,深入新能源汽車整車、電池、關鍵零部件和充電設施等企業調研以外,調研組也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調研了工業企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情況。
由馬凱親自主持的西安會議,則是在本次調研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後,召開的現場辦公會性質的座談會。西安會議的一部分,包括考察比亞迪的西安工業園。這也是比亞迪有史以來最大一波政府高層到訪。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西安會議上表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督查報告作出批示,要求嚴肅懲處騙補行為並完善相關制度。
某種程度上,西安會議標誌著已啟動半年的史上最嚴新能源汽車騙補核查行動已經完成。
2016年1月21日,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聯合發佈《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核查工作的通知》,隨即在全國多個省市展開核查,此後行動上升為由國務院牽頭。4月中,開始傳出調查結果即將公佈的消息。然而,騙補企業名單至今仍未公佈。
兩名參加了本次座談會的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在西安會議上,相關部門確認2016年1月啟動的史上最嚴新能源汽車騙補核查已經結束,並公佈了騙補及違規謀補的認定界線,以及處罰措施。
但對於最受關注的騙補企業名單,相關部門嚴格保密,並未公佈名單。
“會議表明中央將果斷嚴查新能源汽車騙補和完善制度,並且將嚴懲具有騙補行為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二是表明,嚴查並不會改變下一階段的新能源政策導向,國家未來仍會鼓勵和支援正規的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發改委基礎産業司一名參與了調研的官員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公佈報告,沒有名單
在西安會議上,馬凱首先總結了從7月5日開始的調研工作。馬凱強調,下一步,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要下大氣力解決突出矛盾問題,破解關鍵瓶頸制約,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再上新臺階。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宣讀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督查報告的主要內容。
督查報告稱,從2013-2015年,中央財政共撥付新能源汽車補貼、獎勵資金284.44億元。其中,2013-2014年,實際發放購置補助資金101.9億元,14個省市獲得中央財政充電設施建設獎勵7.7億元。2015年,預撥購置補助資金175億元。地方財政2013-2015年撥付補助資金合計200多億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5月,全國累計生産新能源汽車62.8萬輛,已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
督查報告承認,通過2016年1月,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聯合發佈《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核查工作的通知》,並在全國範圍內廣泛展開核查工作,核查內容包括:財政資金使用及管理情況;企業新能源汽車生産情況;新能源汽車用戶車輛運作使用情況。
報告表示,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確存在有騙補和違規謀補方式,套取國家的補貼扶助資金的情況。騙補和違規謀補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車輛未達到推廣標準甚至未生産,違規取得牌照騙取補貼;二是車輛符合規定,不過賣給關聯企業而非終端用戶,未達到補貼條件提前謀取補貼;三是車輛賣給終端用戶,但在獲取補貼後大量閒置。
肖亞慶表示,這引起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震驚,李總理已親自在看過督查報告後特別指示,要求嚴肅懲處騙補及違規謀補行為並完善相關制度。
肖亞慶透露,下一步,國務院層面將督促各部委合力,儘快出臺完善後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並且推出替代財政補貼的機制和政策,其中將包含平均油耗法規與積分交易機制等。
讓人意外的是,“督查報告聽到最後,也未公佈涉騙補違規的企業的名單”。工信部工業裝備司一名參加了座談會的官員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畢竟從這幾年化解産能等工作實踐中得到的經驗,我們知道,其實企業數據造假騙補等行為,往往並非企業一家之惡,企業自己往往沒有這種膽量,而是由於地方保護主義以及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政績等原因,才會出現最終這種騙補的局面。儘管中央三令五申,但還是難以根除。”
此次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會同工信部一共梳理出了12個城市制定有19條地方保護措施—特別是在公共交通領域,這接下來將會成為重點整治對象。
補貼將擴至充電設施等
多名參會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回憶,馬凱在西安會議上對騙補企業的行為表示深惡痛絕,指出騙補行為是給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添亂,抹黑”。馬凱在會上強調,“出現騙補行為是生産企業受利益驅動,但監管部門也存在漏洞,涉嫌失職瀆職人員也要根據規定進行處理”。
馬凱稱,未來我國將對任何新能源汽車的騙補行為採取“零容忍”的態度,誰違規都要從嚴處理,視情節不同採取的處理措施包括:取消財政補貼資格、追回補貼資金、罰款、取消汽車生産資質,將問題車型從推薦車型目錄中剔除等。
無論肖亞慶的報告還是馬凱的發言都能明確一點:不會因噎廢食,取消新能源汽車的補貼。
這一點隨後得到財政部副部長劉昆的證實,他在西安會議上説,財政補貼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産生了重大推動作用,在對騙補行為嚴肅查處的基礎上,今後仍將總體保持補貼政策的連續性。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016年6月,國家共出臺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30項,其中推廣政策7項,行業規範政策8項,充電基礎設施政策4項,企業目錄相關政策5項,行業管理相關政策6項,後期仍將有諸多完善的行業政策出臺。
馬凱還在會上透露,未來國家的補貼範圍還可能繼續擴大,除了新能源汽車本身以外,未來國家也考慮對新能源汽車配套的充電設施、電池設備等相關行業,也進一步加大支援力度。
山東聊城中通輕型客車有限公司和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士均認為,電池成本是新能源汽車生産成本的重頭,很難合理降低,如果國家真的通過政策刺激、財政補貼等方式改變現狀,讓新能源汽車電池成本迅速下降,將帶來新能源汽車的成本革命,大大降低整體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徹底改變現有的市場供需關係。
一名科技部官員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目前國家對充電設施、電池設備也有一些財政補貼與扶助,但主要集中在突破性的科技研發方面,缺乏普惠性。
未騙補企業去年補貼即將到位
對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説,西安會議上最讓人興奮的消息是,受到此次核查影響至今沒有發放的2015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助資金,終於要發放了。
劉昆在會上表示:“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分為預撥和清算兩部分,2015年中央財政預撥工作早已完成,但清算工作受到核查影響有所延緩,現核查完成,清算工作繼續進行,待工作完成補貼將儘快發放。”
據工信部數據,2015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産量達到37.9萬輛,其中18萬輛是商用車。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同比增長了2倍,但新能源商用車包括物流、專用車市場同比增長了8倍左右。
據介紹,在過去的車市結構中,乘用和商用車年度産銷比例大概是在8:2左右,而在2015年新能源車的銷量結構中,乘用車和商用車幾乎持平。
當初引起各界關注,最終令四部委發起核查行動的原因之一則是,2015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17.4萬輛,而對應的上牌量累計僅10.8萬輛,中間存在著近7萬輛的賬面差異。
而在核查中被發現騙補和違規謀補行為的企業,將拿不到2015年這一筆補貼。
(責任編輯:劉小菲)
免責聲明:中國網汽車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