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將有1~2家中國汽車企業進入全球前10強,在國際市場擁有核心競爭力並成為國際知名品牌。中 國品牌汽車在海外直接投資或合資項目大幅增加,國際化經營能力進一步增強,實現汽車産品海外銷售(包括生産)佔總規模的10%。”這是4月6日,在由中國 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主辦、中國重汽承辦的“中國汽車國際化聯盟”第四次會議上,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公佈的《中國汽車産業國際化中長期 (2016—2025)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的發展目標。
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指出,2025年我國汽車産銷量將達到3000萬輛左右,因此,佔比10%的汽車出口屆 時每年的出口量將達到300萬輛。“只有以政府為引導,以金融、銀行、保險行業為支撐,車企間開展多位一體的協同‘作戰’,多方努力才能共同推動我國汽車 業的出口模式轉變。”師建華説。
海外投資 箭在弦上
“如今我國汽車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仍以貿易形式為主,更容易受到關稅壁壘等限制。事實上,只有通過海外投資 才能實現我國汽車出口模式的轉變和升級。”許海東如是説。當然,目前我國汽車企業在海外投資的過程中遭遇了多種困難,但正如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海外事業高級總監蔡亞囡所説,對於部分開展國際業務多年的汽車企業來説,海外投資之路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陜西重型汽車進出口有限公司海外市場部部長李健以陜汽的經歷為例,説明瞭汽車企業推進海外投資等本土化進程的重要性。李健説:“雖然2015年我國汽車出口繼續下滑,但對於陜汽來説,但凡在建有KD工廠的國家,汽車産品銷量都較為穩定,例如哈薩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隨著全球經濟的下行,為了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各國政府紛紛鼓勵外商的本土化投資行為,並 給予一定的優惠措施,對單純的貿易形式則有所抵觸。重慶力帆實業(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聚會對此深有感觸。“今年3月,在參加第三屆伊朗國 際汽車論壇時,伊朗方面提出未來可能將對純貿易形式的汽車企業收取進口關稅,但如果外資車企在當地設立KD工廠,進口産品的關稅或將得到減免。”王聚會 説。
事實上,在去年年底日係車企準備大舉進軍伊朗時,伊朗工業、礦業和貿易部副部長法裏奧拉·艾法卡米·瑞德就曾 表示:“伊朗並不希望只成為其他國家産品的消費者,我們更希望能夠與國外企業進行聯合生産,以滿足鄰國約4億名消費者的需求。現在伊朗正在尋求國外直接投 資,我們對於與日本車企的合作項目十分感興趣。”
多方支援 園區先行
據中汽協預測,今年我國汽車出口總量約為64萬輛,形勢不樂觀,據此推算,2015年實現300萬輛出口目標 也並不容易。中汽協建議,由政府引導並在汽車産品的重點出口國家和區域建立産業園區,通過行業協會協調,實現自主品牌多家車企共同入駐,零部件廠家跟隨合 作,從而帶動汽車行業內上下游共謀海外發展。
同時,師建華強調,我國政府需積極引導國內大型金融、銀行、保險及相關配套企業進入工業園區,提供本土化的金 融服務,實現跨行業的合作。對此,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國際部副總經理蘭俊傑深表贊同:“我國五大國有銀行在西班牙等海外地區不乏分支機構,但是給我 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在當地的製造廠或經銷商提供的支援非常有限。我認為,我國的金融機構應該與車企積極協作,相信建立了産業園區後,車企在進行海外投資時 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有效提升汽車産業在海外投資的成功率。”
蔡亞囡也提出,我國的金融機構急需轉變經營思維和模式,如今汽車産業在海外市場的競爭不僅僅是産品和品牌的競爭,經濟形勢對汽車出口影響很大。“銀行一起走出去很有必要,據我觀察,對當地居民的消費金融支援比在投資領域的金融支援更重要。”蔡亞囡説。
抱團出海 資源共用
“抱團出海的概念由來已久,只不過近兩年被重新提起而已。”師建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他看來,由於目前汽車産業國際化的配套設施尚不完善,支援力度較弱,因此,我國自主品牌車企不得不採取抱團取暖的方式共謀海外發展之路,這也正是中國汽車國際化聯盟成立的初衷。
師建華指出,自主品牌車企在抱團出海時,可在三方面進行協同合作:資訊、資源和産能。首先,部分海外業務起步 較晚的汽車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相關資訊獲取方面遭遇了不少困難,有時因經驗不足獲取了較多‘灰色資訊’,對其海外業務的拓展毫無幫助。因此,自主品牌在相同 出口市場的資訊分享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目前我國部分自主品牌在走出去時已經“自掏腰包”建立了配套設施,中汽協建議自主品牌間可加強該方面的資源共用。例如北汽集團在南非投資成立了海外金融公司,如果其能為在南非的自主品牌汽車提供消費信貸,將大大降低其他車企在海外投資的成本,從而實現資源整合。
第三,目前自主品牌在抱團出海過程中最迫切也是最需要的恐怕就是産能合作。對於已經在出口當地擁有産能和急需 擁有産能的車企來説,産能合作將實現共贏。吉利汽車國際公司副總經理金廣裕就表達了産能合作的意向。金廣裕透露,今年年底吉利在白俄羅斯建立的CKD工廠 (全散件組裝工廠)將實現竣工投産,規劃産能為雙班6萬輛,但由於目前俄羅斯汽車市場的需求銳減,工廠的産能或將出現過剩,因此期待能與其他自主品牌實現 産能合作。